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摄像基础知识.docx





《第2节摄像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摄像基础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节摄像基础知识2.1风格及流派摄影师所处的国度、时代不同,他们之间的个性、爱好、修养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 的摄影风格。有的追求淡雅,有的强调浓重;有的善于细腻,有的偏爱粗暴;有的侧重静态 构图,有的擅长运动镜头。在摄影风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摄影流派。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现 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G.梅里爱为代表,主要 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开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 片两种片种。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 实派。绘画派
2、 绘画派摄影追求电影的绘画性和假定性,把电影画面看作是“活动的绘画”。他 们注重借鉴绘画的构图原那么,讲究画面的整体布局,构图严谨、完整,即使是运动镜头,也 很注重对象的位置。在光线处理上,虽尊重自然光源的真实效果,但又往往从特定的剧情内 容出发,充分运用光线的假定性和装饰性。对人物用光,注意主、副光的配合,用轮廓光突 出人物,用装饰光修饰细部。这种摄影流派,还十分重视继承本民族的绘画传统。如苏联摄 影学派,强调对俄罗斯绘画传统,特别是19世纪巡回画派的借鉴;墨西哥摄影学派的作品 里很明显可以看到墨西哥传统版画的风采。绘画派创作了许多优秀影片,从造型来说,具有 很高的审美价值。纪实派 第二次世
3、界大战后,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开始,逐步形成同绘画派截然不 同的纪实派摄影。它强调遵循逼真性的电影美学原那么,力求画面的真实感、自然感和生活化。 因此,在画面结构上,它不拘泥于均衡、和谐等一般的构图原那么,较多运用不规那么的、开放 性的画面布局,以唤起观众在生活中的实际感受,而且采用大量的运动镜头,形成纵横自如 的多层次、多景别的镜头结构。有时,事先不精确设计镜头,而运用新闻纪录片常用的采访 摄影或多机摄影,以获得一幅幅逼真的生活图景。在光线处理上,纪实派强调画面中固有光 源的真实再现,不墨守几种基本光效,也不追求肖像光的精细雕凿,而重视环境光整体气氛 的逼真感。由于多采用实景拍摄,布光方法
4、大多以自然光为主,只是适当用人工光辅助,在 总体造型上,纪实派总是力图在画面上不留或少留下摄影的痕迹。60-70年代,这一摄影 流派在国际影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绘画派和纪实派产生于不同的年代,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有着各自不同的 美学追求。但它们又是相互促进、相互突破、交错开展的。电影摄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它也必然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 展及新电影技术的逐步发现,不断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它的技术手段越完备,艺术手段也越 丰富,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外景摄影利用自然环境或实地景物进行的电影拍摄工作。习惯上也称为“拍外景”。故事片的局部 场面,根据影片情节的需要,安排在事先
5、选定、具有典型特征的自然景色或稍作人工修饰的 实景中拍摄,以求富有真实感和时代气息。一般在制片厂内搭置露天场地布景,进行“户外” 摄影的,不称为外景摄影。外景摄影主要利用自然光,并辅以人工照明。用作辅助光的外景 灯具,必须能提供相当大的有效照度,光色应与日光相接近,这对拍摄彩色片尤为重要(见 电影摄影艺术)。内景摄影在摄影棚内搭置布景,利用人工照明进行的电影拍摄工作。一般故事片,内景摄影占相 当比重。内景摄影具有明显的有利条件:不受天气、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装有 空调的摄影棚,为演员提供适宜的室温,解除冬天拍摄夏天戏或夏天拍冬天戏的困难。自 有声电影问世以来,摄影棚的设计和建造,一般都
6、严格注意声学技术的应用,使其既隔绝外 界噪音的干扰,又在棚内构成适宜的声场分布和混响,以适应拍摄时采用同期录音工艺,并 保证声质优美、清晰的录音效果。在内景摄影的条件下,照明、特技、烟火等工种,比较 容易从技术上控制,创造出所需的环境气氛和视觉效果。摄制组可以就近得到厂内各部门 的支援和配合,能有效地保证按计划完成。内景摄影也有其不利的方面,例如,搭置布景耗 资大,制作费时,带来增加制片本钱、延长拍摄时间等问题。内景摄影对某些场面的处理, 包括布景、照明等,容易显露人工痕迹而缺乏真实感。因此,60年代以来随着电影器材的 进步,不少导演为了追求场面真实,走出摄影棚,更多采用实景拍摄方法。实景摄影
7、指不搭任何布景,在事先决定的真实景物中进行影片的拍摄工作。一般现实题材的影片, 适于采取实景(或在实景基础上稍作人工修饰)拍摄,可使影片中出现的场面富有真实感和 时代气息。从制片管理角度看,实景拍摄,不必搭置布景,可以节约制片本钱,加快摄制进 度,但对器材的使用和技术的处理有较复杂的要求,因为有些室内实景(如卧房、办公室、 车厢、船舱等)空间很小。拍摄所用摄影、照明器材都须具有小巧、轻便、高效、灵活等特 点。拍摄角度摄影机的位置与表现对象位置之间的角度。它代表着观众的视角。任何物体,在空间都 占有一定的体积和位置。人们观察物体时,在视线与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角度。电影借助 摄影机来展现、表现对
8、象,摄影镜头代表着观众的眼睛,因此角度和方位,在电影创作中是 十分重要的。电影画面中,不仅有距离的变化,而且有角度的变化。这种角度,从纵向来说, 有平角、仰角、俯角;从横向来说,有正面、侧面、斜面。灵活多变的镜头拍摄角度,是电 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特别是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拍摄角度赋予被摄对象以不同的 外部形状,决定着画面的性质。它是电影艺术表现性格特征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既可表现 电影艺术家的独特感受,也可赋予拍摄对象以性格色彩。俯摄摄影机从高处向下拍摄的一种方法。俯摄表现浩大的、视野开阔的场景,有其独到之处。 电影中常借此鸟瞰景物全貌,以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地点。用这种角度拍摄人物的
9、卑下、 悲惨境遇,能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将俯摄镜头与仰摄镜头结合在一起, 能获得褒贬鲜明、比照强烈的艺术效果(见电影摄影、电影摄影艺术)。仰摄摄影机从低处向上拍摄的一种方法。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物,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 大、雄伟。用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视线,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由于透视关系, 仰摄使画面中水平线降低,使前景和后景中物体的高度比照发生变化。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 出,被夸大,甚至投影在天空的背景上,仿佛临空而立,具有压倒一切的气势;人们根据自 己的生活经验和视觉感受,具有向上瞻仰的感觉,从而产生尊崇、敬仰甚至畏惧的心理。影 片中常用仰摄镜头制造歌颂英雄人物或敬
10、畏某种对象的效果(见电影摄影、电影摄影艺术)。摇摄电影摄影机向上下或左右摇移的摄影方法。用以表现剧中人(或引导观众)环视周围事 物、纵览场景全貌,或根据电影场面调度的需要,介绍被摄对象之间的联系。在摇摄中,摄 影机一般放在一个固定的轴心上自如转动。这样拍下来的镜头既可摄一个运动中的对象,又 可表现摇摄的全景,称摇镜头。它不通过剪接而可起到使画面内容发生变化的作用(见电影 摄影、电影摄影艺术)。移摄把电影摄影机放在移动车或升降机上,对被摄体作推近、拉远、跟随、横移或升降运动 的摄影方法。推近或拉远,变化拍摄距离,可使观众缩小或扩展观察范围;摄影机跟随运动 着的对象拍摄,可使观众的视觉距离保持不变
11、;摄影机以水平运动横移,或以垂直运动升降 拍摄,可向观众展示广阔场景。移摄方法可在不变换镜头情况下,给观众以连贯而又有变化 的视觉形像(见电影摄影、电影摄影艺术)。跟镜头乂称跟摄。电影摄影机跟踪运动着的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的摄影方法。它可造成连贯流畅 的视觉效果。跟镜头始终跟随拍摄一个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象,以便连续而详尽地表现其活动 情形或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一般来说,跟镜头分跟摇、跟移、跟推。但它与移动镜头有 区别,跟镜头强调的是“跟“,而移动镜头拍摄的距离那么时有变化,能给观众创造出连贯而有 变化的视觉形像(见电影摄影、电影摄影艺术)。推拉升降摄影镜头的运动方式。推拉镜头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
12、,对着人物或景物推近或拉远 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近时,被摄体的主要局部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 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摄影机向后拉远时,画幅中的被摄体从一局部逐渐扩展到整体周围, 使观众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升降那么是把摄影机放在升降机上,对被摄体作升降运动 的摄影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向观众展示较为广阔的场景。推、拉、升、降的拍摄方法,主要 是运用摄影机镜头的运动,改变拍摄的距离和角度,从而给观众以连贯而又有变化的视觉形 像(见电影摄影、电影摄影艺术)。画面电影最小的构成单位、映现于银幕上的活动视像、一幅幅电影摄影的构图。画面有长有 短,但都要在银幕上持续一定时间。因此,由许多
13、画格构成。画格是胶片上静止的影像。电 影是运动的艺术,电影构图不同于绘画、照相的构图,它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变化的。 但在一定时间内,拍摄对象又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这就构成了电影画面。当摄影机从同一角 度拍摄同一镜头时,景物不变,但如人物运动,画面构图就起变化,如果摄影机是在运动中 拍摄,画面那么会不断变换。电影的画面构图,是指画面事物的结构、组成、比较、联系和章 法等。它用以确定画面中各个组成局部的相互关系,将观众的视觉引向主体。构图上常见的 规律是人物的宾主呼应、景物的虚实藏露、线条的简繁参差、色调的浓淡轻重等。质感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段,使塑造形像显示出的各种物体所固有的物理特质,如软硬、
14、轻重、 粗细、糙滑等。摄影师运用光线、色彩、线条、明暗等造型手段,使所摄影像不但与原来人 物或景物相象或接近,而且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皮肤、服饰、家具、器皿等作为物质属性的 不同特点。例如皮肤质感可以显示角色年龄、职业、经历,特别是表现人物的气质。胶片的 感光特性(尤其是宽容度、颗粒度和感色性等)、照明光源的色温及亮度变化、摄影曝光的 准确程度以及洗印加工中的影调还原情况等,都是影响质感准确表达的因素。在彩色摄影中, 常因配光校色的误差,影响到人、景、物的质感表达。纵深感根据透视原理在画面中表现出的空间深度。它给人以深远的感觉。电影创作中,选取和 加工外景,设计和搭置布景,都要为未来镜头画面提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像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