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贵州省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指南.docx
《5.15贵州省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5贵州省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指南.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成 员:街道负责地质灾害管理的站(力、所、中心)工作 人员,社区两委负责人、网格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1)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组联络名单、通讯录;(2)在巡查中发现地质灾害点监测监控设施设备损坏、失 效的,及时上报,协调对口协作单位进行维修、更换;(3)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风险较高区域进行日常监测、观 测,及时报告监测、观测情况;(4)在监测、观测中发现险情的,第一时间向受威胁或受 影响区域群众实施预警;(5)接收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 息并及时向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预警;(6)必要时,对重要预警区域或预警级别高的区域实
2、施现 场值守,不间断监测、观测;(7)认真做好监测、观测和预警记录;(8)社区预警方式:电视、广播、电台、 、 、短 信、微信、警报器、电子显示屏、铜锣、口哨、喊话器等。4 .应急处置组组长:街道党工委书记副组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班子成员成 员:街道负责地质灾害管理的站(力、所、中心)负责 人及工作人员,卫生院、社区卫生室负责人及医务人员,派出所 全体民警,各居(社区)两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网格员、地质 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1)建立健全监信息报告组联络名单、通讯录;(2)明确专人安装使用“联合应急宝 APP;(3)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后,第一时间通过 等方式,向 县级党委政府及应急管理、自然资
3、源等部门报告信息;(4)通过“联合应急宝” APP拨打9005257023视频会议号, 第一时间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视频联系,实时传输现场情况;(5)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党委政府及应急管理、自然资源 等有关部门续报处置情况;(6)按照预先制定的避险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组织受地 质灾害威胁或影响区域人员转移至平安区域;(7)配合率先赶到现场的专业救援队伍做好人员搜救工作;(8)以户为单位对受威胁区域群众信息进行排查登记,并 根据平时居民信息台账,组织社区干部、监测员等对被困人员进 行初步核查;(9)对已经撤离至平安区域的人员以户为单位逐一进行进 行清点,确保在家的每一个人都撤离处危险区域,对外出工作
4、或 上学等人员要及时取得联系,告知相关情况,防止其返回家中;(10)有序组织受灾群众转移至预先选定的临时安置点,并 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11)对投亲靠友、未留在临时安置点的群众做好排查登记 建档,并加强跟踪,实时掌握动态;(12)做好临时安置点的安保工作,防止受灾群众擅自返回 危险区域;7 (13)划出两条闭合警戒线圈定灾害影响范围,划定警戒区域;(14)负责灾情现场、安置点等区域的社会治安维护,在警 戒区域、安置点定时巡查,防止重大治安问题发生;(15)负责转移过程中的交通指挥和疏导工作,对通往灾害 现场的各条道路进行交通管制,控制人员、车辆在重要基础设施 (道路、铁路、桥梁、大坝等
5、)的进出,优先保障指战员、救援 队伍通行;(16)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监控险情区域是否还有 受灾群众以及防止被转移群众等无关人员进入涉险区域;(17)将受伤人员转运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18)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后,配合做好被困人员核查、受 威胁群众转移安置、遇难者家属安抚、现场管控、社会维稳、交 通管制等应急处置工作。5.事后恢复与重建组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成 员: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主任,自然资源、应急、民政、 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负责人,各居(社区)两委有关负责人。(1)负责安抚受灾群众,对受灾群众妥善安置;(2)安抚受灾群众情绪,并加强管理,防止被困人员家属 擅自进入救援核心区
6、和灾害现场;(3)实时跟踪分散安置或采取投亲靠友方式安置的群众动 态,适当进行精神安抚;(4)配合上级政府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对灾后重建工作提 出建议;(5)广泛发动受灾群众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引导开展 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6)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灾情的统计和评估工作。(-)乡(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指挥长: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副指挥长: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成 员:乡(镇)各站(办、所)主要负责人,各村支“两 委”负责人。下设5个工作小组。1 .应急管理办公室主 任:乡(镇)党委、政府分管(联系)地质灾害工作的 负责人成 员:乡(镇)承当地质灾害工作的站(办、所、中心) 负责人
7、及工作人员。工作职责:(1)统筹指导各工作组做好隐患点排查、应急准备、信息 报告、应急处置等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2)负责加强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日常调度;(3)负责汇总辖区内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情况并向指挥部报告;(4)负责协调解决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5)负责协调上级政府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技术单位和专家, 指导本辖区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6)负责按照指挥部部署,抓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落 实。2 .预防及应急准备组组 长: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副组长: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派出所所长成 员:乡(镇)包村干部,乡(镇)负责地质灾害管理的 站(办、所
8、、中心)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各村两委负责人、 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1)汛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会议对地质灾害 隐患点和人员信息排查工作进行部署;汛中定期对排查工作进行 调度;(2)汛前包村领导组织召开会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人员信 息排查工作进行部署,汛中每周对排查工作进行调度;(3)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干部、网格员、监测员进行培 训;(4)以自然村寨为和生产企业为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 查;10 (5)以户为单位对可能受威胁群众家庭信息、人员结构、 人员流动等情况进行摸排;以生产企业为单位对流动人口进行排 查;(6)分区域分类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台账和人员信息台账
9、, 并实时更新。(7)编制乡(镇)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应急预案;(8)设置物资储藏库,储存必要的救援、救灾、救助物资;(9)指定专门人员安装“联合应急宝” APP,发生地质灾害 险情时,第一时间与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建立视频联系,传输现场 实时情况。(10)抽调乡(镇)各站(办、所、室、中心)精干人员、 村支两委工作人员、村民组成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制作队伍 通讯录和紧急集结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反响,及 时开展先期处置;(11)指定学校操场、广场等开阔场所为临时安置点,解决 被转移群众的安置问题;(12)根据排查巡查出的隐患点或风险较高区域情况制定逃 生路线,并开展入村入户宣传,确保受威
10、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掌 握逃生路线;(13)明确预警方式,将预警方式告知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 群众,为监测员、村配备预警设备(铜锣、口哨、喊话器等);(14)定期组织专兼职救援队伍、群众开展以转移安置人员、应急逃生为主要内容的演练;11(15)对排查巡查出的隐患点或风险较高区域进行分类分级 登记,纳入地质灾害隐患台账进行管理。(16)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内容主要包括:隐患点名称、隐 患点发现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大小、威胁对象、受 威胁人数、目前稳定情况、潜在经济损失等。(17)对新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措施、威胁人数、 威胁财产,撤离避让路线和临灾避险场所,预警方式、防灾责任 人及联系
11、方式等制作警示标示牌,向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进 行公告。(18)制作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避险明 白卡,向乡村干部、监测员以及群众发放等,提高村民临灾避 险应急逃生能力。3.监测与预警组组长:乡(镇)包村班子成员乡(镇)分管地质灾害的副乡(镇)长成 员:乡(镇)负责地质灾害管理的站(办、所、中心) 工作人员,各村两委负责人、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地质灾害隐 患点监测员等。(1)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组联络名单、通讯录;(2)在巡查中发现地质灾害点监测监控设施设备损坏、失 效的,及时上报,协调对口协作单位进行维修、更换;(3)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风险较高区域进行日常监测、观12测,及时报告监测、
12、观测情况;(4)在监测、观测中发现险情的,第一时间向受威胁或受 影响区域群众实施预警;(5)接收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 息并及时向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预警;(6)必要时,对重要预警区域或预警级别高的区域实施现 场值守,不间断监测、观测;(7)认真做好监测、观测和预警记录;(8)农村预警方式: 、短信、微信、大喇叭、警报器、 铜锣、口哨、喊话器等。4.应急处置组组长:乡(镇)党委书记副组长: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成 员:乡(镇)负责地质灾害管理的站(办、所、中心) 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卫生院、卫生室负责人及医务人员,派出所 全体民警,各村两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村民小组长,
13、网格员、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1)建立健全监信息报告组联络名单、通讯录;(2)明确专人安装使用“联合应急宝 APP;(3)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后,第一时间向涉事村和乡(镇) 负责地质灾害管理的站(办、所、中心)报告;乡(镇)负责地 质灾害管理的站(办、所、中心)接报后,第一时间向信息报告13 组组长报告;组长按相关要求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应急管理、自然 资源等有关部门报告;(4)通过“联合应急宝” APP拨打9005257023视频会议号, 第一时间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视频联系,实时传输现场情况;(5)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党委政府及应急管理、自然资源 等有关部门续报处置情况;(6)按照预先制定的避险
14、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组织受地 质灾害威胁或影响区域人员转移至平安区域;(7)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搜寻,喊话,确保因视力或者 听力障碍,行动不便等原因未能及时撤离人员全部转移至平安区 域;(8)根据平时村民信息台账,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 监测员等对被困人员进行初步核查;(9)对已经撤离至平安区域的人员以户为单位逐一进行进 行清点,确俣在家的每一个人都撤离处危险区域,对外出工作或 上学等人员要及时取得联系,告知相关情况,防止其返回家中;(10)及时将人员核查情况通报人员安置组,便于统计发放 救灾物资等;(11)及时调集保障临时安置点所需的基本生活物资,运送 避险群众的车辆等;(12)对投亲靠友
15、、未留在临时安置点的群众做好排查登记14 建档,并加强跟踪;(13)做好临时安置点的安保工作;(14)根据受灾区域大小和受灾人数多少,部署一定数量警 力、工作人员参与现场秩序维护;(15)划出两条闭合警戒线圈定灾害影响范围,划定警戒区 域;(16)负责转移过程中的交通指挥和疏导工作,对通往灾害 现场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控制人员、车辆在重要基础设施(道 路、铁路、桥梁、大坝等)的进出,优先保障指战员、救援队伍 通行;(17)负责灾情现场、安置点等区域的社会治安维护,在警 戒区域、安置点定时巡查;(18)调解转移过程中的矛盾纠纷;(19)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监控险情区域是否还有 受灾群众以及
16、防止被转移群众等无关人员进入涉险区域;(20)统计核查所需救灾救助物资,并及时向上级应急管理 部门报告;(21)灾害发生后,负责组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村 卫生室工作人员有序赶赴现场;(22)转运伤情较重的人员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15省应急管理厅制2020年5月(23)接收受伤人员,对受伤人员采取初步治疗措施;(24)收集汇总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和伤病人员救治情况,向 指挥长报告;(25)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后,配合做好被困人员核查、受 威胁群众转移安置、遇难者家属安抚、现场管控、社会维稳、交 通管制等应急处置工作。5.事后恢复与重建组组长:乡(镇)党委副书记成 员:乡(镇)政府办公室主任
17、,自然资源、应急、民政、 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负责人,各村两委会有关负责人。(1)负责安抚受灾群众,对受灾群众妥善安置;(2)安抚受灾群众情绪,并加强管理,防止被困人员家属 擅自进行救援核心区和灾害现场;(3)实时跟踪分散安置或采取投亲靠友方式安置的群众动 态,适当进行精神安抚;(4)配合上级政府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对灾后重建工作提 出建议;(5)广泛发动受灾群众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引导开展 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6)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灾情的统计和评估工作。三、应急管理规程(一)社区应急管理规程16L预防与应急准备围绕先期处置制定应急预案;对已纳入台账管理的地质灾害 隐患点巡查;对未纳入台账
18、管理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排 查;对排查巡查出的隐患点或风险较高区域进行分类分级登记; 将排查巡查出的隐患点向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进行公告;储 备必要的救援、救灾、救助物资;建立以街道社区干部队伍、监 测员、民警、卫生员、网格员、社区志愿者等为主的专兼职救援 队伍,并明确联系方式,制定紧急集结机制;指定临时安置点; 根据排查巡查出的隐患点或风险较高区域情况制定逃生路线,并 告知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明确统一的预警方式,并为监测 员、社区配备预警设备(铜锣、口哨、喊话器、对讲机等);组 织专兼职救援队伍、群众开展以转移安置人员、应急逃生为主要 内容的演练;向街道社区干部、监测员以及群众发放
19、地质灾害 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等。2 .监测与预警接收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并及 时向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预警;根据隐患点或风险较高区域 日常监测情况,及时向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报告监测情况, 并及时向受威胁或受影响区域群众预警。按照地质灾害风险的四个预警级别,应合理安排地质灾害监 测频次。蓝色预警(四级):监测频次不低于5天一次;对危险区域巡查频次不低于10天1次。17黄色预警(三级):监测频次不低于5小时一次;对危险区 域巡查频次不低于5天1次。橙色预警(二级):监测频次不低于2小时一次;对危险区 域巡查频次不低于3天1次。红色预警(一级):24小时
20、值守不间断监测;对危险区域 巡查频次不低于1天1次。3 .应急处置(1)信息接处: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 或书面方 式向县级总指挥部、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类 别、地点、受威胁人数、可能被困人数等情况(详见附件1); 第一时间通过“联合应急宝”APP,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视频联系, 传输现场实时情况。(2)先期处置:集结人员。地质灾害险情发生后,街道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指挥部指挥长发出命令,通知各工作组立即集结各工作组人员, 按照既定职责开展应急处置。转移人员。按照预先设定的撤离路线,有序组织受威胁或 受影响区域群众平安转移出受威胁群众。在县级以上现场救援指 挥部成立后,配合做好受
21、威胁区域群众转移工作。现场管控。根据灾害现场情况,组织民警、协警、社区干 部对现场进行管控,防止无关人员或被困人员家属进入灾害现 场;在进入灾害现场的主要交通要道设置卡点,有序管控车辆, 保障后勤救援力量有序进行现场。在县级以上现场救援指挥部成18 立后,配合做好现场管控和交通保畅工作。核查人员。根据居民信息台账,采取 核查、访亲问友 等方式,逐户核查、逐人核对核查被困群众户数、人数及被困人 员家属情况。在县级以上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后,配合做好被困 人员信息的核查比对工作。救治人员。对因灾害造成的伤亡人员采取初步治疗处理方 式,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转运伤员。在现场指挥部成立 后,配合做好
22、伤员救治、救援现场消杀等工作。安置人员。在预先指定的安置点做好接受受灾群众准备, 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加强安置点管理,防止受灾群 众擅自离开。在县级以上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后,配合做好安置 点的管理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救助人员。调集储藏的救灾救助物资,保障临时安置点受 灾群众基本生活。在县级以上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后,配合做好 受灾群众救助工作,确保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平安地方住。(3)先期处置报告:地质灾害险情发生后,上级现场指挥 部尚未成立,街道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指挥部要按照相关规定将地 质灾害的先期处置情况(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灾害类别、伤亡 人数或涉及人数、人员失联情况、是否有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15 贵州省 街道 社区 地质灾害 应急 管理工作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