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烂秧病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烂秧病的防治.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稻烂秧病的防治烂秧是水稻秧苗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秧不仅损失谷种,浪费劳力 和资金,而且延误季节,影响全年生产。一、病症烂秧是秧田中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一)烂种指播种后不能萌 发的种子或播后腐烂不发芽。(二)烂芽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 象。分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1)生理性烂芽常见有:淤籽播种过深,芽 鞘不能伸长而腐烂;露籽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蕉干枯;跷脚种 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钓鱼钩 根、芽生长不良, 黄褐卷曲呈现鱼钩状;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 烂。(2)传染性烂芽又分:绵腐型烂芽低温高湿条
2、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 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 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 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随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 粉红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变褐腐烂。(三)死苗指第一叶展开 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1)青枯型叶尖 不吐水,心叶萎焉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蕉筒卷,幼苗污绿色,枯死,俗称“卷心 死”,病根色暗,根毛稀少。(2)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 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
3、俗称“剥 皮死”。二、发生绵腐和立枯烂秧病菌均属土壤习居菌,弱寄生性。两类病菌共同点是:均以 营养体和繁殖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不同点在于:缩腐菌等鞭毛菌主要以游动抱 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水流传播,侵染因受冷害而生活力弱的秧苗;镰刀 菌等半知菌主要以分生抱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凡种 子质量差、品种耐寒性差或秧苗处于三叶“断奶期”,一旦遇上持续低温( 10)、 连绵阴雨、日照缺乏、低洼积水、秧芽正常呼吸受阻,正常生理机能削弱,就最 易诱发烂秧。偏施氮肥,秧苗叶色浓绿,徒长柔弱或疏于水分管理,更加重受害。 在一定低温条件下温差变幅大,或土壤中存在有害微生物、有毒物质,或营
4、养元 素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秧苗生活力而易诱发烂秧。三、防治方法(一)高质量地建设秧田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基础,注意精选秧地,精 细整地,低氮高磷钾全层施肥,办成“平滑烂软”合适秧田;(二)大力推行工 厂化育壮秧;(三)根据各地气候特点,严格掌握平安播种期是防止烂秧的前提;(四)精选种子,厉行消毒,细心催芽是防止烂秧的第一道防线;(五)提高播 种质量,及时喷药消毒秧板是防止烂秧的第二道防线。埋芽后及三叶期前后分别 喷施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各1次;室内无土育秧隔天喷敌克松1500 2000倍液1次。水稻秧苗一叶一心期用15%立枯灵液剂500倍液剂喷雾,具防病、 促进生长双重作
5、用。或用3. 2恶甲水剂(育苗灵)300倍液喷洒,进行苗床土壤 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土用药810g,苗床发病初期,每平方米用药1215g或 喷洒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500倍液。用广灭灵水剂100200mg/kg,浸 种2448h或于一叶一心期喷洒500-1000倍液。对由绵腐病及水生藻类为主引 起的烂秧,发现中心病株后,首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 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立枯菌、绵腐菌混合侵染引起的烂秧,首选40席 灭枯散可溶性粉剂(4(璐甲敌粉),使用方法:一袋100g装灭枯散,可防治40m 2或240个秧盘,预防时,可在中前拌入床土,也可在稻苗的一叶一心期浇。治 疗时,可在发病初期浇施,先用少量清水把药剂和成糊状,再全部溶入110kg 水中,用喷壶浇即可;(六)科学管水,合理施肥是防止烂秧的第三道防线,应 按秧龄和天气管水,做到播后晴天晒秧板,平时湿润促快生,湿冷注意排渍水, 干冷深灌至三叉,霜冻夜间灌过尾,白天排水露秧身,灌水宜用长流水,增加氧 气又保湿,寒潮过后太阳猛,注意保持浅水层。注意三叶期前后施“断奶肥”, 宜低氮高磷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