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docx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亭集序王羲之【教学目标】1 ,了解时代背景;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全文。2 .通过文段梳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3 .体会作者感情变化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重点】通过文段梳理,资料解读,理解乐、痛、悲的含义。【难点】正确认识和分析作者的人生观和生死观。一、导入兰亭集序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从它流传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它早已成为了众人追捧乃至都想得到拥有的宝物。它诞生之后,一直在绍兴平水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一直传 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智永无后,就把它传给了徒弟辩才和尚。它的劫难开始了。此前,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想用重金购买,但被王家屡次拒绝。到了辩 才和尚手中,唐太宗
2、实在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他派出大臣萧翼找辩才和尚下棋,成为 好友。后找到机会,趁其不备,将兰亭集序书法偷走。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 ,据说兰亭跟李世民一起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 里了。但五代十国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后人盗墓昭陵,没有找到。还有说,它在夫妻皇帝 合葬陵基乾陵(武那么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面。(欣赏书法)兰亭集序不仅书法瑰宝,更是一篇上乘佳作。文字灿烂,自辟径蹊,绘景抒情,评 史述志,令人耳目一新,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的智慧哲理,依旧照亮后人。 请我们一起走进魏晋,走进兰亭,走进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二、研读(1) 课题兰亭集序中,你能读到哪些信息?(1)集会地点是在
3、兰亭。(2) “集”既是文人雅士的集会,也是兰亭集这一诗文集。(3)这是一篇书序。【有关“序”书序一般要交代写序的缘由,所序之书的内容、体例、作用及写序者的意图。本文虽 是一篇书序,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2,速读课文,找出分别写兰亭集会、写诗文集、“借题发挥”的段落。.(1)1、2段写集会;1、4段写诗文集;(3) 3、4段是“借题发挥二3梳理情感变化:在每一局部找出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4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一一记会第二局部(第3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一一慨叹第三局部(第4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明义5 .读第三段,(1)作者
4、因何而痛?先删:先删去整个中间局部,只保存开头结尾。“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况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痛的原因:人生短暂、终将死亡。后补:补上除“或或”外的局部。“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J本句主语:其一一“人”,从“欣于所遇”一一“所之既倦”。表现的是:人的内在欲望永不满足。再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本句主语:向之所欣已为陈迹。表现的是:赏心乐事短暂不永。(2)本段开头作者为何不把主语写成“我”,而要写成“人” ?真正风流的人有深情。但因其亦有玄心,能超越
5、自我,所以他虽有情而无我。所以其 情都是对于宇宙人生的情感。不是为他自己叹老嗟卑。桓温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他是说“人何以堪”,不是说“我何以堪? ”假使他 说:“木犹如此,我何以堪”,他的话的意义风味就大减,而他也就不够风流。 一一冯友 兰论风流(3)六十年代中期,郭沫假设先生曾发起一场关于兰亭真伪问题的大讨论,他认为 字体、文本都不是王氏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突然转为悲哀,是悲得太没有 道理。你认为呢?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说:“后来我便吟诵一位古代诗人的诗篇,我觉得好似窥 见了自己的心。我啊,已经饱尝了种种痛苦!唉,在我之前的人难道就已经如此不幸了吗? ”6,读第四段(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 教案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