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考前须知:1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号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梦在科学世界被视作是一个模糊、有争议、难以探究甚至无法探究的话题。幸运的是,近年 来取得的一些技术进步提高了我们研究睡眠的可能性。高密度脑电图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脑电图有了明显的改善,科学家能在一顶脑电帽上装配多达256个电 极。除了能够到达出色的时间分辨率,
2、该技术还能通过“信源模型”,即利用数学算法计算出产生大脑活 动的源头,实现大脑不同区域的电活动的高精度可视化,因此,在任何给定时刻,研究人员都能够通过高 密度脑电图了解到大脑皮层的哪些区域正处于活动状态。近年来,科学家利用诸如高密度脑电图和颅内记录等技术来近距离观察神经元之后发现,通常用于表 征睡眠的慢波并不会在大脑的所有区域同时产生,而是局限于局部区域,而其余区域那么观察不到。换句话 说,在某些时刻,大脑的局部区域可以被认作是“清醒的”,而与此同时,其他区域却在“睡觉”。梦游 就是一个“半睡半醒”状态的极端例子,它发生在深睡阶段,梦游者虽然能够活动,但大脑并不完全清醒。人类自身的生理条件也能
3、让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混合在一起。比方,当一夜的睡眠即将结束时,大脑 的某些区域已经醒了,而其他区域仍表现为睡眠状态才有的慢波。同时,科学家招募了一批健康的志愿者参与实验,他们愿意提供自己的梦境,并同意睡在实验室里。 研究的第一阶段,志愿者在家睡觉,并被要求记录下每次睡醒前脑海里的最后片段。研究的第二阶段,志 愿者在实验室里过夜。到了晚上,志愿者戴上高密度脑电图的专用脑电帽,进入一间没有窗户的隔音房间 睡觉。研究人员在另一个房间里,观察计算机屏幕上志愿者大脑活动的波形变化。每隔15至30分钟,一 名研究人员就会利用计算机发出声音来唤醒志愿者,并通过对讲机询问他们最近一次做梦的内容。在长达五年的实
4、验中,这些科学家重复了近一千次唤醒过程,并记录下了数百条与梦有关的信息。志 愿者描述的梦境五花八门,令人惊叹。但有时,志愿者报告他们没有做任何梦,就好像从完全无意识的状 态中醒来。并且,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深睡阶段,也会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 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 有发现人的踪影”,写出了现代社会父子关系的真实面貌,指以父子为代表的家庭关系剖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5、完成下面小题。汉高祖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隆口,号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日:“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土有饥色。樵苏 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隆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 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 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那么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日:“韩信兵少而 疲,如此避而不击,那么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那么大喜,乃敢 引兵遂下。未至井隆
6、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 日:“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假设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日:“今日破赵会食。” 诸将皆莫信,佯应日:“诺。”信日:“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 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隆口,赵 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 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那么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 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
7、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流水上,禽赵王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隆之战)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那么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 汉赤帜二千/B.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那么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 汉赤帜二千/C.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那么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 赤帜二千/D.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
8、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那么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 赤帜二千/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B.辎重,一般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粮草等物资,也可指行李。文中指前者。C.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部属,也用于敬称将帅。文中“麾下”敬称成安君。D.裨将,相对主将而言,即副将,也称“偏将”;有时也用来指专任一方的将领。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韩信、张耳一方仅几万人,且久战未歇;而赵王及成安君一方号称二十万,以逸待劳:这正是成安君正 面迎战的底气。B.广
9、武君李左车的建议确实击中了韩信、张耳一方的软肋,但是陈余没有听从;这也是韩信敢于主动引兵 攻击赵军的原因。C.韩信背水布阵,遭到敌方嘲笑;还敢主动进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些招数成功地让赵军倾巢出动,而 留下空虚的后方。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 胜多,打败敌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那么大喜,乃敢引兵遂下。(2)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14 .有人说,如果广武君的进言被采纳,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试梳理广安君精妙的战术设计。【答案】10.C11.
10、 A 12. D. (1)韩信派人暗中侦察,得知他(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就非常高兴,这才敢率兵径直向 前进军。(2)在这个时候,韩信与张耳装作丢弃旗鼓,逃到河边上的军营,河边上的部队敞开大门拉开一个大口子 让他们进去,又(与赵军)展开激战。13 .防止和胜利之师正面交锋;暗中断绝敌军的粮道以动其根本;深沟高垒,拒绝出战,两面围堵, 让敌军自困受擒。【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即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 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
11、两千面汉军红旗。依据语法结构,“殊死”是“战”的状语,形容作战的状态,构成偏正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候”的宾语是“赵空壁逐利”这一时机,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应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说法错误,方轨指“两 车并行”,与后文“成列”对应。“车不得方轨”是说车辆不能并行。应选A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分析错 误,“人和”不正确,依据原文“兵遂乱,遁走”可知
12、,赵军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说明“人不和”; 依据原文“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可知,“引蛇出洞”之后不是“各个击破”,而是“前后夹击”。应选Do【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 “使”,派遣;“间”,暗中;“乃”,才;“引”,率领。(2) “于是”,在这个时候;“佯”,假装;“疾战”,激战。【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依据原文“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可知,他认为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 我们,锋芒锐不可当,所以不能正面交锋;(2)依据原文“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可知,希望借给他三万人,抄小路去截断对方
13、 的辎重粮草;(3)依据原文“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成,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 下”可知,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让敌军自困受擒。参考译文:汉高祖三年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赵王和成安君陈余闻讯,就在井隆口 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我们,锋芒 锐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供给军粮,士兵会面有饥饿。临时拾柴割草来做饭,军队当会常常食不果腹。 而今井隆这条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军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依此形势,随军的粮草必定 落在大部队的后面
14、。望您借给我三万人,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那么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 守不出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野外又无什么东西可抢,如此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 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献到您的帐前了,否那么便肯定要被他们二人所俘获。”成安君曾经自称是义兵,不屑 于使用诈谋奇计,说:“韩信兵力薄弱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击,各诸侯便会认为我害怕, 而随便来攻打我了。”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陈余不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非常高兴,因此便敢率军 径直前进。在距离井险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到半夜,韩信传令部队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 人手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观察赵军的动向,并
15、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 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又命他的副将传 送一些餐食给将士,说道:“待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众将领们都不相信,只是假意应承道:“好。” 韩信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而且他们没有看见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肯出兵攻打 我们的先头部队的,这是因为他们怕我军到了险要的地方,遇阻后就会撤回去。”韩信随即派遣一万人打 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后都哗然大笑。天刚亮的时候,韩信立出了大将的旗鼓, 鼓乐喧天地开出了井隆口。赵军翻开营门攻击,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和张耳便假装
16、丢旗弃鼓,逃 回河边的阵营。河边部队大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快速接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 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就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 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 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无法抓获韩信等人,便想退回营地,但却见自己的营垒 中遍是汉军的红旗,都惊慌失措,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全部擒获了,于是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赵 将尽管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禁止溃败之势。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水边杀了陈余,活捉 了赵王赵歇。(二)古代
17、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元录事开元所居刘长卿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行。 鸟散秋鹰下,人闲春草生。 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 今日新安郡,因君水更清。【注】元录事:诗人朋友,时任睦州录事。录事 官职名,掌管纠察之事,与御史相似。开元:此指睦 州开元寺。纪纲:法度。秋鹰:古时以鹰隼喻御史。新安郡:睦州古称,有新立安定之意。15.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元录事幽居于睦州开元寺,第二句的“高卧”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之态。B.第三句是比喻,把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与恶吏们的散逃写得十分生动。C.颈联写元录事工作结束回开元寺,至于工作情况那么
18、作为留白供读者想象。D.诗人提到睦州,特意用了其古称“新安郡”,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16.诗歌也不乏“卒章显志”。这首诗以“因君水更清”作结,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D 16.“水更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睦州风气比作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睦州吏治的清 明。在元录事的严格纠察下,贪官污吏受到惩办,纷纷“鸟散”,睦州呈现出安定祥和的局面。“水 更清”的局面“因君”而起,表达了诗人对元录事恪尽职守、为官清明的赞美和钦佩之情。【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分析错误。作者用“新安郡”之名称,可以突出睦州历史悠久,但这
19、不是 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新安”二字,此处为一语双关,作者是以此赞美元录事使这里变得安定。应选D。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重要诗句 能力。(1)尾联”今日新安郡,因君水更清”,结合注释中可知,如今的新安郡因为元录事的治理有方,水都 变得更清澈了。“水更清”在此处是比喻,形容睦州官场风气之良好。(2)颔联写到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如虹,恶吏们四处逃散,因为他的刚正不阿,明察秋毫,恪尽职守, 使恶吏们散逃,使睦州百姓安居乐业。(3)尾联写新安郡的水因为元录事的到来都变得更清澈了,实那么是写新安郡的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天下太平。赞美了元录事清正如水的品格,给睦州的百姓也带来
20、了淳朴的民风,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元录事 的赞美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氓是一首叙事诗。“,两句撷取了谈婚论嫁时的一个片段,侧面表 现出男子性格暴烈,为后文婚变埋下伏笔。(2)有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 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3) “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 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答案】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沧海月明 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蟾于天地
21、,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东临 碣石,以观沧海【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将、淤、染、濯、清涟、沧、蜉蟾、渺、粟、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很多人 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 会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准那么。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 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气象科学蓬勃开展、
22、现代农业 的时代,( )o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 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带有地域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o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思想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始终是国家兴旺兴旺的“根与魂”。通 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耳熟能详如火如荼即使始终如一B.如数家珍如火如荼尽管始终如一C.如数家珍方兴未艾即使一以贯之D.耳熟能详方兴未艾尽管一以贯之
23、.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B.二十四节气与我们有了似乎某种程度的“脱钩”C.二十四节气似乎与我们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D.我们似乎与二十四节气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从而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B.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C.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D.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
24、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答案】18.D19. A 20. C【解析】【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 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处指人们对二十四节气说的很清楚,而不是对事情很熟悉,所以此处应该用 “耳熟能详”。方兴未艾:事物正在蓬勃开展,不会很快终止。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本处 强调的是“现代农业”的开展势头而不在强调其气势旺,气氛热烈,应选“方兴未艾”。“即使”:是表假设的让步关系的连词,下文往往与“也”呼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湖南省 长沙市 中学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