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及考题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及考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及考题解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及考题解析1.通过现况调查可得出()。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死亡率E.病死率【答案】:C【解析】:现况研究又称患病率研究,这种研究所得到的频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调查群体的患病频率。2.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后,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8 .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后产生5年以上的免疫力【答案】:E【解析】: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或测量偏倚,是在信息过程中由于 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包括回忆偏倚、混杂 偏倚与调查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调查研究对象既往的暴露情 况,由于被调查者记忆失真或不完整造成的系统误
2、差称为回忆偏倚。 回忆偏倚的产生与调查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的间隔长短、事件的重要 性、被调查者的构成以及询问技术有关。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回忆误差 可能不一样,病例组的记忆可能较为准确,但也可能容易提供一些自 认为与疾病有关的暴露但实际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利用客观的记录资 料,以及选择不易为人们所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并重视问卷的提 问方式和调查技巧,有助于减少回忆偏倚。9 .在病因学的开展中,“特异性病因学说”的产生是由于()oA.人类疾病谱的变化B.微生物学的创立C.生态学与病因学关系的建立D.疾病与环境关系的建立E.充分病因学说的创立【答案】:B【解析】:特异性指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有某种因素的暴
3、露才会出现。从传染病 的病因研究角度来看,常可确立某病原微生物与某疾病之间的特异性 因果关联。而从慢性非传染病角度来讲,大多情况下不易确立某因素 与某疾病间的特异性。因而“特异性病因学说”的产生与微生物学的 创立有关。10.配对计量资料,差值分布不接近正态分布,应选用()oA.配对t检验B. F检验t检验D.配比照拟的符号秩和检验E.两样本比拟的秩和检验【答案】:D【解析】:AD两项,差值分布不接近正态分布,不能使用配对t检验,应用符号秩和检验。BCE三项,不满足配对资料的检验条件。1L以下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A.医院护士在给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获得的轮状病毒感染B.院内患者由于医疗器械消
4、毒不严而引起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C.住院患者因与其他患者直接接触2天而被传染病毒性感冒D.刚入院两天的外科患者被确诊患有甲型肝炎E.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肠炎【答案】:D【解析】: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 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和出院以后感染,可分为自身感染(内源性 感染)、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及带入感染四种类型。AC两项,医院 护士在给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获得的轮状病毒感染及住院患者因与其 他患者直接接触2天而被传染病毒性感冒属于交叉感染。B项,院内 患者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而引起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医源性感 染。D项,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
5、5天,刚入院2天的患者入院 时间小于潜伏期,故不属于医院感染。E项,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 住院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肠炎属于内源性感染。12.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oA.患某病的人群B.健康人群C.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D.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E.暴露与不暴露于研究因素的人【答案】:E【解析】: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 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拟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 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 研究方法,故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暴露与不暴露于研究因素的人。13 .以下表达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频数资料应选用直方
6、图或直条图B.表示连续性资料的开展变化趋势应选用线图C.统计图形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资料类型D.表示全体中各局部的比重可用百分条图或圆图E.表示相互独立的各指标的大小可用直条图【答案】:C【解析】:A项,直方图可用于描述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数、频率分布,直条图 可用于描述离散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数、频率分布,所以频数 资料应选用直方图或直条图。B项,线图可用于表示连续性资料随时 间的开展变化趋势。C项,统计图形的选择既要考虑资料类型又要考 虑本次研究的研究目的。D项,百分条图和圆图均可用于表示某事物 内部各局部的比重或所占比例。E项,直条图可用于定量及定性资料, 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各指标的大小。
7、14 .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气体在肺泡中分压越小,越易吸收B.血/气分配系数越小,越易吸收C.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不易吸收D.通气/血流比值越大,越易吸收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E【解析】:A项,气体的浓度(分压)差越大,吸收的速率越快。B项,气态物 质由肺泡气进入血液的速度与由血液返回肺泡气的速度到达动态平 衡时,其在血液中的浓度(mg/L)与在肺泡气中的浓度(mg/L)之 比称为血/气分配系数。血/气分配系数越大的物质在血液中的溶解度 越高,越容易被吸收,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也越长。C项,当一种物 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到达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 比值称为脂/水分配
8、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越小,越不易吸收。D项, 通气/血流比值是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 成人安静状态为0.84,无论比值增大还是减小,都阻碍了有效的气体 交换。15.以下染色体畸变类型中不计入畸变范围的是()0A.断裂B.裂隙C.缺失D.环状染色体E.易位【答案】:B【解析】: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受损发生断裂后,可形成断片,断端也可重新连接 或互换而表现出各种畸变类型。主要有:裂隙、断裂、断片和缺失、 微小体、无着丝点环、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点染色体、倒位、易位、 插入和重复、辐射体。B项,裂隙是指在一条染色单体或两条染色单 体上出现无染色质的区域,损伤的长度小于染色单体的宽度。
9、在制备 染色体标本过程中,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裂隙,在计算染色体 畸变率时通常不考虑裂隙。16.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oA.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B.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C.胃肠蠕动情况D.胃肠菌群环境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包括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胃肠的蠕 动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群均可对化学毒物的吸收产生影响。.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可分为()oA.统计研究调查、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
10、表【答案】:C【解析】: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四步: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 析资料。这四个步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ABDE四项,统计研究调 查属于收集资料的一局部;统计描述(是运用统计指标如平均数、标 准差、率等,以及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数据的综合特征)和统计推 断属于分析资料。18.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包括()oA.老年人群B.血液透析患者C.医务工作者D.静脉内注射吸毒者E.同性恋人群【答案】:A【解析】:A项,HBV的人群易感性一般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故老年人不属于HBV感染的高危人群。BCDE四项,HBV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性接 触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故HBsAg阳性母亲
11、所生的新生儿、血液 透析患者、静脉内注射吸毒者、同性恋人群、医务人员、性工作者、 犯人为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19.某化工厂检查工龄59年者254人,其中患者30人,患病率为 11.8%,那么患病率的标准误为()o0.05890A. 0.035430.05894B. 0.02024E.以上都不是【答案】:D20.特殊毒性不包括()。A.致突变B.急性毒性C.致癌D.致畸E.生殖毒性C.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后可在半年至1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D.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后对任何型别的流感都有预防作用E.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流感病毒8个节段单链RNA的特定组成,及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
12、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决定了其易于发生变异。因而流感疫苗作用时 间相对较短,一般可在半年至1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3.确定某因素与疾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时,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 的?()A.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呈剂量-反响关系B.发病因素在前,疾病发生在后C.在所有患者中均可发现该项因素D.发病因素的分布与疾病的分布符合E.去除因素那么该病的患病危险减小【解析】:特殊毒性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生殖毒性。急性毒性属于一 般毒性。21.寿命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死亡概率B.尚存人数C.死亡人数D.年龄别死亡率E.期望寿命【答案】:D【解析】:寿命表的主要指标包括死亡概率、尚存人数、死亡人
13、数、生存人年数、 期望寿命等。22 .发病率的定义是()。A. 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新旧病例的频率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B. 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病的频率一定时期内所有患病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C. 一定时期内某病原表达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答案】:B【解析】: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 率。发病率是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 发病率高对人群健康危害大。23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oA.甲型肝炎的发病有周期性起伏现象B.人群无论年龄大小对HBV普遍易感C. 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以及从事保育工作D.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都有家庭聚集现象
14、E.对易感者接种丁肝疫苗,乙型肝炎的感染也会随之减少【答案】:E【解析】:丁型肝炎感染中,由于HDV为缺陷病毒,只有与HBV联合感染或重 叠感染才能复制。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通过防治乙肝消除HDV感 染所必需的条件,从而实现防治丁肝的效果。但是接种丁肝疫苗并不 能预防乙肝的感染,只有乙肝疫苗才能对乙型肝炎的感染进行防治。 24.(共用题干)12名男性乙肝患者,按照病情和年龄相近配成4组,甲组3人,乙 组3人,丙组3人,丁组3人,再将每一年龄组的3人随机分配到3 个治疗组,测得每名患者治疗后的GPT下降量。病情和年龄对治 疗效果产生影响,欲比拟三种药物降低乙肝患者血液中GPT量的效 果。最好的方
15、法是()oA.多个样本率比拟的x 2检验B.单因素方差分析C.配伍组方差分析D.配对秩和检验E.4X3歹IJ联表X2检验【答案】:C【解析】:宜采用配伍组方差分析理由是:该考题的资料是计量资料;按照 病情与年龄这两个因素相近配成组,再将每组内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治 疗组。配伍组设计又称随机区组设计,通常是将受试对象按某属性(如 动物的窝别、性别、年龄等非实验因素)相同或相近者组成b个区组 (又称配伍组),再将区组中每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k个处理组中去。(2)假设a =0.05,那么界值为()ox 20.05, 4A. F0.05, 2, 9F0.025, 2, 5B. F0.05, 2, 6x 2
16、0.05, 6【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要求,v处理=k1 = 3 1 = 2, v配伍=b 1 = 41 = 3, v 总变异= n l = 341 = 11,那么v误差=v总变异一v处理一v配伍 = 11 2 3 = 6。因此,假设a =0.05,那么方差分析F的界值为F0.05, 2, 6o2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最大不同是()。A.样本量不同B.观察指标不同C.干预措施不同D.实验终点不同E.观察对象的构成不同【答案】:c【解析】:流行病学实验是指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进 行不同的干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随访观察一段 时间,然后比
17、拟和分析各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处理因素的效果。26.对于RXC行列表资料的x 2检验,其中R为行数,C为列数,那么 其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A. R-1C-1B. R + C-1RXC-1C. (R-1) (C-1)【答案】:E【解析】:RXC行列表资料x2检验的自由度为丫= (R-l) (C-1),其中R为行数,C为列数。27.流行病学实验的终点事件是指()oA.研究对象痊愈B.研究对象死亡C.研究对象退出D.研究对象失访E.已患疾病痊愈、致残或死于所研究的疾病【答案】:E【解析】:实验的研究目的不同,其终点事件也不同,具体可包括:痊愈、致残、 死于所研究的疾病等。28 .关于受试对象的
18、选择,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动物的选择应根据课题的要求而定B.病例的选择应当诊断明确,依从性好C.动物选择要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窝别和营养状况等D.不应有过高的失访率E.失访率不影响研究结果的评定【答案】:E【解析】:DE两项,关于受试对象的选择,失访率不应过高,失访率过高,并 且调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那么造成的失访偏倚可能会对结果 造成一定的影响。ABC三项,均符合选择受试对象时的要求。29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oA.对某一因素进行匹配可以消除掉该因素的可能混杂作用B.匹配可以提高统计效率C.某因素假设作为匹配因素,那么无法再对其进行分析D.匹配在非试验性和试
19、验性研究设计中均可应用E.匹配因素越多越好【答案】:E【解析】: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 作用。所以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 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那么不予匹配。E项,匹配因素过多,容易发生 过度匹配,损害研究的真实性和统计学效率。30.某地区1985年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是70.24岁,1989年女性平均预 期寿命是73.47岁。两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比拟,是因为寿命表指 标()OA.不受环境或地区的影响B.不受总死亡率的影响C.不受人口数量的影响D.不受总发病率的影响E.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答案】:E【解析】: 寿命表是根据某特定人群
20、的年龄别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表,反 映了该人群的生命或死亡过程,由于寿命表是根据年龄别死亡率计算 出来的,因此,预期寿命等寿命表指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比的影响,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3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偏倚控制不包括()oA.为减少不依从性,干预措施应简便易行B.为减少不依从性,应对受试者讲明研究的意义C.为减少不依从性,应多项选择择新发病例D.为减少不依从性,试验期限不宜过长E.为减少不依从性,应对受试者说明预期结果【答案】:C【解析】:只要实验过程中遵循随机化分组的原那么,理论上来说无论研究对象是 选择新发病例还是现患病例都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2.染色体断裂后可形成以下异常形态,
21、除了( )oA.裂隙【答案】:c【解析】:A项,反映了因果判断标准中的剂量-反响关系标准。B项,反映了因 果判断标准中的时间顺序标准。C项,根据多病因理论,对于慢性病 等疾病不一定在所有患者中均可发现某因素。D项,发病因素的分布 与疾病的分布关联程度越高,那么某因素与疾病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越 大,反映了关联程度这一标准。E项,说明存在终止效应,反映了实 验证据标准。4.死亡统计的统计分析()。A.反映某地居民的健康水平B.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情况C. 了解死亡的因素D.以上均正确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DB.微小体C.缺体D.断片E.环状染色体【答案】:C【解析】:染色体或染
22、色单体受损发生断裂后,可形成断片,断端也可重新连接 或互换而表现出各种畸变类型,主要有:裂隙、断裂、断片和缺失、 微小体、无着丝点环、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点染色体、倒位、易位、 插入和重复、辐射体。缺体是异源多倍体的特征,是指有一对同源染 色体成员全部丧失(2n 2)的生物个体,又称为零体。33.以下关于生存概率和生存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二者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B.二者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C.生存概率是生存率的累积D.生存率是生存概率的累积E.生存概率一定小于生存率的增大()。【答案】:D34.在同一总体中抽样,随着样本含量A.样本率也增大B.样本率缩小C.率的标准误。P也增大D.率的标
23、准误。P缩小E.率的标准误。P不变【答案】:D35.(共用备选答案)A.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B.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C.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D.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E.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以上均具有家庭聚集现象的是()。【答案】:B【解析】:乙型肝炎感染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乙型肝炎高流行区尤为明 显。这种聚集性可能与母婴传播、长期密切接触传播和遗传因素有关。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因与乙肝类似,亦有家庭聚集现象。而丁型肝炎 一般经母婴传播的概率不大,因此其家庭聚集现象相对不明显。甲肝、 戊肝那么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的生活接触,例如一起吃饭就餐, 都有可能会传递给家人。以上均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要防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卫生 执业 医师资格 考试 习题集 考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