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文9古诗三首(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篇 课文,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其中,古诗三首一 课由从军行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组成,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有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有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还有忽闻平叛 捷报的狂喜之情,将爱国、忧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1课时安排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古诗的教学。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 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的顽强斗志和
2、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生活在面临祖国分 裂的剧变时代,晚年退居山阴,他将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 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绝句中尽情地倾吐了出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除了要 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进而把古诗 读得有感情、有滋味,熟读能诵。二、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二)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三)通过抓诗眼、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意境,
3、体会诗人情感。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二)学生准备:搜集诗人王昌龄、陆游相关资料和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四、教学过程(-)诵读诗歌,理解诗意1 .情境引入。两名学生吟诵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古诗,带领 大家一起走进第9课的学习。2 .自学古诗,初知诗意。(1)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词语:从军行、将晓、迎凉。朗读课题。读好第二首诗歌的停顿。说说对诗人和写作背景的了解。【学习提示】,诗人,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陆游: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 写作背景,从军行: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 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
4、-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这期间边塞战 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 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了,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2)录音范读,读好诗歌。(播放古诗录音)学生跟读,自由练读两遍,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指名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读。(3)借助注释,了解诗意。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相机板书: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想象画面,理解诗句。从军行的第一、二句,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这些景物 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画面的呈现,你们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5、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两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 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 边读边与同桌讨论。(二)对比阅读,感悟诗情(板书:对比阅读)1 .再读两首古诗,找到两首诗歌里都出现的一个字。(望)2 .阅读古诗,对比望。(相机板书:抓诗眼“望)(1)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望谁望广望”什么,为什么“望望的时候心 情如何从军行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2)汇报学习交流成果,深入感悟两首诗歌分别所表达的诗情。3 .精读诗歌,理解遥望。(1)在第一首诗歌中,是谁在遥望呢?(戍边将士)(2) 望到了什么呢?引导理解:一、二两句
6、,调整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补充青海、雪山、玉门关位置资料图。补充数据。(出示征戍资料)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 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 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 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 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自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 一,kO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 紧张气氛,饱
7、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3)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戍边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课件出示古战场图片。通过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终不还,感受成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 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小结: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报国的 雄心大志。4.细读诗歌,感受南望。(1)关注望字,引出失望盼望绝望希望期望。说说从诗中读出了以上哪个词 语的心情,哪里体会到的。让诗人失望的是什么?让诗人盼望的是什么?让诗人绝望的是什么?(2)课件出示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
8、。金 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 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 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遗民是什么意思?(被遗弃的人民)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老人、妇女、 儿童等)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师朗诵古诗, 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 的倒在金兵的铁
9、蹄下,到处血流成河)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 吗?(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3)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4)他们望了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 整整65年啊,780个月啊!(引读)他们-(全班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没有)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 (他们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 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
10、?(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 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 样的情怀?(忧国忧民)(6)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在金统治地区 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 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生尝试练笔)小结: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 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后让我们背诵这首诗吧
11、!(三)背诵默写,积累诗句1 .借助作业本第5题,完成两首诗歌的背默。2 .积累与本课相关的其他边塞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他六首。附板书:古诗三首从军行看注释、看插画、想象画面古诗阅读方法 对比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抓诗眼望课文9古诗三首(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作者是杜甫。诗人作此诗 时,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杜甫听闻消息,不禁欣喜若狂,挥笔写下这首生平 第一快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归心似箭准备返乡。基于本单元责任的人文主题,在教学时补充创作背景,可以为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情感 打好基础。本单元相对应的语文要
12、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 内心,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体会人物心情和品质。本课 的学习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为丰富和细腻。因此,在教学时,除了抓住诗句中的涕 泪漫卷喜欲狂等词,还可以设置情境,想象杜甫和家人的对话、神情、动作等,把古 诗改写成剧本,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本首诗出现的地名为学生理解诗意增加了难度,可以用结合写作背景和出示地图的方法帮助 学生理解。结合课后第二题,可以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设置情境,引导学生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进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二、教学目标(一)借助拼音,认识蓟涕等3个字,
13、读准多音字裳。(二)借助注释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通过想象画面和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并学会把古诗 改写成剧本。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板贴。(二)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安史之乱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走近诗人,解读诗题.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齐读)1 . 了解作者,补充简介。它的作者是杜甫。你对杜甫有哪些了解呢?(相机出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登高三,吏三别等。2 .解
14、读诗题,猜测诗意。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诗题,猜一猜诗的内容。预设:杜甫听说朝廷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以后发生的事情。相机点拨:官军指唐朝军队,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一安史之乱。3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全班交流课前查找的安史之乱的资料。4 .小结过渡。出示: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 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喜讯,冲口唱出了这首 诗(二)初读古诗,粗知大意.借助拼音,读准古诗。重点指导裳在诗中读ch旨ng,卷读ju浙,并相机释义。1 .范读领路,读好节
15、奏。2 .借助注释,了解大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大致说说诗的意思。预设:这首诗写了诗人听说蓟北被收复后,心情十分激动,想立刻出发回到家乡去。重点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妻子指妻子和孩子,青春指春天,均为古今异义。(2)借助地图,了解诗中地名的大致位置,初步感知杜甫返乡路程遥远。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合作互补,初探情感.过渡。杜甫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家乡了,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1 .自读古诗,找关键词。请你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在诗中找一找表达诗人情感的关键词。(相机板贴:喜欲狂).小组合作,交流感受。(1)圈画关键词句,批注感受。请你在古诗中找一找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或
16、诗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2)交流批注,丰富感受。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感受,补充完善批注。(四)品读狂喜,走进内心.学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涕泪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怎样的涕泪?(激动、喜悦、感慨)(2)从满字,你感受到什么?发挥想象,杜甫的眼泪会怎么流呢?(3)设置情境,想象补白:杜甫是怎样初闻到胜利的喜讯的?杜甫正在吟诗作画,忽然,他听见 j杜甫正在街巷散步,忽然,他看见乙杜甫 o(4)人情入境,指导朗读。1 .学习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拓展春望,理解愁绪。杜甫一家的愁绪因何而来呢?请你读一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
17、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2)小结。春望作于失陷后的长安城中,杜甫曾在安史之乱前见证盛唐的繁华,可如今 的长安却已满目荒凉一一诗人当时的悲痛和忧愁跃然诗中。(3)情感对比,读出狂喜。现在你能明白诗人为什么这么高兴了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诗人的喜欲狂。(4)想象表演,体会漫卷。你觉得怎样卷诗书才能体现杜甫的狂喜之情?请你表演一下。预设:学生用大幅度、快速、胡乱收拾诗书的动作表演。(5)指导朗读。2 .学习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1)模仿表演,品悟放歌纵酒。杜甫怎样唱歌是放歌,怎样喝酒才是纵酒?动作表演预设:学生动作表演,手舞足蹈,大声唱歌,开怀畅饮,抱着酒坛
18、子喝等。(2)解读作伴,体会心情。谁和谁作伴?诗人已经还乡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诗人还没有还乡,但说正好可以和春天作伴返回家乡,表达了作者愉快、轻松的心情。(3)动作表演,入情朗读。3 .学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板贴地图,了解路线。圈出诗中的地名,找到在地图上的位置。(2)交流反馈,感知路线。看着地图说说杜甫返乡路线,感知回乡路线遥远。(相机板贴:佥【J外、巴峡、巫峡、襄阳、 洛阳)(3)聚焦即从便下,体会心情。这两句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预设:这两句诗让人感觉洛阳就在眼前,“即从便下这两个词让人感觉距离并不远,从中 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归心似箭。(相
19、机板贴:即从便下)(4)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归心似箭。4 .指导朗读整首诗。读出诗人涕泪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五)表达实践,升华情感.过渡。同学们,如果把杜甫的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剧本,一定很有意思,你想试一试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剧场。1 . 了解要素,初识剧本。(出示作业本第4题)(1)仔细观察,思考剧本由哪些耍素组成。(2)小结。剧本里,首先需要交代时间、人物、地点,还要简要叙述故事背景。为了丰富 人物的情感,我们需要给角色加上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相机板贴:动作神态语言) 3.范例引领,总结要点。(1)范例指引。为了表现杜甫的内心情感,编剧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结合例子中杜甫的动 作、语言、神态等具体说一说。(2)学生交流反馈。预设:为了凸显杜甫初闻喜讯后的激动,编剧从他的动作撩起擦去,神态满脸的泪水 以及他和妻子的对话语言描写,来体现他的内心。对话中好几个年头终于大喜之事 等词均能表达他的激动和急切。4 .发挥想象,创编剧本。接下来剧情将会如何发展呢?请小编剧们发挥想象,开始改写剧本吧!5 .交流展示,修改提升。投影展示互评,聚焦剧本里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修改提升。(六)练习巩固,作业延伸.看图吟诗。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吟诵相应诗句。1 .配乐诵读古诗,背诵古诗。附板书:2 .课外作业:小组合作演绎剧本。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便下剑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