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期中试题答案.docx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期中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期中试题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期中试题答案1. 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后世的建筑”扩大了范围,依据文末“孟子的这个天人合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北京的故宫, 其核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其建筑 风格都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理念,其精髓就是天地人和”可知,原文中专门指“太和殿、 中和殿日坛、月坛等二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8. “论证中国古人重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的缘由”以偏概全,第二自然段引用老子、孔子的话是为 了论证“它(天)的含义有一个演化过程”。第三、四自然段引
2、用老子和荀子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古代“天 人合一”思想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五、六自然段两处引用是为了论述“历朝历代的思想家们都重视 探讨天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原因及其影响。故选Bo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A. “西方哲学重视生,中国哲学重视分”错误,根据“西方哲学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二分、主客 对立,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则主张生生不息、天人合一”可知,应是西方哲学主张“分”,中国哲学主 张“生二B.“所以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错误,原文“推天道以尽人事”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尽人 事,听天命”带有宿命论,选项曲解文意。C. “始终秉承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错误,原文的表
3、述是“人类文明早期,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对大自然 怀有畏惧之心,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其中“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属于唯心主义, 所以“始终秉承着朴素的唯物主义”以偏概全。2. A (A.影子教育”导致了 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说法错误,结合材料 一第一段“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孩子们很多课余时间,也交 给了补习机构双减意见出台,也是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可知“影 子教育”不是“唯分数” “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原因。)D (A. “只要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就能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错误,表述绝对。根据原文,
4、要 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还应“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B.疯狂培训的危害极大也给孩子带 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会透支其身心健康”曲解文意,“给孩子带来压力、危害其身心健康”的是“家 长教育焦虑症C.双减政策落地后”缩小范围,应该是双减前后”。)3. 政府层面:对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对疯狂补习的危害认识不深刻,招生与教育政策客观造成了 “名 校壁垒”和“学区壁垒二学校层面:学校发展不均衡,在校教育质量不高,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 家长层面:过度看重分数的高低,对孩子期望过高,违背学生身心成长的教育规律。4. D (“饱受磨难的新人形象”理解有误,从梅正山过去的经历来看
5、,“饱受磨难”体现并不明显。)以此为题,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奋心和阅读兴趣。“焰火” 一般是在晚上燃放,而本文却在白天燃放, 这样就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照应了文末梅正山用烈酒燃烧木楼、给其他人报警的情节。 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歌颂了梅正山和老魏舍己救人、不畏牺牲的“焰火”般的高贵品质。5. 社会环境描写:将人物置于特殊的历中背景之下、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故事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正是国共两党斗争激烈之时,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故事。通过正面描写(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来塑造其形象。小说以全知视角通过回忆的方式,介绍了梅正山的过去,又通过人物的具 体行动、语言刻画了梅正山一心向
6、党、舍己为人、为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高贵品质。通过对比描写来表 现梅正山的形象。区委交通员小于被捕后经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最后叛变,这与梅正山为保护同志而不 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行动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凸显了梅正山舍己救人、不畏牺牲的革命者形象。6. B本句意为:太平兴国二年春天正月,太祖皇帝亲自在礼部主持考试选拔举人,当初太祖到洛阳,张齐贤以 平民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逐条陈述十件事,其中有四件符合太祖的意思,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 太祖发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洛阳”是“幸”的宾语,“张齐贤”是后句的主语,应在二者中间断开,排除AC。“其余”修饰“策。是“皆善”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7
7、. A (A. “宋代时,中乡试称及第出身错误,乡试并非“及第”,只有殿试一等进土成为进土及第。乡 试考中应为举人出身。)C (C. 寇准当着二府大臣的面指出太宗的这个错误”错误,根据原文“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 是切责沔”可知,这个错误并非太宗的,而是王沔包庇亲弟的错误,故而太宗切责王沔。)8. (1)寇准曾在宫殿之中上奏事情,他的话不符合皇帝的心意,太宗生气地站起来(想离去),寇准就 拉着太宗的衣服请他重新坐下,事情有了决断他才退下。(“奏事殿中”:调整语序,“在宫殿之中上奏事情”;“合。符合;“辄工就;“引”,牵,拉,拽住;“乃”,才。)(2)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把他杀掉。不这么做,
8、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因力趁机;“不”否 则,不这么做;“若属”,你们这些人;“为所”,被)B (“比喻”错误,“大瓢贮月归春瓮”是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诗人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 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 在水瓮里。没有比喻。故选B。)9. (1)虽然谪居海南,但仍不改往日气度,依旧乐于煎茶品茗,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豁达情怀。(2) 最后一联中,诗人说自己饮茶难禁三碗,就在这月夜中,听着海南岛荒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意境凄凉惨淡,可见诗人被贬边地的寂寞无聊之情。解析:由诗歌注释一 “诗人流放于海南僧州”
9、可知诗人的处境,是流放之身,且是流放海南僧州这一偏远 之地;由诗歌标题“汲江煎茶”可知诗歌内容,是写诗人汲江煎茶的过程,从诗中来看,这首诗生动细腻 地描写了诗人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生活琐事,但在诗人的笔下 却显得诗意盎然:如汲水,诗人是亲自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如舀水, 诗人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如煮茶,诗人用小水杓 将江水舀入煎茶的陶瓶里,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如斟茶,茶水泻 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如喝茶,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下学 期期 期中 试题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