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初一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市东城区初一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初一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考前须知: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产点击修鸟第I卷勺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以下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孙权劝学司马迁资治通鉴B.木兰诗北朝民歌乐府诗集C.卖油翁欧阳修归田录D.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第H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各题。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洞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
2、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甲】(南腔北调 普通)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乙】(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让我帮他 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丙】(商酌 确定)性的 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 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方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 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 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
3、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参考答案:1. 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 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 1362年的历史。该选项误将作者说成是司马迁,故错误; 应选Ao 2. D 3. B 4. C 5. D 6. B【解析】2.此题考查字音字形。匚譬如(pinl):比方; 以身作那么(yi shEn zu。z6):以自己的行动做出典范; 鞠躬尽瘁(ju gong jin cui):指
4、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妥帖(tud tie):安置得妥妥帖帖;应选D。3.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甲工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普通”指平 常的;一般的。联系本文第段“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可是他写文章坚 决用普通话。可知此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叶圣陶和其他地方人就用带有方言的口音来 交流,因此此处应填“南腔北调工【乙工“敏而好学号旨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答案第1页,共12页 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联系本文第段“他对普通话生疏”“让我帮他修润”可知,这里表达 的意思是虽然叶圣陶先生地位尊贵,但是他依然谦
5、虚地请我帮助修润普通话,因此此处应用 “不耻下问”;【丙】:“商酌”指商量斟酌。“确定”指明确而肯定。联系本文第段“他说:不必客气。这样 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可 知,这里叶圣陶叮嘱“我”根据自己的判断下结论就可以,因此这里应填“确定”; 应选B。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联系本文第段“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那么,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可知,这里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在写文章时追求文章 完美,因此C项“心里只装着读者,而不追求文章的文学性”表述错误; 应选Co5.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
6、析。联系本文第段“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 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可知,叶圣陶先生为了不让我 在修润他的课本文字过程中有负担,直接让“我”提确定性的意见,这表达了叶圣陶先生的宽 厚待人;再联系本文第段“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 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 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 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可知,叶圣陶先生亲自送客也表达出了他的宽厚待人; 综合以上可知划线句在此处
7、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段和第匚段都表达的是他的宽厚待人, 以及第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可知,此处应是“他同样是一以 贯之,宽厚待人”;应选D。6.此题考查阅读拓展。匚空:“细处,指细微之处。“小节,指非原那么性的细小事情。联系本文第段“例如一些可以算 作末节的事”以及第段“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 答案第2页,共12页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可知,从描写叶圣陶先生的小事,表达叶圣陶先生注 重生活细节,因此此处应填“小节”;空:“德行”即道德品行的素质。“诗词指诗和词。联系本文第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 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
8、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 欲达而达人”可知,这里作者强调的是叶圣陶先生的美好品德,因此此处应填“德行”; 匚空:“真意”指能够高度集中在练功上的意念。“感情”指对外界刺激的比拟强烈的心理反响。 联系本文第段“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 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可知,这里 突出了叶圣陶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意念非常的坚定,因此此处应填“真意”;匚空:“八方”泛指周围各地。“内外”指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结合对联的常识“仄起平收”, “外(W沆)”为仄声,“方(fang) ”为平声,因此
9、此处应填“八方”;应选B。7. 荡胸生曾云自缘身在最高层化作春泥更护花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是正确理解诗文含义;二是准确把握题干要求,选择 合适的诗文句子填入;三是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易错字为“曾、自、作、葛、蜀8. (1)赞赏(2)欣喜(3)农村风俗画卷9. 不管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 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8.此题考查内容理解。(1)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 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2)颔联写山
10、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 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 见。答案第3页,共12页(3)颈联那么由自然入人事,“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写农家祭社祈年, 满着丰收的期待,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9.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 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开展的某种规律性。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 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 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
11、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表现了 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 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管前 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 新境界。10. A11. B12. 甲文托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气节、风度及坚贞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与富贵的鄙弃,对高 洁人格的追求。链接材料借种兰要顺应兰的本性,表达作者对自我志趣的坚守,对专制的厌 恶与反叛。【解析
12、】10.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辨析词语在不同 语境里的用法,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拟,得出答案。A.更加/更加/更加;B.少/少/明丽的;C.贯通/贯通/通晓;D.结构助词”的7代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应选Ao 11.此题考查翻译并理解文言语句。B.翻译正确,理解有误。这句话运用了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说明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答案第4页,共12页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孤芳自赏,永远保持自己高洁 的品格。应选Bo 12.此题考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课文中的“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3、;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其象征意义。 作者用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作比照,更突出了莲花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莲花 的喜爱,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纯洁高尚品格,鄙视世俗恶劣风气。链接材料中 的兰花长在盆中就萎靡凋零,长在山上就挺拔坚实,象征着坚持操守,追求个性自由,不随 波逐流。【点睛】参考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 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 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 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
14、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链接材料】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 乡的样子。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 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 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 有自己的本性。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 送
15、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 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 盆中的兰花啊。13 . 肖像描写不愿有明确的目标,坚韧【解析】答案第5页,共12页【详解】此题考查信息筛选和人物形象分析。(1)根据“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 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额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 小的疤”对祥子的头、鼻、腮以及脸上的“疤”的刻画,可知是肖像描写。(2)根据加点词“不喜欢”前面一句话“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
16、贫 嘴恶舌”可知,能表现祥子是一个沉默、不爱说闲话的人的词语是两个“不愿工(3)根据画线句“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可知祥子做事 有明确的主意,可见,目标(目的)明确;根据画线句“假假设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可知, 祥子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可见他的坚韧。14 .例如:尼摩船长利用海里的生物进行加工,满足了在大海的生活所需,从而给了我启示, 要善于利用自然界的一切,让生活更美好!【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名著给人的启示。从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谈出 自己的启示即可。例如:尼摩在遇到土人围攻的时候,沉着冷
17、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启示我们遇事要 头脑冷静,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5 .书堂站阻击战,防空洞谈话。书堂站阻击战表现了宁死不屈、与敌人血战到底,不畏强 暴、毫不退缩、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了甘心吃苦、高度的责任感、 高尚的荣誉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16 .不行。修改之后变成间接陈述,更不能表达通讯的真实性。缺乏细节描写,不能突出志 愿军战士淳朴热情的性格。【解析】15.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第段“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可知第段可概 括为书堂站阻击战;根据第口段“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
18、,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 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 答案第6页,共12页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可知第段可概括为: 防空洞谈话。根据第段“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 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这个连伤亡很大, 他们却打死了 300多敌人”,可知书堂站阻击战表现了宁死不屈、与敌人血战到底,不畏强 暴、毫不退缩、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根据第段“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 雪”
19、“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 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可知防 空洞谈话表现了表现了甘心吃苦、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荣誉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 无限忠诚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16.不行。原文是直接引用志愿军战士的话,改为变为间接陈述,直接引用更能表达通讯地真实 性;原文还有一些细节描写,如“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这些 动作和语言描写更细致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地淳朴可爱。17. 我和爱人冒着天昏地暗的大雨看电影;我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我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 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
20、18. 第一处划线句子,引用诗句,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与赞美,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 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第二处划线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使 雨具有了小孩子般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19. 雨是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有着忧伤的甜蜜;雨是大自然的顽皮,总能勾起童年有 趣的回忆;口因大雨偷得一日闲暇,与爱人一起观影,获得自由的快乐;1在雹雨中策马狂 奔,受到哈萨克牧民的招待感受到温暖;口风雨的洗礼使人变得更加坚强;人和物被大雨 冲洗过后,如图画般美丽。【解析】17.此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答案第7页,共12页围绕线索“雨”,
21、划分层次,用“人+事”的形式概括。第段写我和爱人冒着天昏地暗的大雨 看电影;第段写我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第-段写我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 又赶上了雨。18.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第一处,引用的诗句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文章的语 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结合第段“喜欢雨,从小”和本段“是大 自然的温柔与谦逊,是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可知,表达了对雨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第二处,“欢实”“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赋予暴雨和雷雨以人的情态,是拟人的修辞手 法。“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句式相同,是排比的修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东城区 初一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 考试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