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重庆市永川区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永川区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期末测试卷必考(重点基础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明朝羊肉的没落李舒有一次看改编版的水浒传,记得是杜淳演的西门庆。勾搭潘金莲一折,王婆为他们置了一桌酒席,主菜是炖羊 肉。导演还专门为这块羊肉准备了台词:“娘子嫌这羊肉膻?小人却喜欢。最喜欢羊肉膻。”这导演应该没有读过金 瓶梅
2、。金瓶梅里,西门庆吃羊肉的次数不算多,虽然西门府家中倒是常备,但多半都是给下人吃。第四十六回里, 一碗烧羊肉是给唱曲儿的李娇儿的兄弟李铭吃的;给官哥儿准备的寄名礼中虽有“一脚羊肉”,但哪里比得上“四只 鲜鹅,四只鲜鸡”的排场大。我小时不大喜欢吃羊肉,只有在冬季,独爱一味带皮羊月南煲。羊肉带皮吃,似乎只是南方习俗,我家中来了里下 河地区(今苏中一带)的亲威,见到羊肉带皮,都大惊失色。周作人的家乡绍兴也吃带皮羊肉,据他考证,韩熙载出 使中原,中原人便问起了 “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 ”由此可见,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羊肉统治中国人的餐桌的年代,已在千年之前。礼记里明确规定,君主祭祀时,“牛、
3、羊、猪”是必备,称之 为“大牢”,这是只有国君和贵族们才有资格享用的肉食。“大牢”中,牛因为兼具劳开工具的地位,所以吃牛肉的 机会便大大减少了。到魏晋之后,人们逐渐减少了家猪的饲养,羊肉开始真正主宰中国人的餐桌。南北朝时期的洛 阳伽蓝记曾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唐代太平广记中有关肉类的记述总共105处,其中对羊肉的记载就有47 处,而猪肉只有12处。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热爱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著名的故事来自宋仁宗。宋史仁宗本纪说仁宗皇帝:“宫 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想吃羊肉想到夜里睡不着,这大概对羊肉是 真爱了。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需求确实很大,宋真宗
4、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时减 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 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不过,到了西门庆原型生活的明朝,羊肉已经不如过去那么金贵和流行。万历五年,羊肉1斤卖0.013两纹银, 猪肉的价格那么是0.018两纹银;到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羊肉1斤那么需要0.015两。金瓶梅中,羊肉只 做了一回主角。那是在第五十六回,贫寒的常二找结拜兄弟西门庆借钱,西门庆踌躇半日,借了十二两银子,说是“那 或情节辅助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篇小说的题目是“黄金原野”,爱丽丝讲述的
5、传说与飞船被命名为“黄金原野” 有关,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爱丽丝在生命的最后,给大家讲述了一个“黄金原野”的故事,故事的内容颇有深意,大饥荒的年代,老人用荒地里 埋着大量的黄金的谎言,让子孙通过挖掘那片荒地把它开垦为良田,正是这片田地使孩子们在饥荒中生存下来。小说 的主人公米勒也没有研发出冬眠药物,父女俩用谎言激励人们研制出了新一代飞船。爱丽丝已经过世,可是为了激励 人类,她用智能模拟的声音欺骗了大家,父女两的谎言激励人们研制出新一代飞船。在小说中说,“2062年3月5日, 在“黄金原野”号飞船发射后的第19年,“猎户座”仅用3个月就走完了爱丽丝19年的航程”,猎户座是米勒
6、父女用谎言激励而诞生的成果,是人类重启太空探索的标志。“黄金原野”象征充满希望的远方和未来,米勒父女像 传说中的老人那样,用谎言唤起人类对于远方和未来的关注,所以将飞船命名为“黄金原野”号,这也是作者构思这 篇小说最想表达的重点。3、1.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2 .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3 .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 后者借助文字记录。【解析】1 .此题考查筛选分析并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
7、按照不同 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此题要求回答“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原文“有了现成的歌儿,就 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可概括出“抒发情感(消愁解闷)”;原 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可概括出“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原文“或一唱众和, 或彼此竞胜”可概括出“唱和竞胜”。2 .此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在语境中的意思及言外之意, 需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题中,“一个人的机锋”,联系上文“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
8、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可分析出“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多人的智 慧”,联系上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 忆里”,可分析出“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联系上文“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可分析出“经众人 修饰,歌谣成为定本”。3 .此题考查筛选归纳内容要点及比拟阅读的能力。作答时要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 联系上下文,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结合文本内容对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原文“重 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
9、字才开展出来的”, 可概括出“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原文“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 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徒歌是随口唱”“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可概 括出“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点睛】通常答题步骤为:快速阅读,确定概括题目涉及段落及范围;圈画词句,在文中捕捉符合题目的有效信息;提炼词语, 分析主要意思及隐含意思。二次概括,合并、删除、明确、整合相关信息。4、1. A2. D3. B4. (1)自从来俊臣等被杀后,就没有谋反的人了,既然这样,那么从前判处死罪的该不会有被冤枉的吧? (
10、2)况且陛下 因为关中遭遇荒年,所以出巡东都,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为了自己。【解析】1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 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 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先天二年(713),玄宗到新丰检阅,密召姚崇,崇到了,玄宗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 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玄宗讲武新丰”“新丰”是地点状语,之后断开,排除B;“乃咨天下事”省略“以”,“乃咨以天下事”,之后断开,排除CD。应选Ao2 .此
11、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 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错误,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 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应选D。3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 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
12、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错误,原文”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 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义安。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假设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可知不是主动,也不是 “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而是姚崇自己。应选B。4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 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
13、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 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 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此题,(1)中“自俊臣等诛,意义上被动句;“然那么”,既然这样,那么;“向”, 从前;“论”,判处。(2)中“无年”,遭遇荒年;“幸”,出巡;“己”,自己。【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一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 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 什么事
14、、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 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 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 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 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玦石人。姚崇年轻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后便喜好读书。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 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
15、水,武那么天认为他贤能。武后曾对侍臣说:“从前周兴、来俊臣等屡次奉诏承办 狱案,朝臣互相牵连,都成认反朝廷。我怕有冤情。自从酷吏来俊臣等被诛后,竟没有反朝廷了。那么,过去被来俊 臣等以反朝廷罪论处的人,该不会有冤枉的吧? ”姚崇说:“自垂拱以后,被告发者大多被迫自诬。现今靠上天的圣 灵,启发陛下明通,凶残小人被消灭干净,朝廷太平安定。陛下将告密的小报告摆在一边不予追究,以后如果有谋反 事查实,臣情愿按知而不告发的罪受惩办。”武后高兴地说道:“以前的宰相都一定顺我意去办事,害我成了乱用刑 法的君主,现在听你说的话,可说真合了我的心意。”玄宗立为太子时,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成器等人分别主 持闲
16、厩、禁兵要职。姚崇和宋璟建议请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令宋王等出为各州刺史,使天下人统一归心于太子。 睿宗把这建议告诉了太平公主。公主发怒。太子害怕,又上疏睿宗,指劾姚崇等离间王室关系,请予重典惩办,乃贬 为申州刺史,转徐、路二州,又调为扬州长史。姚崇为政条理简肃,百姓为他刻碑载德。先天二年(713),玄宗到新丰 检阅,密召姚崇,崇到了,玄宗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姚崇知玄 宗大度,锐意图治,就先设法来巩固他的意志,佯作不当面表示接受。玄宗责怪他。姚崇于是跪奏:“臣愿以十条建 议奏闻。上奏结束,玄宗说:“我能办得到。”姚崇才叩首谢恩。次日,授兵部尚书。玄
17、宗将要巡幸东都洛阳,而 此时太庙自行倒塌。玄宗问宰相,宋魄、苏格同时回答说:“太庙崩塌这种突发事件,是上天用来表示警告的,陛下 应当停止东巡洛阳。”玄宗又以此问姚崇。崇答道:“这次太庙崩塌凑巧与陛下东幸行期碰到一起了,不是因为你要 东幸才崩塌的。况且陛下以关中无收,粮运劳民,因而东幸洛阳,这是为了有利百姓而不是为己。玄宗就东巡洛阳 了。有一天,玄宗招见姚崇,问:“你儿子才品怎样?都在什么地方? ”姚崇揣摩到玄宗的心意,说:“我两个儿子 在东都洛阳,他们为人贪欲而很少节制。”玄宗最初以为姚崇会袒护儿子,等听到姚崇这样说,就很高兴。玄宗于是 更爱姚崇的不谋私。开元九年(721,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
18、都督,谥文献。开元十七年(729),追赠太子太保。5、1. D2.比照。将谯周和诸葛亮比照,突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挖苦。“老臣”本是杜甫对匡世扶主的诸葛亮的赞誉,这里用在误国降魏的谯周身上,具有极强的挖苦性。含而不露。这里的“老臣”使人想象到谯周的卑劣和后主的昏庸,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艺术效果。【解析】1 .此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 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19、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此题要求选出“以下对这 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尖刻而带着几分欣慰”说法有误。这是一首咏史诗,后四句夹叙夹议,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含 而不露”。应选D。2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遣词用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 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比照等;(2)描述诗句内容,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 诗句意;(3)点作用,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杜甫蜀相中的“老臣”指诸葛亮,原诗句是“两朝开济老臣心”,赞颂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耿耿忠心。本诗尾 联“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的大意是: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再结合注释可 知,诸葛亮竭智尽忠,他死后,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用在这里,挖苦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 了比照,一忠一奸,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虽未言明,但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
21、卑劣了,收到了更强烈的表达效果。6、(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驾马十驾,功在不舍。)(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 特别注意如下字词:“锲”“婵娟”。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7、(1) 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松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 各自的门户。“惊蛰”来了,万物复苏。青草破土而出,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那么让你想到幼鹿 初萌的角。田野里,十几只无规那么疾飞鸣叫的
22、小鸟,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云色近似泥土,落 下来便会无影无踪。(2)我支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安装监控系统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催促措施。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 自觉性,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有益的。诚然,没有人喜欢一直生活在监控之下,但是从课堂的意义来看,课堂是教书 育人的园地,是莘莘学子勇攀知识高峰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无旁鹫的学习才是正途。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 斜”,假设是我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就算按照监控系统也不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3)也许您只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不知名的陌生人,但是您在我心中留下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让我看到了自己心 灵深处的渺小。也许您的身
23、份是卑微的,但您的行为却是高尚的,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冷漠。不知名的车夫,请接 受我的敬意!【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此题“从惊蛰芒种立秋大 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然后结 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回顾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再加以描述。如“惊蛰”,考生可以思考如下问题: 你听到雷声了吗?蛰伏在土壤中小动物们醒了吗?如“春分”,考生可以思考如下问题:有没有注意到昼夜差不多平 分了,开花的植物越来越多了?如“清明”,可以思考如下问题: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桃李梅杏你是否
24、还傻傻 分不清?如“谷雨”,雨水增多了,谷类长势甚好,又有一些植物开始开花了。如“立夏”,吃了椿芽,感受到夏天 的气息,虫子也多了起来。知道了这些,然后进行描写即可。(2)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此题”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 对,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然后分析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什么,支持者的理 由是什么,反对者的理由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即可进行写作。从材料来看,事件是“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该系统的作用是“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愣、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 头次数、举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永川 高考 仿真 语文试卷 解析 docx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