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 出师表.docx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 出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 出师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3出师表诸葛亮教材分析出师表是情辞意切、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 的忠贞,提出的三条建议,既是安定的措施,也是施政的真理。作者通过表达生平及出师北伐,说明 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慷慨深沉,动人心魄。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作者主张明确,析理透彻,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教学目标01 .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2 .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3 .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 .难点: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
2、后已的精神,感受爱国热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 晓。他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所撰写的出师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 深。文天祥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评价“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这篇经典之作,感受诸葛亮的节操和品格。二 文体知识表表,古代臣子向君主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 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 表、议四小类。刘勰在文心雕龙漳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3、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 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类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三、写作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 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去世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 实力本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 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 大将司马懿被贬之时,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
4、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决心,出兵北伐,巩固蜀汉 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原,复兴汉室。四、学习新课步骤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示范朗诵课文,要抑扬顿挫、感情充分,使学生产生激情。2 .教师领读课文片段,学生跟读,注意句中停顿。3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相关读音,扫清字词障碍。崩殂(c行阵(hdng)夙夜(s(i) 弩钝(nd) 攘除(Nng)咨诚(zGu) 陟罚臧否(Zhi)裨补阙漏(bi)猥自枉屈(w旬 步骤二: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2 .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 .教师总结,帮助
5、学生理解文句,积累文言知识。(1)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深入不毛: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庶竭弩钝:希望羯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斟酌损益:斟酌利弊。咨i取善道:询问(治国的)好方法。(2)古今异义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扩大今指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度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劣 卑劣:古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今(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感激:古感奋激发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 生谢意。(3)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
6、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思良老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4)虚词“以”的用法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先帝不以臣卑劣(介词,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步骤三:把握重点,理清思路1 .学生齐读课文。2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理清思路。(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明确: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宫中之事,悉以咨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营中 之
7、事,悉以咨向宠;亲贤臣,远小人;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明确: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和北伐之举。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 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刘禅只有20岁,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 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做准备。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明确: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开张圣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 出师表 2022 年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同步 教案 第六 单元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