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摘要: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人才培养模 式的支持。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 偏差、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 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等问题与缺乏,因此 需要对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素予以更新,从注重“师本模式”“接受模式”“文本模式”转向注重 “生本模式”“探究模式”“实践模式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 一、何谓人才培养模式(一)“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 一词最早出现于1996年3月八届全 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九五”计划和
2、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其强调指出,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此后,“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工作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汇。 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基本含义是“某种事物的标准 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 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既简约又完整的范 型,可供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据以进行有序的 3.从注重“文本模式”转向注重“实践模式”从书本中学习和从实践中学习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两条 路,各有利弊。从书本中学习比拟方便快捷,而从实践中学 习那么比拟扎实有效。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首先是前人经 验的总结,学习书本知识能使我们迅速理解和掌
3、握系统的理 论体系,对法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但法学又是 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政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 点。法学的精髓不仅仅是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解 决问题的方法。法学的开展和法学人才的培养靠吃老本是不 行的,必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实践正是创新的 灵魂。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统 一安排,学生也可以主动地去寻找实践的机会。在此我们简 要介绍一下美国的法律诊所式实践教学。法律诊所式教学是 根据医学院利用培养医生的方式开设的法律实践性课程。在 这个法律诊所里,学生组成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对简单的法律问题,一般
4、情况 下是免费的,带有法律援助的性质。这种实践性课程一方面 能使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学 生通过分析处理一些小案件,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增强了 其社会责任感。实际操作,能够实现培养目标。 除了这一定义以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还有另外一 种我认为也是比拟科学的表述,即“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定 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 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目的为导向、以教育内 容为依托、以教育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 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总和和全过程的总和。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 理论形态,实质内容却是实践
5、的。它是一种群体行为,而非 个体行为,中心是怎么做,是联结教育、教学、教学目标和 结果的桥梁。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1.目标要素 教育目标关涉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涉及人才培养 的价值层面。这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其他一切教育活 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而言,我国教育目标是指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或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的 人。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导向。它有“应然” 和“实然”两种状态。前者是理想状态,后者是受国家教育 目的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后的实际 状态。 2.内容要素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经过改造后进入教育 活动的知识、技能、
6、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一般 是以课程的方式予以灌输。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各个专业 的必修及选修课,各课程的教材都是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来 源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如何筛选和提供教育 内容是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前提。 3.方法要素教育方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 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教育方法不仅包括教育工作者因 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也包括了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人 才培养模式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要素,因为要培养出合格人 才仅仅凭借某一种方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 以及结合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文化、社会等因素, 设计出一整套缜密的培养计划。
7、 二、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缺乏(一)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偏差 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学术定向模式” “职业定向模式”和“两者兼顾模式”。其中“两者兼顾模 式”是三者中最为科学的模式。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 讲授,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概念、法律史以及 具体部门法的条文和解释,而不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 培养,也就是针对学生未来从事相关法律职业而进行职业素 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而这必将造成学生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 节。(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法学理论在社会飞速开展的带动下,其变化的速度可谓 瞬息万变,一日千
8、里,而法学教材那么由于需要较长的更新周 期而内容滞后,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次是教育内容的重 理论轻实践。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而实践又分为学术写作 的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可惜的是这两种实践教材 中都很少涉及。最后是专业课涉及面的狭窄。狭窄不是说法 学专业课的门类不全,而是指与法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的传授不符合要求。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一个法律问题往往不再是单纯的凭借法学理论或 法律条文就可圆满解决的,通常都需要其他专业的相关理论 技能的协助。(三)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严密的统一的和谐整体,每一部门法相互之间都有着内
9、在的逻辑联系。近年来,一些 院校抱着实用的目的大量增开民商等实用课程,压缩对法理 学及法史学等基本理论课程的开设和学时。另一方面,在高 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自主的选课行为往往忽视 学科间的逻辑联系。其结果是不仅增加了老师讲课的难度,同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四)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师本模式” 与“生本模式” “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 “文本模式”与 “实践模式我国目前法学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以老师为 中心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书本知 识,而且课外实践活动很少。造成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重师本 轻生本、重接受轻探究、重文本轻实践的现
10、象。 三、创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要素的更新根据我们前面对人才培养基本理论的介绍,目标要素是 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目标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关键 是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国教育 历来注重知识的传承,法学教育也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几 十年的历程当中,法学教育更注重传授或者说是传递前人的 知识、经验。这是一种传承式的教育模式,以培养传承知识 型人才为目标。这一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极不适应当前的需 要。我们必须把教育目标转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来。 进行教育目标的创新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教 育是对学习的服务,教师是学生的向导而不是
11、保姆,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等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活动的 首要目标,并做到正确理解教育目标的内涵,在整个法学人才培养领域统一教育观念。其次是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和针 对性地调整课程结构。在法学基本理论与基础部门法的课程 教学不放松的前提下,增开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 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同时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将学生引领到 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最后是学校和老师在选用和编制教材 的时候要牢记创新的目标,注重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创新 性,努力做到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一切教育活动都以 让学生能具有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内容要素的创新L法学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创新 随
12、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开展,我国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 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一门看似独立的学科,实际上都是与 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法学也不例外。如果大家 关注一下近期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就会发现这些法律法规 中含有很多其他专业的知识与科学技术知识。不仅立法如 此,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同样会涉及很多专业性极强的领域。 这就要求现代法律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创造 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法学人才培养必须在知识体系上做 出合理安排。首先是基本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类 知识与工具性的知识。其中人文社科类的知识主要涉及财 经、政治、新闻、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工具性 的知识主要包括外
13、语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及写作技能的 训练。其次是基础法律知识。包括现在法学课堂上经常设立 的法理学、法史学和各部门法学。再次是自然科学的相关知 识。主要是与法律事务密切相关的一些理科或工科的相关知 识。最后是实际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知识。这是 为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习后进入职业阶段奠定基础。 2.法学人才培养中教育内容的创新中国传统法学人才培养一直注重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内容上偏重于法律法规的条文解读。一方面,法律法 规是不断变化开展的,另一方面,法学教育的内容是具有开 放性的。所以,在学校的法学人才培养上,教育内容重点首 先要放在法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法学方法论的教授。正所 谓“授
14、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 素养,并加强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这一点出发,部门法 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必要安排过多的课时,同时要增加 训练法律思维能力,运用法学方法和法律文化的课程的数 量。即使在部门法的教学中,也应该以传授部门法的基本原 那么与规那么为主。 教育内容还要注意更新,紧跟时代步伐。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加快法学教材的更新速度,缩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 期。其次是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中多增加与 现实生活的鲜活实例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最后,假设是有条件的话,各大法学院校和法学院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自己编写教材,这样不仅更有针
15、 对性而且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三)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要素的创新1.从注重“师本模式”转向注重“生本模式” 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学习中,学生永远是中心,学校必 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 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 育。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的教学应该以 学生为主。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是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 中心的转变的关键。互动首先是师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式 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进行回答, 之后老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紧接着,学生针对老师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疑问。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16、 主动性,更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师生 之间的互动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 等多媒体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是课上课下学生之间的互 动。主要是采用辩论赛、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针对实际 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心是学生之间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 碰撞,活跃学生之间的学术讨论气氛。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好 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以便保持正确的方向。最后是学生与 社会的互动。例如学校邀请法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讲 学,或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打破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 空间,真正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 们根据自
17、己的兴趣决定自己以后的开展方向。 2.从注重“接受模式”转向注重“探究模式”我把方法交给你显然比我把东西交给你更为重要,法学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完成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让学生真正从一个“食客”转变为一名“渔夫只懂得在饭桌上吃鱼的人是永远都学不会捕鱼的 技巧的,但懂得钓鱼的人却往往可以触类旁通地懂得用渔网 捕鱼,或者是用其他先进的技术捕鱼。那么老师们教会学生 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和突破创新的 重要基础。老师们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都有 自己独到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这些珍贵经验对于初登学术 殿堂的学生们来说无异于一盏明灯。所以,老师们千万不可 悭吝,越早地把这盏明灯交到学生的手里,学生就可能越早 地在这灯光的照耀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探究之路。至于转变的 具体方法,那么可结合不同老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在我们看来,学术的写作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方法,这得益于 学术写作过程是一个综合、复杂、使学生各方面研究能力都 能得到锻炼的方法,从选题、收集资料,再到提纲、摘要和 正文的写作,无不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的综合锻炼,当然,这 一过程是离不开老师们的适当引导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