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用浮的材料造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2用浮的材料造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用浮的材料造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2用浮的材料造船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独木 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由 四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一一聚焦,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第二局部一一探索,通过设计、 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 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第三局部一一研讨,学生根据制造中发现的问题, 进一步改进竹筏;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比照,给学生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 (木排)的蓝本。第四局部一一拓展,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
2、。【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船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也发现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装载量 少等缺点。在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装配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这对五 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 工程设计过程,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2 .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科学探究目标1 .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2 .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 载重量和稳定性。3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科学态度目标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开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思考一画图纸一制作”的步骤开展活动,提醒学生 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如果按设计图制作遇到困难,必须改变制作方法,应 该先修改设计图再制作,这是培养“工程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探索二:测试竹筏模型的载重量1 .过渡:各小组都制作好了各自的竹筏模型,那么你们的竹筏模型载重量如何? 是
4、否稳定?接下来,让我们测试一下。2 .提问:你们打算怎么测试?(预设:在竹筏上放螺母,然后根据装载的螺母数量 来判断竹筏的载重量大小。)3 .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课件出示-:活动帮助卡:任务:测试竹筏模型的载重量第(1 )组:活动I (1)在竹筏模型上放置螺母,记录能装载螺母的个数。:!内容(2)汇报测试结果,并评价咱己小组竹筏模型的优缺点9!课件出示续表注意 事项(1)放螺母的时候要轻放,放均匀。(2)重复实验三次,取最大值。(3)注意不能让水浸湿螺母。活动 记录竹筏模型载重量测试记录表实验次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承载的螺母数262727我们组的竹筏模型最多能装载个螺母
5、,它的优点是 比我慈定,缺点是 载重量不欠,螺母客易没水。【设计意图】通过测试,让学生发现竹筏模型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改进埋下伏 笔。探索三:比拟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1.过渡:我们分别完成了独木舟和竹筏模型的制作,也对它们做了载重测试,下 面我们一起来总结独木舟与竹筏的不同点。2 .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课件出示- 竹筏和独木舟的比拟名称体积载重量材料稳定性功能是否易浸水独木舟狡小小木头不稔定薮人否竹筏族大较大竹竿稔定最人、教为是.小结: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 木舟的局部缺乏,但也存在乘船者和货物容易浸水等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比拟竹筏
6、和独木舟的不同,引导学生体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船 的开展。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小组1: 竹筏的薮重量更欠,森定胜更好主持人:竹筏还有哪些缺乏之处?你们打算怎样改进?小组2: 竹筏的乘船者和装薮的货物容易谈水,而且教重量也 不够太。我们认为可以用口密黏合的木板代沓竹竿,鼠给竹炭 包上伤水尊瞋来解决没水问题;可以增犬竹炭的体积来增欠教 重量。主持人:观看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 , 小组3 : 搐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制作材料都是木材,船的形扶 小竹筏相 比都在回周 加装了木板,防水在好;它们的最重量火, 痣定性强,布且出现了“摇橹” “氐帆”
7、等动力系统。主持人:感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0|. L小结:用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改变船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拓展与小结3 .布置任务:刚刚我们比拟分析了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它们给你们改进竹筏模 型带来了什么启发呢?请大家课后继续改进自己小组的竹筏模型,下节课进行展 示、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鉴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优点,继续改进自己小组的竹筏模型,让课堂知识得以延伸,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勤于动手的能力。板书设计2. 2用浮的材料造船独木舟竹筏体积小体积大载重量小载重量大不稳定稳定教学反思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船的载重量、材料、稳定性等有了初步了解,并发 现了独木舟存在的缺
8、乏。本课通过设计、制作、测试与完善竹筏模型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相应结构对船功能的影响。在制作竹筏模型的活动中,给学生准备 的竹竿除了粗细适宜外,截取的竹竿应该两端有节,防止因为水流进入竹竿内部 而降低了竹筏的载重量;在测试竹筏的载重量时,选用的水槽尽量大一些,过小 的容器会限制竹竿的长短,进而影响竹筏的载重量。2.2用浮的材料造船知识梳理与同步练习基础知识梳理1 .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 但是,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实验:制作一个竹筏实验要求:竹筏能稳定地浮在水面;牢固、不散架。样品设计图实验测试:用螺母(或钩码)测试
9、竹筏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注意不能让水浸湿 螺母。2 .竹筏(或木排)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局部不 足。3 .竹筏(或木排)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或木排)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4 .播橹木船和宝船解决了防水问题,稳定性好,而且出现了 “摇橹”“风帆”等动力系 统,宝船的载重量非常大。摇梏木船明代宝船的船体长达100多米常考题型判断题1 .独木舟与竹筏相比更容易浸水。(X )2 .用竹子做竹筏时,要尽量使竹子的长短、粗细一致。(V )3 .制作竹筏时,需要将竹竿结节处打通。(义)解析:为了防止因为水流进竹竿内部而降低浮力,应截取两端有节的竹
10、竿。选择题1.用螺母测试竹筏的载重量,假设放到第8个螺母时螺母开始被浸湿,说明竹筏的载重量为(A )。A. 7个螺母B. 8个螺母C. 9个螺母2 .以下几种船中载重量最大的是(C )。A.独木舟B.摇橹木船C.明代宝船3 .与独木舟相比,竹筏的缺点是(B )oA.稳定性差B.容易浸水C.载重量小4 .以下能够解决竹花浸水问题的方法是(A )oA.包裹一层防水薄膜B使用更细更长的竹子C.在竹花内周加挡板性。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2. 5cm) 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0. 8cm,高度0.8cm) 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
11、宽度0.4cm) 4根、钩码1盒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L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 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2 .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3 ,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 方面着手改进?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4 .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独木舟的缺点,引发学生思考改进独木舟,思考更多做船的 材料和不同的船体结构,引出用浮的材料造船,激发学生对制作竹筏的兴趣。二
12、、探索(一)探索活动1设计并制作竹筏1出示儿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5 .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 不散架。6 .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7 .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 照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思考一一画图纸一一制作”的步骤开展活动,提醒学生尽量按 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如果按设计图制作遇到困难,必须改变制作方法,应该先修改设计图, 再进行制作,这是培养“工程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二)探索活动2测试竹
13、筏的载重量L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 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2 .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考前须知:(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 (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三)探索活动3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1 .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 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拟独木舟和竹筏” 记录表。2 .学生汇报。三、研讨1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用浮的材料造船 2.2 材料 造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 设计 同步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