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15课驿路梨花.docx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15课驿路梨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15课驿路梨花.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驿路梨花教材分析小说驿路梨花通过记叙发生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赞美了以梨 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 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教学目标01 .理解题目中“梨花”的含义。2 .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说说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3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重难点1 .重点:(1)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分析、理解“梨 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2 .难点: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巧
2、妙设疑的构思方法及作用效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 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体味当 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中的“梨花”。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 .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军,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背景介绍:作者从1950年春开始,大局部时间都在云南生活。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 年秋,党中央重新提
3、出了学习雷锋精神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 他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小茅屋砍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 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作者立即拿起笔来,于是有了今天的驿路 梨花。2 .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驿路(yi)竹蔑(m沦)撵走(nidn) 鹿子(ji) 修葺(qi)同行(xing) 菌子(jfin)恍惚(hudnghU)陡峭(qido) 漆黑(qi)喷香(pn)露宿(Kisfi)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恍惚:(记得、听得、看得
4、)不真切;不清楚。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三 学习新课步骤一:释题导思1 .文章的题目出自哪里?明确:出自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2 .什么是“驿路”?文中指什么?明确: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步骤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明确:小茅屋。“我们”,即“我”和老余。2 .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每个局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可以分为五个局部。第一局部
5、(第18段),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局部(第912段),主要写“我们”解除了饥饿和疲劳,以及对小屋主人的猜测。第三局部(第1327段),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及小屋主人梨花。第四局部(第2836段),主要写梨花之妹讲述小屋的来历。第五局部(第37段),热情赞美,结束全篇。步骤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局部内容1 .本文开篇写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作用?明确: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角,用一个感叹句开篇,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 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 际的样子。“迷茫的暮色”,又说明我
6、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黄昏时分。这样描写山峦,同时说明 时间,衬托出“我们”焦急的心情,为小茅屋的出现做好铺垫。2 .“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的小茅屋前,情况怎样?明确:“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 树林中的小茅屋前,行走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忧“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工3 .“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明确: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他看到梨花时的惊喜之情。“这里 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 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
7、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 出“我们”满怀希望地寻找人家的心情。4 .“我们”看到小茅屋时,发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疑问?具有什么作用?明确:“我们”发现小茅屋“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 疑问。设置了悬念。(二)按照分析第一局部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局部内容L “我们”接着发现了小茅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门是从外扣着的工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1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 “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 米,有盐巴,有辣子: 表现出小屋主人真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15课驿路梨花 2022 年部编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同步 教案 15 驿路 梨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