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第二课时)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写9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 .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是做事还 是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用具班班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 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1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激发思维。(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 对他人
2、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 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学习课文第1局部(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 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2 .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1) ”有几个同学”为什么看到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 不像杨桃。)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 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3、(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 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 分肯定的语气,说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 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3) “老师”听了 “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 “老师”为什么要 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 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4) “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 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4、?(“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 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5)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 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 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同学”而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 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的意思。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 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6)指导学生朗读“好一一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 答,要读得声调高些
5、,声音长些。(7)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 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 受教育。)(8)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成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一 一笑”的读法恰恰相反。(9)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老师”与“第一个”同学的对 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表达的好处。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1)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
6、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老 师”说的一段话。(2)思考: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3)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4)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5)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6)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 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 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7、?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我想对作者说:。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五、板书设计画杨桃,耳角星 d,终生难忘。审视一 教诲/课堂作业一、连一连。kao dao shensu shangyue、补充词语。)地看肃 审 倒)地画j= 罪)地说三、对老师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不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教学反思老师的态度前后比照、学生的态度前后比照,在比照中感悟“是什么样, 就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 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比照、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 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课堂上,汪涵的一个问题“学生后来为什么吞吞吐吐地说话”翻开了教学 的思路,顺着学生的疑问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 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拟后再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 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这是一处前后态度的比照,继而引发老师的态度比照,在充分理解老师和 同学态度变化后,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