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版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生活状况能制造工具;知道使用天然火地位或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1A学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能长时间保存火种 alb发现者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fl体质特征头部保存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七上P3)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 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火的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火使用的意
2、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学会用火 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掌握钻孔和磨光技术(骨针);有审美观 念,爱美意识(项链);人工取火;过着群体生活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分。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业 的开展出现距今约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起源地南方长江流域最早栽培稻;北方黄河流域最早栽培粟和黍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耙翻土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3、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开展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代表y会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生活地区南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耙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农作物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业饲养猪、狗和水牛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原始手工 业制造陶器(黑陶)、玉器和乐器、会 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制作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和乐 器;会纺织制衣;陶填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 建立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
4、洛阳。(司马炎就是晋武帝)的兴亡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衰落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从止港落-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北方民族迁往中原八王之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西晋统治腐朽,对少数民族实行暴政晋惠帝昏庸无能中原汉族迁往江g,时间晋惠帝时期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迅速走向衰落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五胡时期作用匈奴、鲜卑、羯、氐、羌东汉、魏、晋时期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
5、相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的兴亡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南京).特点“王与马,共天下”三国 (220280 隼) /兴盛测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开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灭亡420年,东晋灭亡南朝的时间420589年朝代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南京)918-993 B概况宋: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梁:梁朝时,南北朝势力比照中,南朝处于劣势1| 1A 沿 J注!篙丹母 1六朝古省fP:南京一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秦汉北方(黄河流域)经济兴旺,是全国经济重心 lD堂魏晋江南(长江流域)
6、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开展1?(386581 年) 东、北 Lx南区一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比拟少,社会比拟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辛勤努力1表现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堞丝、制瓷、冶铸、造纸等有显著的开展商业商业开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结果南方经济迅速开展,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泗水之战时间383年双方前秦与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影响泗水之战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开展
7、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以少胜多的战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潮水之战前秦苻坚失败的 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 原因线过长。东晋团结一致,指挥得当;使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启示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 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原因落后的鲜卑文明治理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顺应民族交融的开展趋势;冯太后的影响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力口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根本目的是维护北魏的统治措
8、施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联汉姻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启示要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以身作那么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特点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开展奠定了基础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开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 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
9、与文化科 技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 术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记述北方农业)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开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数学南朝祖冲之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祖冲之与其子合著缀术历法制定大明历机械制造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地理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既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文书法曹魏锤繇宣示表创楷书;擅长行书、草书、隶书书法地位:中 国书法艺术是 中华民族的文 化瑰宝,在世 界文化艺术宝胡昭擅长行书、草书、隶书东晋王羲之 “书圣”书法特点“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成就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
10、新阶段化北魏碑刻书体库中独放异彩绘画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一宗教画是主要地位东晋顾恺之地位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特点他擅长人物画,人物传神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水诗增多一山水画开始形成雕塑南北朝山西大同的玄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南:国两晋 北朝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北方经济的开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文化开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期文化发 展的原因外来佛教的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开展的重要因素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成为文化开展的前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活动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
11、源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P3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 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 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局部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 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局部,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 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 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
12、能了 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P12问题思考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1.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黄河流域,一个在 长江流域;2.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3. 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粟,一个是水稻;4.半坡居民会使用弓箭,河姆渡人会挖井;5. 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P12 课后练习(1)以下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划J。农作物的出现;J家畜饲养;J聚落;J磨制工具;口城市的出现。(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耙是用于什么劳动?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耙,应
13、在上面添加什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相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朝,要在骨相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 手持骨相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耙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第3课远古的传说P15 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从材料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P16 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创造,你认为这些创造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 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炎帝和黄帝的创造,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 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
14、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创造创造 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比方 传说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000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以及 洛阳建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具有了利用水源 的能力。又如炎帝创造硬石疗法。硬石疗法又名热熨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石头或砂土加热, 用植物茎叶、织物、毛皮包裹后,敷于身体疼痛处,可消除或减轻疼痛。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 将燃烧的植物、药物进行局部适宜温热刺激,医治效果更臻完善,这就
15、是针灸法的开端。热熨 时所用的石子,古代医家称之为“硬石”。硬石在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地曾被发现。硬石的 发现,证明了中医学在炎帝时期已开始有了萌芽。P17问题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P20材料研读 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P23 问题思考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 么?P23课
16、后活动1 .右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2 .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对抗。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P28 课后活动.仔细观察下面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酒器、炊具、礼器2.你能识别出以下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A.人B.水C.猪第6课动乱的春秋时期P30 材料研读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 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P3
17、1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 走向统一的趋势。P31 课后活动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 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问题?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 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34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P35 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
18、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P36课后活动1.查一查以下成语的典故,哪些出自春秋时期,哪些出自战国时期?出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 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第8课百家争鸣P39 材料研读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 极的意义?“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
19、治者保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表达了民本思想, 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 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41材料研读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表达了什么精神?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才算真正的 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41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 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
20、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 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开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 了我国思想文化开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P42 .课后活动.请说出以下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老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 习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谈谈你对以下孟子言论的感想。鱼,我所欲也,熊掌,
21、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答案不 是唯一的。要鼓励同学大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 9课秦统一中国P44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 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P48材料研读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开展
22、有什么重要意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 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开展,有利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开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 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开展。度量衡的统一, 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 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 的开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P49 .课后活动1 .试比拟周朝和秦朝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知识点 总结 背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