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高一(下)期中语 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 要紧: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 件与人文基础。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 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那么。当然从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 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比拟大范 围的天下之中就在
2、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而从三河缩小到一个 地点的天下之中那么是洛阳。所以,从西周到唐代,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虽然 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现实位置。因 为除了理想以外,政治军事经济因素要起着实际的作用。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方面 要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在这种考量下,首都就可能 设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具体而言,在唐代以前,适合这一要求的是西安一带。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 地区(即靖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一地区 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
3、东方,也能据险保守独立。洛阳那么没有这个优 势,万一四方叛乱,那么难以保全国家政权。这是控内。而对于御外而言,由于唐朝以前, 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对于强盛王朝而言,首都偏于西北有利抗敌自保。 如西汉、隋、唐都是如此。到了宋以后的外患那么来自正北或东北,所以,首都的定位也 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迁。另一个与地理中心有矛盾的因素是政治根据地一一王朝时代称为龙兴之地。一般而言, 统治集团都力图将首都定在与自己起家的政治根据地不远的地方,这个因素十分重要, 周秦隋唐如此,辽夏金元清亦无不如此。甚至后梁的朱温,明太祖与明成祖(各选择不 同地点),概莫能外。甚至连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也有“宁饮建业水
4、,不食武昌鱼”的 说法。在以上因素之外,首都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虽然首都地区的粮 食与其他用品可以从全国调配,但粮食供应却要有最基本的保证,于是都城所在地区要B.这虽然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C这虽然对于提高全球生物生存率至关重要D.这不仅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中 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维持稳定B.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国 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C.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
5、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止目前,中 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D.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止目前,中国国 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维持稳定20.网上曾经有一个很火的视频,警察反复要求一司机出示驾照,司机蛮横抗拒。警察 警告三次无效后喷辣椒水制服司机,押上警车。视频的最后,一个警察走过来指着 镜头说,你可以拍,也可以发,要发就全发,别删。请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每处不 超过12字。这位警察要求的是信息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如果拍摄者只发出前半段, 人们会说;假设只发后半段呢,又让人觉得。这就叫选择性报道,高明的欺骗 甚至不用说谎,只要有选择地陈述事实,就能诱导人得出错
6、误的结论。“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旨在培养中学生的领导能力。参加该培训营,需要个人申请和 同学的推荐。请根据下面校微博上的一些帖子,为高二(1)班黄强同学写一封正式的 推荐信(不需要称呼、落款)。要求: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0个字。青春小鸟:强哥,牛人!学校的许多大型学生活动,都是他一手组织的,艺术节、辩论大赛、才艺展示大赛,你看了没有?那才叫精彩!天地英雄:亲,谁能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黄强是也!高二(1)班在他的带着下,精诚团结,获奖多多。佩服死了!独行女侠:小女子佩服,大侠虽武功高强,却从不独来独往,你兄弟众多,让小女子自 愧不如。第10页,共24页答案和解析13.【答案】A、D、
7、B【解析】(1) A. “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因此古人都有在洛阳建都 的事实或打算”错,缺少了时间界定“唐代以前”。应选:Ao(2) D. “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兴起地不远 地方的原因”理解错误,原文第段只是列举了这一现象,并没论述为什么。应选:Do(3) A. “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 属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段“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可知,“全国的地理中心”不一定能控内御外。C.错在“帝王们把重点放在了抵御外部侵略上”,属妄加推断,都城选在与全国领土范 围中心有所偏向的位
8、置上,是为了兼顾二者,内外并重。D. “总会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错,“总会”太绝对,原文说的是“某一时期”。应选:Bo答案:(1) A(2) D(3) B(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一 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拟辨析。(2)此题考查学生学生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明确论 证手法,再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拟辨析。(3)此题考查学生整合文章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考生应遵循的原 那么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
9、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 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 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 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 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45.【答案】A、D【解析】(1) A. “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与“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曲 解文意,材料一原文为“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2) D. “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错,材 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
10、中国文化与 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文章以酗酒者莫非与铸 剑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上述观点的。(3)根据材料一“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旧剧之可 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拟柔软, 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 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概括出:守护与传承精湛的 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根据材料一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 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可以概括出:扎根文化沃土以提
11、升作品的厚度; 根据材料一 “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可以概括 出: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根据材料二“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 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 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 界的认可”可以概括出: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 界戏剧的交流。答案:(1) A(2) D(3)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扎根文化沃 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
12、温度;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 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1)此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 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 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2)此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拟得第12页,共24页 出正误。(3)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 然后概括。“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那么:(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
13、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68.【答案】B、【解析】(1) B. “主要靠人物外在行为动作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错误,剧本是靠人 物的对话语言来掀起高潮的。应选:Bo(2)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消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是片段一开 头,“午饭后”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即雷雨前的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暗示了雷雨天气将至,渲染了剧中人物之间的气氛;“阴沉”“郁热”不仅说明天气的 特点,更是人物的情绪表现,这样的环境描写,也未下文的剧情作足了铺垫。(3)周朴园是雷雨中作者所重点塑造的一个人物,他是当时资产阶级资本家的代 表,从他让侍萍在大年三十怀抱婴儿跳河的事实可知他对过去的侍
14、萍始乱终弃,自私残 忍,“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 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 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而当侍萍“死去”后,他又换上一副伪善的嘴 脸,摆出了对侍萍怀念的姿态,他这样做其实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罪感,同时也给外 界塑造有情有义的假象,“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 然地投水死了”。“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 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表现出周朴园的贪婪与自私, 为了私利,坑害人命。答案:(1) B(2)
1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雷雨将至的午饭后。提示雷雨将至这一征兆,渲 染剧中与天气一般沉闷的气氛。烘托阴沉天气中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感染 读者和观众,雷雨将至,似乎将会有大事发生,铺垫了情节。(3)残忍无情,在三十年前抛弃侍萍,还在她生下孩子后三天将她赶出门。虚伪, 保存侍萍的习惯,将侍萍美化成一个贤惠规矩的小姐,满足自己虚伪的内心。贪婪冷 血,为了一己私利,不把人命当一回事。(1)此题考查学生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将选项 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具体辨析。(2)此题考查学生对舞台说明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剧情,进而具体辨 析。(3)此题考查学生对剧
16、本中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结合相关语句进 行分析。“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那么:(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912.【答案】C、D、B、【解析】(1) C.译文: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 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国”是“虽小”主语,其前要断开,排除AD; “大” 是“志”的修饰语,中间不能断,排除B。应选C。(2) D.司马迁认为“上起天子王侯,中原但凡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 断是非”,因此六艺应该是指六经,即后者。应选D
17、o(3) B. “下人也会高贵”错误,“下人”在文中的意思是“礼贤下士”。应选Bo(4)“莫”,同“暮”;“成”,成年人;“冠者五六人”,定语后置,应为“五 六人冠者”;“浴乎沂”,状语后置句式,应为“乎沂浴”,“风”,吹风。译文:暮 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 雪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去”,离开;“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式,“于”表被动;“善”,善待。译文: 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 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第14页,共24页答案:(DC(2) D(3) B(4)暮春时节,
18、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 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 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限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时,鲁国的大夫孟厘 子病重,快要死了,孟厘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 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 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 出纳钱粮计量公
19、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 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奔波于宋国和卫国两国,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 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予:“从前 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 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 皮赎回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 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 景公听后很高兴。鲁定公十四
20、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喜色。他的 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惧怕,大喜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 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于是杀了扰乱政治的少正卯。孔子参与国 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随意哄抬物价;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池,不必向 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 必向官吏请求,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
21、为人。到了 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 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是荣耀一时,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但凡讲习六经 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1)此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等断句标志,也可以利用句子的 结构来断句。(2)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 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 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3)此题考查考生对
22、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 进行比照。(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存,保存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 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 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 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 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
23、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到达词达句顺。1314.【答案】B、【解析】(1) B. “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说法错误,雨为昨夜之雨,非游 赏时所遇。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 因昨夜之雨而引起。应选B。(2)此句意思是: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池塘中的红色荷花不时传来阵阵幽香。 从顺序上看,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白鸟在空中,这是仰视角度,红蕖在水中,是俯视 角度;白鸟离人较远,是远景,荷花近在眼前,是近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幅立体的 画面。从着眼点看,视觉、嗅觉结合。“白鸟”与“红蕖”是眼睛看到的,是视觉;“细细香” 是鼻子闻到的,是嗅觉。多种感
24、官的运用调动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全方面表现了景色 的怡人。第16页,共24页 从手法上看,动静结合,白鸟翻飞,是动景,写出生机之美;红蕖照水,是静景,写出 优雅之美。动静结合,使诗歌具有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从色彩搭配上,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比照鲜明,意境清新淡雅,颇有诗 情画意。从用词上看,运用叠音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速。“细细”运用通感, 将香味视觉化,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答案:(1) B(2)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浙江省 台州市 联盟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