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 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2、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 大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 的精华,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审视中华文明史,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华文化血脉。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与古代埃及文明、 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与这三个古文明相比较,能够清楚 地看出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具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百家之学”渗透着溯本求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博采众家 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
3、任的经世致用精神以及奋发图强、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等。 尤其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把“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首次系统地论述 关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儒家最早提出君 子“人格”概念,提倡敬老、救济孤独残疾、勤劳勇敢等美德以及大同理想等,这些已成为 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浩如烟海的中华文献典籍承载着延绵不断、传承发展的中华文明。习总书记对中华文献 有过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 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 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以儒学“十
4、三经”为例来作简要说明。儒家经书被誉为“经天纬 地之作”,西汉时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东汉时加孝经论 语成为“七经”。唐时礼扩为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分别为左传 公羊传毂梁传,加上周易尚书诗经,成为“九经”;后又增加论语15151521 .请简要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的妙处。(5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一一礼记中庸材料二:在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的景教、伊斯兰 教等纷纷涌入,首都长安成为夕亘赫一时的中外文化汇聚中心。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
5、会停止。 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 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当今世界是一个交流日益频繁的世界,对此,你有何思考?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 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主要特征是具有延续性”于文无据。文中只提至厂与这三个古文明相比较,能 够清楚地看出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并没有说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延续 性”。故选Bo2 .本
6、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着眼点放在当下,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分析错误。从文中第三段“儒学从 五经到十三经的发展对个人道德修养以及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 任有明确论述,在传统社会起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可知,文章大量列举儒家思 想和经典篇目,着眼点放在过去,主要是强调儒学对传统社会的重要作用。 故选Do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是需要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为“我们 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 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没有因果关
7、系。 BJ“百家之学,系统地论述了以人为中心的相关问题”说法错误。根据第二段 “尤其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把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首次 系统地论述关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问题”可知,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思想,并非“百家之学”的观点。D.“进一步增强了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将未然表述为已然。从文中“在 与时俱进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可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是 一种推测,并不是已经达成的结果。故选Co4 .C( “虽然他们也只是为了好看”说法绝对)5。“因此我
8、们完全可以推广汉服”强加因果)6 .利用互联网等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保证“原汁 原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现代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出发,设计和改良出符合 时代气息的服饰。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喜 欢上汉服。从材质上进行改良创新,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穿得起汉服。(答 出三点即可)7 . A8 .揭露了克洛德的虚伪、无耻、残忍;突出了伽西莫多悲苦无助的处境和 绝望痛苦的心情;为下文爱斯梅拉达的出场作铺垫;与爱斯梅拉达形成丑美 对比,反衬出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宽容。(一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言之 有理即可给分)9 .感激的泪:感激爱斯梅拉达在他口渴难忍
9、、求告无门时给他喂水。自责 的泪:为自己误会了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的用意而自责。悔恨的泪:为自己不 辨好坏,听信神谕教唆劫持爱斯梅拉达的荒唐行径而悔恨交加。觉醒的泪:爱 斯梅拉达的善举唤醒了伽西莫多内心的善良,让他的心灵从蒙昧中觉醒。(一点 2分,任意答3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0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改之”与“乃许”的主语是不同的,指的是“子 孙”改正了错误,“万石君”他才答应了,所以“改之”与“乃许”之间必须断开,排除A项、C项。“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意思是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带好帽子,摆出一副整 齐严肃的样子,“必冠”和“申申如也”之间必须断开,所以排除D项。句意:子孙有了过
10、失,他并不责备他们,而为此要坐偏座,对着桌案不去吃饭。 他这样做了以后儿子们就相互批评,由年长的人出面调和,袒露着身体坚持要谢 罪,而且改正了错误,他才答应了。如果有成年的子孙在身边,即使是闲居,他 也一定要戴好帽子,摆出一副整齐严肃的样子。故选Bo11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孝景”不是年号,是汉朝皇帝刘启的谥号。刘启,汉景帝后元三年,去 世,时年四十八,谥号为景,安葬于阳陵。故选C。12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石奋才学出众”“石奋不但文才学问出众”错误,由原文“无文学,恭 谨无与比”可知,万石君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慎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
11、故选Bo. (1)石建担任郎中令,遇到可以谈论的事情,就屏退旁人尽情地谈论,言 语恳切极言直谏;到了朝廷上朝见,却好像不会讲话一样。(“言”,谈论,“事 有可言”(定语后置句);“恣”,尽情地,不受拘束;“极切”,极言恳切。)(2)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中的年长的人都要跑 开藏了起来,而内史坐在车里态度自如,看来本来就该这样!”(“让”,责备;“闾里”,乡里;“匿”,隐藏,躲藏。)参考译文:万石君名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了温县。高 祖向东攻击项羽,经过河内,当时石奋十五岁,做了很小的官吏,侍奉高祖。高 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有礼,问道:“你家里
12、有什么人? ”他回答说:“石奋 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了。家里很穷。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问:“你愿 意跟从我吗? ”他回答说:“愿意尽力。”于是高祖召来他的姐姐做了美人,让石奋做了中涓,负责收受文书名帖,还把他的家迁徙到长安城中的戚里,这都是 因为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到孝文帝的时候,积累功劳他的官位已到了大中 大夫。他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慎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石奋的长子石建, 二子某甲,三子某乙,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温驯、孝顺谨严,做官都做到了二 千石。因此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二千石的官,作为臣子所能得 到的尊贵宠信竟然都集中到他们家了。”于是就称呼石奋为万石君。孝景帝
13、末年, 万石君按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按照每年中朝会的时间作为朝廷大臣参加朝会。 经过皇宫的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快走,见到皇帝的车马一定要用手俯按车 前横木表示恭敬。子孙做了小官吏,回家来拜见他,万石君一定要身着朝服接见 他们,不称呼他们的名字。子孙有了过失,他并不责备他们,而为此要坐偏座, 对着桌案不去吃饭。他这样做了以后儿子们就相互批评,由年长的人出面调和, 袒露着身体坚持要谢罪,而且改正了错误,他才答应了。如果有成年的子孙在身 边,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戴好帽子,摆出一副整齐严肃的样子。家童仆人则 应声和悦,特别谨慎小心。皇上时常赏赐饭食给他家,他一定要叩头俯身跪拜才 去吃,就如同在
14、皇上的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非常地悲痛。子孙遵从教导,也 像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借孝顺谨严闻名于各个郡国,虽然齐、鲁各位儒者品行 质朴,也都自认为赶不上他。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善讲儒学而获罪。皇太 后认为儒者文饰过多而质朴欠缺,如今万石君一家言语不多却能身体力行,就让 他的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石建年老白了头,万石君还健 在。石建担任郎中令,遇到可以谈论的事情,就屏退旁人尽情地谈论,言语恳切 极言直谏;到了朝廷上朝见,却好像不会讲话一样。因此皇帝就亲近、尊重他, 以礼相待。万石君迁居到了陵里。内史石庆喝醉了酒回来,进入外门时没有下车。 万石君听说了这件事,不吃饭。石庆很恐
15、惧,袒露着上身去请罪,没有得到许可。 全宗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袒露上身前去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 进入乡里,乡里中的年长的人都要跑开藏了起来,而内史坐在车里态度自如,看 来本来就该这样!”说完就吩咐石庆走开了。 以后石庆和众位子弟进入里门, 就快步走到家中。万石君在元朔五年中去世。14 .【答案】B【解析】“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 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 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15 .【答案】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 表达诗人愉
16、悦的心情。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 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 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一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6 (6 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7 .D (3 分)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
17、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很多人很熟悉二十四节气歌, 用“耳熟能详”合适。第二空:“遵循”,遵照。着重在“循”,指依照正确的思想、言论去做。 “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常用在表述对共同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 规程、公约等的态度。语境为“基本准则”用“遵循”更合适。第三空:“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 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以进一步证实或 加强主句的意思)。结合后文“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 可知用“尽管”更合适。第四空:“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不绝如缕”, 比
18、喻事情极其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这里修饰农耕文化,用“源远流长” 更合适。故选Do18 .A (3 分)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括号前面内容“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的时代”,以 及后文“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来看,“脱钩”的施动者应该 是“我们”而非“二十四节气”;“似乎” 一词应该修饰“有了”,而非修饰“二 十四节气”。综合来看,选A更恰当。故选Ao19 .C (3 分)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一处是“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属于介词误用,使得全句没 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一处是“壮大和培育”语序不当,不
19、合逻辑,可改为“培育和壮大”。只有 C项修改正确。故选C。20 . (6分)山楂只作为一种野果山楂的含糖量比苹果、梨高得多所以山楂 吃起来酸多于甜(每处2分)(答题卷:每小题15个格子)21 . (5分)参考答案设问,引起读者对山楂的酸的思考;(1分)递进句式使句子的语义更进 一层,质疑的意味道更浓;同苹果、梨作比较,强调山楂的酸味重;(2分) 使用俗语“酸倒牙”,贴近生活,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山楂之酸。(2分) 22.【解析】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审读材料的关键有两点。第一点,解读三则材料。材料一:天下万物能一同 发展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施行而不相互矛盾。材料二:唐时的长
20、安兼容并蓄,成为炬赫一时的中外文化汇聚中心。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第二点, 立足当下,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考生在思考时,必须在理解三则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不能脱离材料,随意发 挥。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兼容并蓄,总体来看,材料强调世界的多元性,要胸 怀天下,放眼世界。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需要兼容并蓄、 包容多元,这样才能共同发展,更好发展。考生要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回望 历史,立足当下,然后立意写作。行文上,可以回顾历史,明确中华文明的兼容并包的特点,然后列举相关事 例进行证明,分析兼容并包的价值;接着联系
21、当下形势,明确兼容并包在当下的 意义;最后可以发出呼吁。立意:1 .文化包容促交流,世界多元赢发展。2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3 .交流方互鉴,取长且补短。4 . 4.包容多元文化,保持文化活力。例文:华夏文明兼容并包,交流繁花共迎暖春日月忽其不淹,春与秋其代序,中华民族已走过五千多年漫漫长路。大潮滂 滂,淹不没中华文明;大火燃燃,烧不断华夏脊梁。文明之炬千载传承,唯我华 夏举世无双。几经荣辱,几历风霜,时至今日,我们深知,支撑我们脊梁、给予 我们不竭动力的正是那份刻在血脉中的文化自信与包容。海纳百川,更为百川提供滋养。忆往昔,唐朝吸收世界多元文化,让中外文 化在这片包容开放的土地上落地生
22、花;更有文成公主进藏联姻,将唐朝劳动工具、 艺术与文化纷纷带进吐蕃。时至今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仍留存着唐三彩骆驼载乐 俑,让胡汉文化融合得以见证。看今朝,教育家叶嘉莹海外授课,让诗词文化浸 润万家。华夏于飞,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传承不息,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熠熠生 辉。世界文明本多姿多彩,人类进步需互学互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 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 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知行合一, “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杨保筠说:“文 化的求同存异包括了包容、共生、吸纳、融合的过程。
23、中国的春节在东南亚一些 国家就完成了包容融合的整个过程,比如春节在印尼不光是华人的节日,也是当 地的法定假日。”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的发展。关注本土,外国人 汉字书法大赛在深圳举办,搭建起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以语言文化为桥,让更多 人了解全面立体、开放真实的中国。文化之所以灿烂辉煌,就在于包容了各色各 样的文化,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发展,绵延不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广泛认同的当今社会,互鉴交流更是大势所趋。互 鉴交流能促进彼此了解,拉近不同国家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互信互谅, 达成发展共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曾被援助物资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的标语感动,也在其他国家处于危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凉山州 宁南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