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校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docx
《联合校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校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联合校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彭煜I王勇龙晓英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强的今天,高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备受关注。联 合校园培养作为优化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意在充分挖掘每所学校的潜力,从 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学校的内涵开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关键词:联合校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联合培养作为优化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已得到相关学者、学校等的广泛 重视,许多学校已就校企、校际联合培养开展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国高校联合办 学交流平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办学研究分会在上海交大成立。该研究分会将巩固开展 各区域校际合作办学成果,探索高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机制
2、,探讨学科交叉型高层次人才培养 的途径。“复合型”人才又叫做“T字型”人才,即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有比拟精深的 掌握,同时又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这种人才首先依托于某一相对擅长的 专业领域,再用专业的优势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到达综合拓展与实践创新。学 科与专业交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具有国际视野是创新 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学校深化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开展国内和国外校际联合培 养。2000年以来,西南科技大学提出了 “资源共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共同开展”的开 放办学理念,实现了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的根本转变,拓展了学校的办
3、学思路,并为跨区域 联合校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一、抢抓机遇,创新联合办学体制我校自1993年开始实施共建与联合办学以来,形成了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 鲜明办学特色,即原国防科工委(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科研院 所和大型企业等董事单位参与联合办学,通过整合、共享区域优质教育、科技、文化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多年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内涵开展”并重,在狠抓内作者简介:彭煜(1963),男,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博士,研究方向为运筹与优化、教学管理。 涵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巩固和开展了以中国工程物
4、理研究院、四 川长虹集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等20家单位参与的董事会制度,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构建了以军民结合的学科专业为支撑、以联合共建高水平实验室为依托、以合作科技攻关 为纽带的教育大平台,促进了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建立和完善了 “理论课程教学以高校为 主,实习环节以联盟的现代企业为主,学位论文、课程设计以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攻关工程 为主”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一支具有能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把握现代工 业生产前沿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大批适应国家开展战略需求,和区域性经济建设要 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保障机制由于每个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都
5、不尽相同,与合作院校的课程对接一直都是突出 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联合培养工程的积极性。因此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培养计划,建立合理的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就非常重要。通过“多向参与一一有效互动一一整 合生成”来深化联合培养模式,在多方的多向参与中,实现单位之间、单位人员之间、师生 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有效整合各方的人力、物力等,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生成最适宜的人 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案、学习方案。联合校园培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原有的本科教学及管理的带来一定的挑战,它涉 及学校诸多部门,如何加强各部门协调和沟通,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相关研究显得特别迫切。 同时.,借鉴吸收了国内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合 校园 培养 素质 复合型 人才 探索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