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N 114362694 A说明书1/12 页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技术领域0001本创造属于电子学技术的射频微波振荡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交流小信号直接 驱动的射频微波振荡器,基于阈值电压以下晶体管的寄生电容(栅源电容、栅漏电容或漏源电 容)和第一电感构成谐振选频网络。背景技术0002振荡器是电子学中的基本器件,其主要功能是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将直流电源的 能量变换为一定输出波形的交流振荡能量。目前,常用的产生微波振荡的器件有两大类,第 一类是电真空器件,第二类是固体器件。电真空器件主要包括微波电真空三极管、反射速调管、 陶空管和返波管等;固体器件有晶体三极管、体效应二极管和雪崩二
2、极管等。0003 在无线电日益开展的今天,以晶体管为基础的射频微波振荡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晶体管在其中起着放大的作用。由于晶体管工作时需要设置直流偏置工作点(或称静态工作 点),从能量的角度而言就是晶体管处于放大工作需要电源提供直流能量。所以此类以晶体管为 基础的射频微波振荡器工作时也需要电源提供直流能量,现有电子学体系几乎完全建立在以直 流电为基础的器件和设备之上。0004然而对于现存工作频率为50赫兹的交流市电,要获取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直流电源, 必须经过各种交直流转换。假设需要获得射频能量,以现有微波振荡器的工作方式为例,需要先 把交流市电转换成直流电,再将直流能量转换为射频微波能量,在此
3、过程中存在两次能量转换 损失,并且转换装置也会带来本钱开销。创造内容0005针对上述以晶体管为基础的传统射频微波振荡器由于需要电源提供直流能量,而导 致的在交直流转换中存在能量转换损失的问题,本创造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交流电代替直流电 源为射频微波振荡器中晶体管提供直流能量的方法及其实现架构,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以下, 利用交流小信号(如工频信号)对晶体管的等效电抗进行时变驱动,利用该时变驱动实现参 量振荡,使单只晶体管在半个工频周期内实现振荡工作,利用两只晶体管能够实现全工频周 期振荡,具有交流直接驱动和能耗低的特点。0006本创造提出的射频微波振荡器,使用单只晶体管能够在交流小信号的半个周期内
4、实 现振荡,利用两只晶体管能够实现全周期内振荡,下面分别描述这两种技术方案。0007本创造采用单只晶体管实现半周期工频直接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的技术方案为: 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所述射频微波振荡器在所述交流小信号工作周期的半周期内工作,所述交流小信号的频率低于射频微波振荡器输出信号频率的十分之一; 所述射频微波振荡器包括晶体管、第一电感、输出选频网络、反应网络和馈电网络, 所述馈电网络包括高通支路和低通支路,所述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其中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 述反应网络的输入端、所述高通支路的输入端和所述低通支路的输出端;所述反12CN 114362694 A说明书10/12 页络;第一
5、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1,其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 接晶体管FET1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漏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 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一个输入端。0070第二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负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入图3、图1、的、 图10、图15、图16所示。当利用栅源电容,且栅源电容与第一电感并联时,第一电感L2连接于晶 体管FET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晶体箭ET2的漏极接地,源极连接馈电网络;第一选频网络为栅 极选频网络2,其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二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管FET2的栅极;第 二选频网络是源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
6、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二 个输入端。0071第一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正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如图1、触、图/、 图8、图13、图14所示。当利用栅源电容,且栅源电容与第一电感串联时,如图6所示,第一电感 L1连接于栅极选频网络和晶体管FET1的栅极之间,晶体管FET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馈电网 络;第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1,其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通 过第一电感L1连接晶体管FET1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漏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 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一个输入端。0072第二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负半周工作,其电
7、路结构入图3、图1、的、 图10、图15、图16所示。当利用栅源电容,且栅源电容与第一电感串联时,如图6所示,第一电感 L2连接于栅极选频网络和晶体管FET2的栅极之间,晶体管FET2的漏极接地,源极连接馈电网 络;第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2,其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二个输出端,其输出端通 过第一电感L2连接晶体管FET2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源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 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二个输入端。0073第一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正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如图1、触、图7、 图8、图13、图14所示。当利用栅漏电容,且栅漏电容与第一电感并联时,如图11所示
8、,第一电感 L1连接于晶体管FET1的栅极和漏极之间,晶体管FET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馈电网络;第一选 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1,其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管FEH 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漏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 成器的第一个输入端。0074第二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负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入图3、图1、静、 图10、图15、图16所示。当利用栅漏电容,且栅漏电容与第一电感并联时,如图11所示,第一电 感L2连接于晶体管FET2的栅极和漏极之间,晶体管FET2的漏极接地,源极连接馈电网络;第 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2,其
9、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二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 管FET2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源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 功率合成器的第二个输入端。0075第一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正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如图1、灯、图7、 图8、图13、图14所示。当利用栅漏电容,且栅漏电容与第一电感串联时,如图12所示,晶体管 FET1的源极接地,漏极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馈电网络;第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1,其 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管FET1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 是漏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一个输入
10、“而。CN 114362694 A说明书11/12 页0076第二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负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入图3、图1、静、 图10、图15、图16所示。当利用栅漏电容,且栅漏电容与第一电感串联时,如图12所示,晶体管 FET2的漏极通过第一电感L2接地,源极连接馈电网络;第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2,其 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二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管FET2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 源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二个输入端。 0077第一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正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如图1、触、图/、 图8、图13、图14所示。
11、当利用漏源电容,且漏源电容与第一电感并联时,如图17所示,第一电感 L1连接于晶体管FET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晶体管FET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馈电网络;第一选 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1,其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管FET1 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漏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 成器的第一个输入端。0078第二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负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入图3、图1、静、 图10、图15、图16所示。当利用漏源电容,且漏源电容与第一电感并联时,如图17所示,第一电 感L2连接于晶体管FET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晶体防ET2的漏极接
12、地,源极连接馈电网络;第 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2,其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二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 管FET2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源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 功率合成器的第二个输入端。0079第一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正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如图1、触、图7、 图8、图13、图14所示。当利用漏源电容,且漏源电容与第一电感串联时,如图18所示,晶体管 FET1的源极通过第一电感L1接地,漏极连接馈电网络;第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1,蹄 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管FET1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 漏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
13、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一个输入端。 0080第二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在工频周期的负半周工作,其电路结构入图3、静、 图10、图15、图16所示。当利用漏源电容,且漏源电容与第一电感串联时,如图18所示,晶体管 FET2的漏极接地,源极通过第一电感L2连接馈电网络;第一选频网络为栅极选频网络2,其 输入端连接功率分配器的第二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晶体管FET2的栅极;第二选频网络是 源极选频网络,其输入端连接高通支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功率合成器的第二个输入端。 0081 50Hz工频信号经过两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的馈电网络中低通支路分别输入到晶 体管FET1的漏极和FET2
14、的源极,低通支路包括一个第二电感和一个第一电容。0082图5、的、图11、图12、图17、图18所示电路结构的工作过程为:射频微波振荡器输入 信号进入功率分配器后被分为两局部,比方可以分为等功率的两局部,其中一局部进入第 一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由栅极选频网络1在工作频段内进行阻抗匹配后,馈入晶体管 FET1的栅极,然后输入小信号在晶体管FET1内被放大,被放大的信号通过馈电网络只能由 馈电网络的高通支路流出,由高通支路流出的信号由漏极选频网络进行阻抗匹配后送入输出 功率合成器.另一局部进入第二个射频微波振荡单元,由栅极选频网络2在工作频段内进行阻 抗匹配后,馈入晶体管FET2的栅极,然后输入小
15、信号在晶体管FET2内被放大,被放大的21CN 114362694 A说明书12/12 页信号通过馈电网络只能由馈电网络的高通支路流出,由高通支路流出的信号由源极选频网络 进行阻抗匹配后送入输出功率合成器。同时两只晶体管的工频驱动由馈电网络的低通支路馈 入晶体管FET1和晶体管FET2,受晶体管电容/电压特性决定,在如图19中A、融0中A所示的 正弦偏置电压驱动下,当偏置电压VdsW%时,在工频周期的接近正半周内,晶体管FET1可以 振荡工作,在工频周期的接近负半周内,晶体管FET2可以振荡工作,两只晶体管的输出信号 由功率合成器合成后输出,因此整个电路结构的射频微波振荡器可以在全工频周期内工
16、作。 0083需要注意,当VdsKi时,图5、密、图11、图12、图17、图18所示电路结构与传统振荡 器电路的特性相同,这极大的提高了振荡电路的动态范围。0084 综上所述,本创造提供的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通过利用晶体管寄生栅 源电容、栅漏电容或漏源电容与第一电感并联或串联构成谐振选频网络,在工频正半周、负半 周和全工频周期内工作的多种结构都可以直接利用交流小信号驱动实现振荡工作,具有工频直 接驱动、结构简单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技术的无线电系统中。与传统需要直流电源做静 态偏置的振荡器不同的是,本创造提出的六种振荡器结构均可直接利用工频电源进行动态偏置, 从而实现工频直接驱
17、动振荡器工作,方便地直接使用电力电网实现无线振荡器的能源供给。0085结合前面的讨论,本创造提供的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荡器,对驱动电压的大小 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当工频驱动电压的大小仅为0 .IV时振荡器也能振荡工作,而0 .IV的电 压在电力电网上可轻易获取,这为该类振荡器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即使作为偏置的工 频电压幅度高于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该振荡器也能振荡工作,究其原因,此时的振荡器相当 于工作在偏置电压变化的正常振荡区,从而使得本创造提供的交流小信号驱动射频微波振 荡器可以在较宽的偏置电压幅度范围内工作,特别适于电网应用。0086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
18、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创造 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创造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创造的精神和原那么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E2CN 114362694 A说明书附图1/12 页反应网络低通o50Hz工频驱动输入II-I 漏极选频网络 o输出端产fET请通3 Lus rL反应网络。50Hz工频驱动输入i DFETHI高通漏极选频网络输出端-OCN 114362694 A说明书附图2/12 页邛通+。50出工频驱动输入TI高通源极选频网络。输出端反应网络_jg_ FET低通
19、,T0 50Hz工频驱动输入TI 源极选频网络o输出端高通3CN 114362694 A说明书附图3/12 页反应网络1率合成器I :出端反应网络2CN 114362694 A说明书附图4/12 页反应网络1反应网络2CN 114362694 A说明书附图反应网络低通T5/12 页50Hz工频驱动输入 oD岛FET漏极选频网络输出端-O高通反应网络T低通二二50Hz工频驱动输入-oDLFETT1高通源极选频网络o输出端CN 114362694 A说明书附图6/12 页图10反应网络1反应网络2CN 114362694 A7/12 页说明书附图反应网络低通二二50Hz工频驱动输入-O正FET漏极
20、选频网络输出端图13129CN 114362694 A说明书2/12 页馈网络的输出端接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低通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小信号;所述高 通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选频网络的输入端,所述输出选频网络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射 频微波振荡器的输出端。0008利用阈值电压以下晶体管的寄生栅源电容、栅漏电容或漏源电容与第一电感串联或并 联构成谐振选频网络,设置寄生栅源电容、栅漏电容或漏源电容的电容值C和第一电感的电感值L满3s =矗,设置所述输出选频网络和反应网络的工作频率尽可能接近 3s/2花3s为所述射频微波振荡器输出信号的角频率。0009 假设利用晶体管寄生栅源电容和第一电感并联构成谐
21、振选频网络时,第一电感接在 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当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所述反应网络的输入 端和所述馈电网络时,所述射频微波振荡器在所述交流小信号工作周期的正半周期内工作; 当所述晶体管的漏极接地,其源极连接所述反应网络的输入端和所述馈电网络时,所述射频微波 振荡器在所述交流小信号工作周期的负半周期内工作。0010假设利用晶体管寄生栅源电容和第一电感串联构成谐振选频网络时,第一电感接在所 述反应网络输出端与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当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所述反应网 络的输入端和所述馈电网络时,所述射频微波振荡器在所述交流小信号工作周期的正半周期 内工作;当所述晶体管的漏极
22、接地,其源极连接所述反应网络的输入端和所述馈电网络时,所 述射频微波振荡器在所述交流小信号工作周期的负半周期内工作。0011假设利用晶体管寄生栅漏电容和第一电感并联构成谐振选频网络时,第一电感接在所 述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之间;当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接地,其漏极通过第一电感连接所述反应 网络的输入端和所述馈电网络时,所述射频微波振荡器在所述交流小信号工作周期的正半周 期内工作;当所述晶体管的漏极接地,其源极连接所述反应网络的输入端和所述馈电网络时, 所述射频微波振荡器在所述交流小信号工作周期的负半周期内工作。0012假设利用晶体管寄生栅漏电容和第一电感串联构成谐振选频网络时,第一电感接与所 述晶体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流 信号 驱动 射频 微波 振荡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