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现状(全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现状(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现状(全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现状(全文)摘要随着居民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开展普及,结直肠黏 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 SMT )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病理类型 和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使其诊疗难度依旧较大。内镜切除术因微创、标本 完整和费用低等优点而广受关注和认可,目前被用于病变无淋巴结或远处 转移且能够耐受内镜手术的患者。消化道SMT的内镜下切除方式主要有 内镜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和内 镜全层切除术等,本文即对结直肠SMT的这4种治疗方式进行综述。结直肠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 SMT )泛指黏膜
2、上皮层完整的结直肠隆起性改变,包括肠壁各层结构来源的病变和腔外生理或病理性组 织压迫肠壁形成的包块。体积较小的结直肠SMT ( 2.0 cm )往往不会引 起患者不适,但随着病灶逐渐增大,局部SMT可能导致出血、梗阻和恶 性程度加剧乃至发生转移。结直肠SMT好发于盲肠和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NET )和脂肪瘤为常见的病变类型,而脂肪瘤可散发于结肠的各个节段1 L NET原名类癌,好发于直肠,常源自黏膜层,可累及黏膜下层,具有恶性潜能,目前发现直径1.0 cm、局限于黏膜下层,且没有淋巴血管浸润的病变往往细胞分化和疾病预后良好,直径cm者淋巴结转移风险
3、为17%81% 2, 3, 4, 5 ,而直径2.0 cm者80%以上伴有淋巴结转移,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6, 7, 8 1 结直肠SMT还包括间质瘤、颗粒细胞瘤和平滑肌瘤等:间质瘤的恶性程 度与病灶大小、位置和有丝分裂细胞占比有关9 ;颗粒细胞瘤是施旺细 胞来源的神经鞘瘤,往往为2.0 cm的良性病变,瘤体直径4.0 cm时恶 变可能明显增加10,11 L我国的指南提出,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 风险极低、使用内镜技术可完整切除、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均适合进 行内镜下切除12 L目前结直肠SMT的内镜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圈套切 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4、 excavation ,ESE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 STER )、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 EFTR 内镜圈套切除术内镜圈套切除术又名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一般适用于较为表浅、突向腔内生长、直径较小,通过圈套器能 够一次性完整切除的SMT。这种手术方法简单快速,曾被推荐用于治疗包 括NET在内的结直肠浅表小SMT0 Choi等13 纳入60例患者,比照了未发生转移且直
5、径1.0 cm的直肠NET治疗方法,发现套扎联合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而比,完全切除率相当(82.8%比80.6% )且耗时更短(6.375.52 ) min比(15.095.73 ) min Zhong 等14 纳入了 19802011 年间直肠NET的EMR和ESD治疗比照研究共4项,Meta分析发现ESD的完全切除率明显增高(52.2%84.6% )比(77.8%100% ),手术时间更长(8.19.4 ) min比(19.111.1 )min,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项内镜下治疗结直肠SM
6、T的大样本量、回顾性研究发现,77.8%( 320/412 )病例位于直肠,其中 89.7%( 287/320 )为 NET ,直肠NET均行ESD治疗的完全切除率为85.7% 15 1美国指南提出直肠小NET( 2.0 cm )或固有肌层来源的结肠SMT多为良性,目前ESD成为结直肠SMT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当SMT体积较大、累及固有肌层时传统ESD的完全切除率明显下降,于是周平红等18 在2008年报道了改良版的ESD如ESE等。结肠管壁薄、血供丰富和结构 迂曲等特点增加了 ESD手术难度和穿孔风险,SMT以脂肪瘤等良性病变为主1 ,目前国外对于结肠SMT的内镜治疗研究较少。国内ESE对消
7、 化道SMT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在结直肠SMT中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均为小样本数据19, 20, 21 , Gu。等19 的研究纳入了 13例固有肌层来源的结直肠小SMT( 90% ),也增加穿孔的风险(014% ),但穿孔往往能够在内 镜下进行处理12 , 23 L本文的ESE引用了我国消化道SMT诊治指南 中的概念12 ,是传统ESD和改良ESD的总称,也是结直肠SMT在临 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案。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 ) 隧道内镜技术始于2007年的动物实验24 , Xu等25 在2012年首 次报道了 STER在胃SMT中的运用,由于其保存了瘤体位置黏膜层的完整性而备
8、受认可并被纳入国内外的消化道SMT治疗指南中12 , 16 LSTER主要适用于固有肌层来源、直径5.0 cm的食管及胃SMT ,在结直 肠中的应用较少。目前并未发现STER或其他隧道内镜技术在结肠SMT 中的临床应用或者动物实验研究,可能是由于肠道存在壁薄、位置不固定 和柔软多变等因素使得黏膜下隧道难以建立,同时腹腔镜和其他内镜治疗 技术的快速开展也基本覆盖了结肠SMT的治疗需求。Hu等26 回顾性 分析了 12例经STER治疗的直肠SMT病例,病变直径1.03.0 cm ,固 有肌层来源,完全切除率为100% ,并发症发生率为42% ( 5/12 ),分别 是发热、皮下气肿和术中黏膜穿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直肠 黏膜 肿瘤 治疗 现状 全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