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拟行路难(其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情感变化层次清 晰,饱含悲愤不平之气,表达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鲜明特色。对于诗歌的教法有很多项选择择,如诵读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比拟 鉴赏法、联想想象法等等,不一而足。以诵读法为例,就有音读、意读、情 读、美读的深度品鉴之法,也有“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再读语言,品情 感之美;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的诗歌教学的精 彩呈现,其表达了诗歌教学的层次性和严谨性,又增加了课堂的审美性和艺 术性。尽管以上方法确实值得借鉴,但对于拟行路难一
2、课的教学,笔者却想 另辟蹊径。鲍照在这首诗中“人生亦有命”的感叹,既是古代文人在仕进无 路时的无奈感喟,似乎也是当今某些不求上进者的完美借口,假设处理不当, 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联系起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及老庄思想来进行对照教学,教会 学生正确面对生死、进退、得失和顺逆,并由此获取个体生命成长的精神力 量,其价值自是不言而喻的。二、教学目标L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以解促读,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体会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内心的彷徨和怨愤,培养学 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3、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理解,在理解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 情;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人生亦有命”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场面,为何带给作者的却有“岂不痛哉”的无奈感喟?说好的快乐又在哪 里呢?要想更好地解读这种情绪的逆转,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放到兰亭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兰亭之外有什么?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绝 对界限,有“九品中正制”的奇特“平衡”,因此也就有了朝廷里的觥筹交 错、推杯换盏;有了大热天穿着棉袄打铁的嵇康,有了坐着牛车假装癫狂在 穷途痛哭的阮籍;有“吞声哪躅不敢言”只能感叹“人生亦有命”的鲍照, 也有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宁愿种豆南山的陶渊明那是一 个真正的拼爹
4、的时代!作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世家大族王家的子弟,王羲之的仕途不可谓不畅 达。我们一起来翻一翻他的履历:“初为秘书郎,历虞亮征西将军,迁长 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征为侍中、吏部尚书,不就。迁右军将军、会 稽内史。”(晋书)加上王家和谢家等大家族的联姻(王羲之的妻子就 是太尉都鉴的女儿),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是,“不幸”的是,王 羲之是这个时代家势显赫的人里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的少数人中的一个。王家 很热闹,谢家也很热闹;朝廷很热闹,兰亭集会也很热闹,但是王羲之太明 白这热闹背后是什么。是荒凉。对,是荒凉!任何一个圣明兴盛的朝代,都知道唯才是举、广开言路的重要性,都不可 能允许黄钟毁弃、瓦
5、釜雷鸣的局面出现,否那么,保不定在哪一天,就会“忽 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如油灯尽” “宫阙万间都化作了土”,能不荒凉吗? 任何一种美好的事物,对于那些热爱生命、心有阳光的人们来说,都希望能 够永远留存,因为它们能带给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可是可能吗?春天很美 好,可遗憾的是有四季轮回;爱情很美好,可遗憾的是有伤痛离散;聚会很 美好,可遗憾的是曲终人散尽;放浪形骸也很美好,但终究会力不从心;生 命更美好,但却是有生的欢欣也有老病死的缺憾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 意义上的荒凉?所以,王羲之的“岂不痛哉”之问,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我想,如果发一 个帖子在网上,下面肯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同问” “同问”。有人说
6、,“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忘情山水之乐的背后, 又如何面对夜深人静时内心里的风风雨雨?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朝代的 兴衰和无数个生命(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表里不一 的笑容和必须面对现实的无奈。谁都贪恋有生之乐,但前提是这个“乐”是 真正的快乐,尤其对于生不逢时的魏晋名士和清醒的朝中官员来说,“乐” 中应该是带了满满的家国情怀的。既然无法得到,那就“亦已焉哉”,更何 况死生实为一,彭菊从来齐。能做的就是喝喝酒,写写诗,谈谈玄理,“欲 引一壶酒,聊以慰风尘”。晋朝的知识分子很多,也很有名。有“竹林七贤”,有嵇康被处以极刑时 为他请命的三千太学生,还有许多不
7、见于经传的人,就连王谢这样的世家大 族,也是人才辈出,可谓遍地都是知识分子,但不少知识分子的精气神没有 了。我们能听到的只有宴饮时的歌声、阮籍的哭声、陶渊明的锄地声、嵇康 的打铁声和音乐声,能看到的是鲍照等人的吞声。当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选 择集体失声、万马齐喑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也许是因为嵇康,当 刽子手银亮的屠刀呼啸而过之后,嵇康的鲜血华丽丽地溅进了如火的夕阳, 做声的可能只有向秀。王羲之也是有过挣扎的,我们从他的“征为侍中、吏部尚书,不就”中可 以看出。在那样的朝代,官拜卿相又怎样?香车宝马又怎样?如果不是兰 亭集序,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王羲之是很有文才的,仅这一次的兰亭诗 集里,
8、王羲之一人就占了六首,只不过他的诗才被其书法才能所掩。官员、 诗人、书法家,在这三种角色身份里,他必须突围出一条路。荒凉就荒凉吧!总得为后人留下点什么。留下什么呢?王羲之知道,在这 个王朝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怎样的暗潮汹涌,外面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 却“爬满了虱子”;他不知道,东晋,这个岌岌可危的王朝在兰亭聚会之 后,竟然苟延残喘了七十七年。在治世做一位能臣已不现实,也不是他的兴 趣所在。他的主业是写字,业余做做官(但他关心民生疾苦、朝政得失,是 个好官)。正是因为字写得好,又有文才,所以大家公推其作序。作序之 前,肯定得看看诗集里有什么。他发现,除了歌咏山水之乐外,诗中多有“混” “达”“无
9、” “超” “齐”等字眼,如谢安的诗作里有“万殊混一 象,安复觉彭殄”,庾蕴的诗里有“朝荣虽云乐,夕毙理自回”。他知道, 此次活动,修禊是主旨,由消灾祈福想到生老病死,想到面对灾害病痛可能 出现的恐惧,生出老庄的齐物论是缺乏为怪的,就连他自己,也有“合散固 其常,修短定无始”之叹。说到生死,这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果真能做到死生一、彭殛齐吗?好 在思维可以穿越。有资格说“一死生” “齐彭殛”的人是有的:“生亦何 欢,死亦何惧”,为了正义和真理能够舍弃自己的生命、哪怕知道同胞会用 自己的血来蘸着馒头吃也要慷慨赴死的人,如谭嗣同;“有的人死了,他还 活着”,用文字直指世道人心,既有慷慨激昂的涤荡,
10、也有素朴温婉的关 切,这样的人可谓民族的脊梁,就算肉体腐朽,但精神长存于天地间,如鲁 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除了无限制地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 圾,没有任何作为,四十岁死,八十岁埋,这种人活着和死了没有区别。贪生怕死、好生恶死是人的本性。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重于泰山的生而 摒弃了轻如鸿毛的死。死了就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知道,而活着可以做 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和沈从文一样“走许多地方的路,行许多地方的 桥,看许屡次数的云,喝许多种类的酒,甚至爱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就算什么都不做,看看死去的人的坟墓,体会“活久见”的优越感也是好 的。由此看来,魏晋那些清谈玄理的人其实是很惜命的,
11、要不然的话,既然生 就是死,死就是生,看淡了生死,总得拿出让人信服的理由。为何还常常兴 致勃勃地聚会于竹林,啸歌于山野,吟诗作赋,使之广为流传,贪恋有生之 乐?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偶尔发发牢骚不是不可以,但 如果把过多的消极因子留给后世以至千万世就不大好了。既然舍不得死,还 是做点实事吧!既然“河清非所俟”,那就“立言同不朽”吧!把子侄培养 好,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是正经。至于立言,立什么言呢?不如借题发挥, 就地取材一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荒凉并不都是坏事,对于有责任感的人来说,这一片荒凉之地恰恰是培育 艺术和文化的沃十,就像王羲之,在荒凉中硬是浇灌出了 “天下第
12、一行书”一一兰亭集序这样的巅峰之作。“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 生命像什么。”生命,可以如雁阵之整齐永远向前,也可以如皓月之圆缺而 皎洁千里。永不止步地向前,是中国人的共识,早就烙进了骨子里,流淌在 血液中,千秋万代,代代相传。感谢中国的文化里有王羲之在!师:看了老师对兰亭集序的解读,我想同学们心里都会有一些触 动。当我们把鲍照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下再来品味这首诗的时候,我 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诗人内心里始终燃烧着不灭的信念之火,所以 才会有“人生亦有命”的浩然长叹。老师相信,当你们在漫长的一生里面临 生死、进退、得失等人生选择时,会因此有自己明晰的决断。海明威在自评 老人与海时
13、说:“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海面,船头上悬 挂着一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云龙一般舞动着四个 字闪闪发亮一一超越极限! ”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里,永远奋进,永 远热爱,始终高扬生命的旗帜,超越极限!五、教学后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 长”的观点。生长是生命与生活的特征,因此教育也是不断生长着的。授课 结束后,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地告诉我:你的学生长大了!是的,我的学生长 大了,他们可以理性地看待关乎爱情、高考、努力、出身、际 遇、天赋甚至 所谓的“天命”,那么,成年后,他们也就更愿意承当起关乎家庭、社会、 国家、民族和未来的责
14、任。一直以来,自己源于爱心、形于课堂的精心设计 换来的是一个个如高树一般挺立在青春的原野中的生命个体,风摧不垮,雪 压不弯。生命、人生、生活,是永恒的话题,教师紧紧抓住教学资源中对学生生命 成长产生积极意义的因素,和学生一起思考、交流、探究、提升,这是语文 教师明智的也是必然的选择。教学难点:分析诗人为何而愁;由文本看似消极的“人生亦有命”之说到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日忆李白一诗中有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高度评价了李白 的诗兼具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和鲍照作品的俊逸之风;宋代敖器之也说“鲍 明远
15、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可见鲍照才华之卓著。(幻灯片展示以上评 价。)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拟行路难(其 四),首先请同学们一 起朗读一遍!(生读。)师:很好!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在读“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 愁”以及“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哪躅不敢言两处时情感、语速、语调的 把握是否得当?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诵读几遍,再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自由 朗读。)生1:我觉得两处都有反问,诵读时声调要上扬。生2: “心非木石岂无感”要读出慷慨不平之气,“吞声哪躅不敢言” 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感觉。板书:慷慨不平一一无可奈何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心非木石岂无感”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拟行路难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 诵读 行路 教学 设计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