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产国际档案看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上海形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共产国际档案看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上海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共产国际档案看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上海形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共产国际档案看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上海形象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从近年来最新解密的共产 国际、英国国家档案馆等档案史料(以下统称“共产国 际档案”)中,可以看到大量关于上海这座城市在工人阶 级力量、知识分子作用、东亚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中国共 产党创建等方面的汇报描述。本文依托这些档案,对苏 俄和共产国际有关人士眼中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有关的上 海形象进行了梳理、分析,以凸显在苏俄和共产国际东 方战略中,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一、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无产阶级集中地,但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反抗和组织意识不强档案资料显示,苏俄、共产国际等对华工作人员注意到 1920年前后的
2、“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无产阶级 集中地” 1,但同时也通过上海这个窗口,认识到中国 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工会,区之间固定联系的组织形式,建立集中统一的同俄共(布) 西伯利亚州局东方民族部有联系并由其领导的机构”,所 有在中国的机关则均由上海领导。241921年1月,东 方民族部改组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后,在华革命工作 随之转归远东书记处统一领导。四、上海是苏俄、共产国际推动在华建党工作的桥头堡从近年来最新解密的共产国际档案史料中,也可以看到 上海这座城市在建党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可以说,上海 是苏俄和共产国际推动在华建党工作的桥头堡。1920年4月,吴廷康先经北京会见
3、了李大钊,并由李大 钊帮助他写了介绍信,介绍他到上海来找陈独秀。在俄 文上海生活报为核心的组织据点奠定的坚实基础上, 上海成为吴廷康等苏俄、共产国际使者有计划地推动中 共建党工作的根据地。据吴廷康1920年6月9日的信推断,他到上海的工作任 务是:同中国革命运动所有的领导人建立联系;把中国分 散的革命小组联合为一个集中的组织;情报工作;宣传苏 俄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信中,他认为中国革命运动最 薄弱的方面是其活动的分散。计划以“联合出版委员会” 为中心,将各革命小组的工作团结起来。为了协调和集 中工作,他通过“声望甚高,影响很大”的陈独秀给各 城市的革命者发信,于7月19日召开了一次中国积极分
4、子会议,即包括华北的社会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代 表会议。258月17日,距离他登陆上海不过4个多月, 他在上海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段时间以来, 我在此地的工作总结如下:在上海建立一个5人组成的 革命委员会。” 26委员会下设三个处:出版处、情报鼓 动处和组织处。每个处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如出版处建立了自己的印刷厂,即又新印刷所,印刷出 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还有15种小册 子和传单有待付印,8月22日起定期出版劳动界。情 幸艮处组建了 “华俄通讯社”,向31家中国报纸供给资料, 还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分部。组织处在学生中进行工作, 组织学生,并力图把学生引向同工
5、人和士兵建立联系。 除了上海革命委员会,吴廷康试图“在中国所有的工业 城市建立像上海革命委员会这样的组织,然后借助与会 代表,把委员会的工作集中起来” 27。他指示在北京、 广州建立了同样的革命委员会。在各个城市的革命委员 会之上,还设有中国革命委员会,与朝鲜革命委员会并 行。28这些工作为中国的建党工作“奠放了组织建设最初的基石” 29,中国的建党工作正是从1920年开始 在上海启动,并在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 发起成立各地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1月21日,共产国际全权代表舒米亚茨基在致共 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秘书科别茨基的信中说:“事实上我们 上海的那个三人小组一一革命委员会才是领
6、导机关。这 个革命委员会目前领导着中国六个省的中国共产主义组 织和规模相当的五个中国青年团组织。这些组织掌握着 四种周刊,其中的共产党是起领导作用的,还有两 家报纸J 30在共产国际档案中,自1920年至1921年初,曾多次提 到召开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大会。1920年9月,威 廉斯基一西比利亚科夫就提到他于同年7月5日至7日 同在中国工作的俄国共产党员同志就“中国共产主义组 织即将举行的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事项交 换了看法。31舒米亚茨基1921年1月21日信中提到 “中国定于3月下旬举行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大会,我将派遣专人前去指导” 32。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 林经欧洲抵达
7、上海。“几天后,远东书记处派遣的一位从 事中国、日本和朝鲜工作的同志” 33,即尼克尔斯基 也到达上海。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到达上海后,尽快联络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如马林所说:“我和伊尔库茨克来 的我们的同志与几名中国同志一道正在筹备共产党的代 表大会,约在7月举行,将要讨论实际办法并开始集中 组织工作J 347月9日,他在给科别茨基的信中再次 提到“希望本月底将要召开的代表大会大大有利于我们 的工作。同志们那些分散的小组将会联合起来。此后就 可以开始集中统一的工作了 ” 35。正如马林所言,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之后,中国各地的 共产党早期组织由此
8、开启了集中组织统一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等工作人员的眼中,上海是中 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无产阶级集中地,而正是从上海这 个窗口,看到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工人阶级的 发展状况和反抗力度远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所以他们 才格外注意聚集于上海的陈独秀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 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在中国建党中的独特作用。同时,1920 年前后上海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多种政治势力并存、人 才汇聚、文化发达、信息畅通、交通便利等种种面相, 也使得上海这座城市在东亚地区凸显出来,使得苏俄和 共产国际工作人员自然而然选择了这座城市作为他们推 动东亚共产主义运动、推动在华建党工作的指挥中枢和 桥头堡。这也
9、是苏俄和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在华战略对 于上海重要定位和作用的显示。这样的历史机遇落在上 海身上,是近代以来上海发展过程中种种历史合力的结 果,也为上海的再出发刷新了政治新机遇。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 研究室.“一大”前后一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 后资料选编(三)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55.2 6 7 8 10 12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首次亮相国际政治舞台(档案 资料集)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 25. 145
10、. 396. 50 51. 172 173. 39 40. 37 38. 4042. 37 38.17. 49. 61 62. 82. 74 75.6 8. 29. 30. 31. 42. 92. 42. 93. 142. 146. 149.3 5 9李丹阳.朝鲜人“巴克京春”来华组党述论J. 近代史研究,1992 (4): 162176.4马贵凡.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述中共藁史资料, 2002 (总 81).11张国春.我的回忆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94.13 14第 157 号文件附件(19200407) Z.英国 国家档案馆档案F0 405/228.16第27号周报(截止于192
11、0年8月21日的情报)Z.英国国家档案馆档案F0 228/3216.反抗和组织的意识还不强。1920年7月28日,旅俄华工聊合会会长刘绍周作为旅俄 中国工人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在 该会第五次会议上发言,谈到了上海在五四运动中的地 位以及上海工人阶级的表现。他指出,五四运动的中心 是上海,学生们在运动中认识到孤军作战不会有任何成 果,开始争取工人群众。“中国工人也开始明白自己是一 支力量,尽管代表的是刚刚产生的工业无产阶级。例如, 去年上海发生了一系列的罢工,固然,还是纯经济性的。 就连中央位于上海的社会主义党,也在工人中享有越来 越高的声誉。这个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据它办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产国际 档案 中国共产党 创建 中的 上海 形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