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重点知识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重点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重点知识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 .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 .我们可以通过近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须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 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3 .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两组进行比照,通过对结果的比拟分析,来探究各种 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每一个玻璃皿中放3粒种子,是为了防止实验中 偶然现象的发生。4 .在实验中,观察到有土壤的玻璃皿粒的绿豆种子发芽,无土壤的玻璃皿里 的绿豆种子发芽,那么能验证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第2课比拟种子发芽实验1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2 .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适宜的温度
2、和一定的水分,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1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并 释放氧气。2 .绿豆苗的根部吸水,根会朝着有水的一侧生长。3 .绿豆苗的生在需要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空气和土壤。4 .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 改变。物体的温度下降,低温物体的温度上升,直至两个物体温度相同。2 .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后,试管中的凉水从烧杯中的热水吸收热量,温度 上升,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下降,最后两者的温度相同后,温
3、度同时下降, 变为和周围环境温度相同。3 .生活中可以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等来感知温度。感温粉末遇热颜色变 浅,可以把感温粉末加入水中,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观察温度的变化。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1.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局部传递到另一部 分,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是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 的过程。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在金属条和金属圆片 中,热的传递方式都是热传导。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1 .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 流。热在液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2 .在烧杯底部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
4、。3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这种冷热空气的相对流动会使整个空间的 温度全部变得相同。第6课哪个传热快1 .不同的材料传热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快,塑料和木头材料传热慢。2 .像金属这样的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叫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的导热 性能差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3 .一般来说,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金属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 铝。4 .电饭煲的内胆、炒菜的锅等需要有很强的传热本领,因此大多用金属材料 制造;而锅铲、汤勺、漏勺、锅把手等都用塑料、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制 造的,以免烫伤手。第7课 做个保温杯L不锈钢杯里的水凉得最快,这是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 也快;
5、陶瓷杯里的水凉得慢,这是因为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 热也慢。5 .制作保温杯的设计方案:自制保温杯可采用双层结构。内胆和外壳可以采 用玻璃、陶瓷等不良导体。填充材料可以采用泡沫塑料、棉质物、羽绒等 保温材料。6 .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减慢热传递的作用,不能防止热传递。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7课,完成课程标准的 学段目标为: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生存需要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 境,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落在引导学 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
6、建构生态系统概念,分析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存条件, 进行有依据的设计实践制作活动,最终达成概念整合的效果。本课教材由四个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一一聚焦,在绿豆圃里,绿豆苗和它周 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除了食物关系外,还存在怎样的关系。第 二局部一一探索,通过观察和分析绿豆苗和周围生物以及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且模拟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第 三局部一一研讨,思考制作生态瓶需要的材料、设计理由、考前须知及制作 步骤等。第四局部一一拓展,改变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非生物条件展开对 比实验研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7、的关系有一定的 感性认识,但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清晰、不深刻,具体表达:1.大局部学生 不清楚泥鳏;、田螺、小鱼吃什么;2.局部学生能考虑到植物和动物数量需要 到达平衡,但对具体数量有争议;3.局部学生考虑到生物的数量还与生物的 生长周期、繁殖周期、食物数量等有关系,但对这方面认识不够全面。在 学能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制订计划、交流论证、完善计划、动手实验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叫作生态系统。2 .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图片资料,分析其中的生
8、物与非生物等因素。1 .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探究生态瓶奥秘的兴趣,能做到听取合理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 瓶。1 .能在课后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并进行管理观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 以此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难点:论述生态瓶的设计理由,通过论证完善设计图,制作生态瓶并坚持 观察记录反思。【教学准备】每组一份不干胶和设计图。班级材料选购:水葫芦、金鱼藻、黑藻、小鲤鱼、泥纵、田螺、小龙虾、大鲫鱼、沙子、
9、石头、池塘水、自来水、捞鱼网、大塑料瓶。【教学过程】、聚焦一一探讨生物间依存关系图片,提问: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绿豆苗周围有哪些生物以及绿豆苗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的食物关系。除了食 物关系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2.小结:动物死后给植物提供肥料,蚯蚓给绿豆苗松土,绿豆苗给动物提供栖息地和氧气。我们把绿豆苗和这些生物统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设计意图:出示学生一直在跟踪观察的绿豆图片,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延续性。通过回顾绿豆苗和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引导学生探讨生物间依存关系,帮助学生建构“生物群落概念,起到聚焦的 作用。二、
10、探索建构生态系统概念(一)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条件.绿豆苗周围有哪些非生物?这些非生物与植物、动物有什么联系? 预设:非生物为动植物提供氧气、水、阳光等生存条件。1 .播放视频:动植物改变岩石模样,改变空气中的气体组成成分。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形成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图。3 .小结: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 体,我们叫作生态系统。4 .提问:你觉得怎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能够使里面的生物和谐共生呢? 追问:改变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会产生怎样的结果?预设:应考虑环境、空间、资源因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5 .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像绿豆圃这样
11、的生态系统?预设:海洋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 地球的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设计意图:通过关系图帮助学生理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 系,在讨论中,学生自然形成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帮 助学生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同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为 下面设计制作成功的生态瓶做了铺垫。(二)设计生态瓶L我们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一个生态瓶。我们的目标是:生态瓶里的生物 能一直和谐共生。提供的材料有小鲤鱼、泥鳏:、小龙虾、大鲫鱼、田螺、 黑藻、金鱼藻、水葫芦、沙子、石头、池塘水、自来水。6 .小组讨论:(1)生态瓶中放什么?放多少?(2)在设
12、计时要思考我们小组为什么这么放。(3)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7 .观看设计指导视频,小组讨论设计。(时间:8分钟)设计意图:教师先提出生态瓶的设计要求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基于生 物生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设计生态瓶。在讨论设计环节,给学生提 供动物吃什么、动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繁殖等资料,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有 效依据。生态瓶设计图中所用材料采用的是不干胶贴纸(大小比例与实际 类似),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生态瓶的效率。三、探讨一一基于论证,完善设计图.选择一个小组,集体汇报设计图。汇报的顺序:(1)准备放什么生物?数量是多少?非生物环境是怎样的?(2)设计的理由
13、是什么?(3)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1 .引导其他学生提问和论证,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句式: 我赞同我想补充我的观点是因为 我反对因为我不明白你的观点你能详细地说一下吗? 对于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预设学生的论证过程和问题。(1)提问:非生物环境是怎样的?选择自来水,还是池塘水?回答:选择池塘水,因为池塘水中有微生物,可以供给泥鳏;、田螺食物。(2)提问:生态瓶中放什么生物种类?为什么?回答:在有限的空间,考虑个体小、行动慢的动物。水葫芦繁殖很快,会 遮挡阳光,金鱼藻在弱光下不适合生存。大鲫鱼耗氧量、食量都太大,不 适合养大鲫鱼。小龙虾会把所有的生物吃完,而鱼、泥纵还来不及繁殖。(3)提问:生
14、态瓶中水量是多少?各生物数量是多少?回答:课后通过设计比照实验来验证。 .学生基于以上论证,修正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先修改设计表格,对设 计图中不要的生物可以用x贴纸。设计意图:生态瓶中放什么,放多少? ,旨在引领学生从对生态系统的理 论认识延伸到空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为什么这么放? ,旨在引领学生对 设计细节进行反思,使设计符合生物对环境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强化对 生态系统的认识。通过全班研讨论证,学生对照自己的设计标准查找自己 的生态瓶设计的缺乏并修改,完成科学概念螺旋式建构的过程。四、实践一一制作生态瓶L师生交流:生态瓶设计完成,你们打算按照什么顺序完成生态系统的建设? 并说说理由。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改版 教科版五 年级 下册 科学 知识点 重点 知识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