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仿真试题(三模)(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仿真试题(三模)(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仿真试题(三模)(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仿真试题(三模)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 5毫 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戏曲音乐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原始舞蹈与歌曲,经
2、历了漫长的开展过程,直到宋代才 形成相对完整的表现形态。生、旦、净、丑是戏曲行当门类,唱、念、做、打是戏曲的表演 手段。中国戏曲是有一定的程式性的,但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戏曲表演的内容大多出 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当演员开始表演时,表演者就开始产生包括手、眼、法、步、身、 唱、读、做、玩、舞等在内的自身的表演风格。演员一出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能 让观众观察到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大致年龄、性别、身份、地位和个性等特点,以及他们想要 表达的人物的内心真实活动。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京剧、豫剧、黄梅戏与越剧并称中国四大剧种。京剧唱腔曲调 丰富,节奏起伏,变化鲜明,是我国的“国粹”;豫剧唱腔
3、抑扬顿挫,行腔酣畅,善于表达 人物内心情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黄梅戏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 气息。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极具江南水乡的灵气,有第二国 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中国戏曲,可谓世界戏剧艺术的集大成之美,于一身 之妙,美妙绝伦。中国戏曲具有综合性,是因为它将朗诵、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剧本相结合;同时 其表演手段方面也具有综合性,包括唱、念、做、打四大手段。戏曲的创作需要不同艺术家 的参与,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思想方法、志向、性格、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除 了各种艺术家的参与,观众也应该参与。观众观看表演的体验过程,也是完
4、成创作的过程。 同时,观众的感受所产生的情绪,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舞台上演员的创造力。写意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艺术特征,是戏曲应遵循的基本原那么。舞台布置的写意,即一 桌二椅,戏曲的舞台很简单,只有一个空荡荡的舞台和简单的桌椅。戏曲中人物的妆容是写 意的,表现最集中的就是戏曲脸谱,充分表达了写意的方式;写意服饰的本质表现在无视季 节、时期、地域等服饰特点。仅仅考虑戏服是否与人物性格、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创作相一十九年五月,辅丁忧,命在任守制。秋,河复决,辅疏请处分,上趣辅修筑。二十四年,召 靳辅、于成龙驰驿诣京师廷议,成龙议开海口故道,辅主筑长堤高一丈五尺,束水敌海潮。 大学土、九卿从辅议,
5、给事中王又旦、御史钱珏从成龙议,议不决。上命宣问下河诸州县人 官京师者,侍读乔莱等言:“从成龙议,工易成,百姓有利无害;从辅议,工难成,百姓田 庐坟墓多伤损,且堤高一丈五尺,束水高于民居,伏秋溃决,为害不可胜言。”上颇右成龙, 遣尚书萨穆哈等诣淮安详勘。明年正月,萨穆哈等还奏,谓民间皆言浚海口无益,遂罢浚海 口议。四月,上复举其事以问尚书汤斌,斌言浚海口必有益於民。上责萨穆哈向不以实奏, 夺官,召大学士九卿等定议浚海口。时工部劾辅治河已九年,无成功。上日:“河务甚难, 假设遽议处,后任者益难为力,今姑宽之,仍责令督修。三十一年卒,赐祭葬,谥文襄。 (节选自清史稿靳辅传,有删改)10.以下对文中
6、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 熟筹/B.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 辅熟筹/C.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 熟筹/D.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 辅熟筹/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官学,是朝廷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学校。靳辅为汉军旗人,故入官学读书,成为官学生。 B.在任守制,旧时朝廷要员遭逢
7、父母、祖父母之丧离职,在家素服办公,也称“夺情”。 C.驰驿,指旧时官吏因急召入京,由沿途驿站急供夫马粮食,兼程而进,不按站停止耽误。 D.议处,清代对有过失的官员交与吏部给予处分,轻日察处,重日议处,更重日严加议处。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靳辅面对黄河长久不修治的情况,一日之内上交了八道奏疏,提出要对黄河上中下游、 人员、经费等统筹规划,源流并治。B.为有效应对伏秋洪水猛涨导致的决口,靳辅在黄河南北两岸修筑了十三座有七个泄洪洞 的减水坝,用以在洪水猛涨时排水。C.靳辅勘察了清口的淮河、黄河交会处,避开水深处,在水浅处建筑东西长堤,挖新河, 通积水,自此再
8、无泥沙积垫之患了。D.工部以靳辅治理黄河九年没成功而弹劾他,皇上却认为治理黄河很艰巨,为了便于以后 的工作顺利开展,应该姑且宽恕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2)秋,河复决,辅疏请处分,上趣辅修筑。14 .靳辅和于成龙在治理黄河上有何分歧?最后皇帝如何决策的?【答案】10. B11. B 12. C. (1)靳辅到任后,周密地测度所面临的形势,广泛地意见,写了八道奏疏在同一 天上交朝廷。(2)这一年秋天,黄河再次决口,靳辅上疏请求处分,皇上只是催促他抓紧修筑堤坝。13 .于成龙提议开挖海口的黄河故道,靳辅主张修筑一条高度为
9、一丈五尺的长堤,用约束 水流而形成急流的方法抵御海潮。皇帝最终决定疏浚海口。【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奏疏送入后,下发给朝廷大臣讨论,廷议认为国家刚刚发动重大的军事行动,再兴起 浩大的治河工程,役夫每天达十二万多人,召募劳力必会骚扰人民,应领先选择要紧之处修 筑。皇上命令靳辅再仔细筹划。“疏入”主谓结构完整,其后断开,“廷议”为一个固定词语,不可拆开,排除AC;“役夫”为“至”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应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 “离职,在家素服办公”错误,应为“不离职,在工作岗位上素服办公”。 应选B。【12题详
10、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建筑东西长堤,挖新河,通积水”错误,从原文“辅复察清口淮、黄交会,黄涨侵灌运 河,乃改以七里闸为运口,由武家墩烂泥浅转入黄河”“辅勘清水潭决口屡塞屡冲,乃弃深 就浅,筑东西长堤二道,并挑新河,疏积水”可知在淮河、黄河交会处的做法是“改以七里 闸为运口,由武家墩烂泥浅转入黄河”,“筑东西长堤,挖新河,通积水”的做法是针对清 水潭屡次堵塞屡次冲垮的状况而为,犯了 “张冠李戴”错误。应选C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周”,周密;“度”,测度、估量、估计;“舆论”,意见、建议。(2)得分点:“复”,再次;“疏”,上
11、疏;“趣”,同“促”,催促。11【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成龙议开海口故道,辅主筑长堤高一丈五尺,束水敌海潮”可知,于成龙提议开挖海 口的黄河故道,靳辅主张修筑一条高度为一丈五尺的长堤,用约束水流而形成急流的方法抵 御海潮。根据“召大学士九卿等定议浚海口”可知,皇帝最终决定疏浚海口。参考译文: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的身份通过考试授官国史馆编修,改 任内阁中书,升为兵部员外郎。康熙初年,从兵部郎中经四次升迁成为内阁学士。康熙十六 年,授官河道总督。当时黄河河道已长久不修治了,向四面漫出。靳辅到任后,周密地测度 所面临的形势,广泛地意见,写了八
12、道奏疏在同一天上交朝廷:首先建议疏通下游河道, 其次建议治理下游往上的泥沙淤塞和积垫,第三建议加固修复残缺堤岸,第四建议堵塞黄河、 淮河的各处决口,第五建议关闭通济闸坝,第六建议规划治河工程的经费,第七建议裁减淘 汰多余的闲散人员,第八建议全部工程竣工后,设置河兵防守堤岸。奏疏送入后,下发给朝 廷大臣讨论,廷议认为国家刚刚发动重大的军事行动,再兴起浩大的治河工程,役夫每天达 十二万多人,召募劳力必会骚扰人民,应领先选择要紧之处修筑。皇上命令靳辅再仔细筹划。 十七年,伏秋时,洪水猛涨,漫出提岸,碰山、萧县再次决口。于是靳辅建议修筑减水坝, 在黄河南北两岸修筑十三座减水坝,每座坝修有七个泄洪洞,洪
13、水猛涨时靠它排水。靳辅再 次勘察了地处清口的淮河、黄河交会处,发现黄河涨水时往往倒灌侵入运河,于是就将七里 闸改为运河出口,从武家墩烂泥浅转入黄河。这样,从此运河就没有黄河泥沙积垫的祸患了。 靳辅勘察了清水潭屡次堵塞屡次冲垮的状况,于是避开水深的地方而就水浅之处,建筑了东 西长堤两道,并且挖新河,疏通了积水。山阳等七个州、县的民田,到这时都脱离了水淹, 能够耕种了。十九年五月,靳辅遭逢父丧,皇上命令他在任上守孝。这一年秋天,黄河再次 决口,靳辅上疏请求处分,皇上只是催促他抓紧修筑堤坝。二十四年,皇上宣召靳辅、于成 龙火速兼程赶赴京师参加朝廷大臣的讨论。成龙提议开挖海口的黄河故道,靳辅主张修筑一
14、 条高度为一丈五尺的长堤,用约束水流而形成急流的方法抵御海潮。内阁大学士、九卿赞同 靳辅的提议,给事中王又旦、御史钱珏那么赞同成龙的提议,讨论没有结果。皇上下令宣召那 些籍贯为下河地区各州县、现在京师做官的人来询问情况,翰林院侍读乔莱等人就说:“听 从成龙的提议,工程容易完成,对百姓有利无害;听从靳辅的提议,工程完成困难,百姓的 田地房屋、坟墓也会受到很大损失,况且堤高为一丈五尺,被约束后的水大大高于百姓的住 房,伏天秋后汛期时如堤岸崩溃决口,那造成的危害就更无法说了。”皇上颇倾向于成龙的 意见,派遣尚书萨穆哈等人去淮安审慎勘察。二十五年正月,萨穆哈等人返回京师后上奏, 说民间都说疏浚海口没什
15、么好处。不久,皇上推翻了疏浚海口的提议。四月,皇上又提出这 件事来问尚书汤斌,汤斌说疏浚海口肯定对百姓有好处。皇上斥责萨穆哈等之前返回京师时12 没有据实奏报,罢了他们的官。又宣召大学士、九卿等人讨论,决议疏浚海口。工部弹劾靳 辅治理黄河已历时九年,没有成功。皇上说:“治理黄河这件事情是很艰巨的,如果现在突 然将靳辅论罪处分,今后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就更加难办了。现在姑且宽恕他,仍旧责成他督 修黄河。”三十一年去世,皇上赐予祭奠,并赏赐丧葬费,谥为文襄。(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霜风陆游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秋。黄
16、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愿补雁行身已老,区区吠亩亦私忧。【注】本诗写于南宋宰相韩倔胄北伐之时。北平,指西汉右北平郡(今辽宁凌源市西南)。 雁行,队伍的前列。15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中“霜风”既照应了标题,又为诗中所涉及的北伐之事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B.第二句中的“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只能成为一个只关心衣食之事的庸人的无奈。 C.第三、四句说明南宋朝廷一方面在派使者与金人和谈纳贡,另一方面在加强防范,防御 金兵。D.从整首诗歌来看,诗人内心依旧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也为自己有心无力而遗憾。16 .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陆
17、游对待韩傀胄北伐一事在态度上有何 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5. B 16.辛弃疾主要是担忧和告诫。“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固”,辛弃疾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一事告诫朝廷要有充分准备,不可盲目北伐;陆游那么肯定 北伐,并为获得的一些胜利而高兴。“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说明陆游看到了 北伐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朝廷嘉奖战功之事,而北伐也是陆游孜孜以求的,因而高兴。【解析】【15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表达特色的能力。B. 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无奈”错误,“敢”是“怎敢”的意思,表反问语 气,流露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应选Bo【16题详解】13 此
18、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一句,写元嘉二十 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缺乏,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 拓拔煮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 警告主战权臣韩倔睿不要草率出兵。对韩偏胄北伐一事,辛弃疾主要是担忧和告诫。本诗中,“敢效庸人念褐裘”表达了陆游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黄旗驰奏有三捷,金 印酬功多列侯”写北伐胜利,朝廷封侯嘉奖,表达了陆游内心的喜悦之情。本诗又写于南宋 宰相韩件胄北伐之时,因而看出,陆游渴望和肯定北伐。(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
19、,6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回家后农人告诉他春日已到,应当躬耕西部田园的两句是a, o(2)蜀道难中“, ”两句写出了由秦入蜀的行人仿佛可以用手触摸 星辰甚至从中穿过,仰首屏住呼吸、以手抚摸胸膛以平息内心惊恐的奇幻体验,从而写出蜀 道之“难”。(3) “瑟”是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代表着高雅的审美与节操,象征着知音与年华,也是 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 ”。【答案】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扪参历井仰胁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韵含湘瑟 切,音带舜弦清)【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的能力。易错字:畴、扪、胁、膺、嘉、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个历史镜头跨越百年。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百年前的5月5日,地处珠江畔的广 州东园,简陋的竹棚下,一群有志青年赶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一天宣告成立。百年 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正是由于有志青年一声声舍生忘死的呐喊,推索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 “觉醒年代”。一个是的时代。2022年5月10日,在青葱校园、在肥沃田野、在轰鸣工厂、 在边疆海岛,在驰骋才干的广阔天地,亿万青年专注从
21、北京人民大会堂传出、传遍了的声音: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百年跋涉。一脉相承的,是一代代青年对国家的爱始终炽热,是推动时代前14行的青春脚步坚定而执着。青春之号角,喜迎中共二十大;青春之光芒,闪耀追梦新征程。他们的故事里,有家,有国,有远大理想,也有脚踏实地。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风尘仆仆欣欣向荣倾听A.风尘仆仆欣欣向荣倾听万水千山B.风尘仆仆风风火火聆听千岩万壑C.行色匆匆欣欣向荣聆听万水千山D.行色匆匆风风火火倾听千岩万壑.文中画波浪线 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正是有志青年舍生忘死的一声声呐喊,推索
22、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B.正是由于有志青年一声声舍生忘死的呐喊,推索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C.正是有志青年舍生忘死的一声声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D.正是由于有志青年一声声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家与国,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都在他们的故事里J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A 19. C.原文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更能突出青年的理想和追求、想法与做法。原句更适合 做结论句。该句放在语段结尾处,应该是个结论句,改句无法承当。本语段多用短句,原 句与本语段语言风格
23、一致。【解析】【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组,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 样子。语境强调旅途劳累,应用“风尘仆仆”。第二组,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开展。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 失失的样子;也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此处指中国开始觉醒开展,应用“欣欣向荣”。 第三组,倾听:一指侧着头听,二指细听;认真地听。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聆听 为敬辞,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多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此处主语为青年,应用“倾 听”。第四组.,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险阻。千岩万壑:形容山峦连绵,高低
24、重迭。此处路途遥 远,应用“万水千山”.应选Ao【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三处语病:15 一是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由于”导致缺少主语,应去掉“由于”。二是搭配不当,“推索中国步入”搭配不当,应把“推索”改为“推动”。三 语序不当,“一声声”修饰“呐喊”,应放在“呐喊”前面。只有C项修改正确。应选Co【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修辞上,“有家,有国,有远大理想,也有脚踏实地” 一句连用四个“有”的句式,属 于排比句,语势强烈,突出青年的理想和追求、想法与做法。结构上,此句位于句末,是对上文青年做法的总结,原句强调青年的做法,更适合做结论句。 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淄博市 2022 届高三 语文 下学 仿真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