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docx
《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二)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 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数字人文方
2、法是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它以人文主义为灵魂,以计算机技术作 为路径,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地图等数字方法,延伸人文学科研究的时空范围和纵深程度。数字人文方法是 一个具有“跨越”意义的方法,它不仅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跨越了理论与实际的界限。数字人文方法 的使用强调合作性原则、生产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包容性原则;数字人文平台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性质,一 反传统人文平台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强调社交性和交互性,皆预示了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发展趋势。这对 于深化社会学研究和优化社会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多重启发意义。数字人文方法可以实现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深度融合。当前社会学研究方法大
3、致是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二分天下。一方面,数字人文方法可以满足量化研究对“量”的要求。大规模的数据库、语料库或共时性的数 据流为定量研究提供充足的样本量,甚至省略抽样过程直接对总体进行研究。毋庸置疑,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较 传统的数据研究效果会得到一定提升,更便于研究者从中发掘规律、趋势和反常事件。它带来的改变绝不仅限 于此,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遵循研究假设、建立模型、验证假设的研究步骤,但大数据方法的介入使得研究对 假设和模型的依赖有限,数据遵循自己的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可能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另 一方面,数字人文方法也可满足质性研究对“意义”的探求。已有研究表明许多质性数据往往只
4、需要进行简单 的可视化处理,就足以解释其隐含的重要现象与规律,一反数字技术只适用于定量研究的固见。强调体验的田 野调查法有其局限性,在对田野日记的收集、解释和分析中往往囿于研究者的主观视角。在数字人文方法的帮 助下,原始作品将被上传到网络中并进行传播,其他研究者可以在原始文件之上不断地添加、修改和混合,大 量细节不断被发现,直至展现出一幅完整的社会图景。数字人文方法可以促进研究成果可视化呈现和数字化表达。数字人文方法也给予文献研究以技术支持,研 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由选择对文献进行“细读”或是“远读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量化分析,研究者不再 苦恼于难以消化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这不仅会提高文献阅读的
5、效率,那些依靠细读无法获得的文本之间的关 系也会浮出水面。同时,深层制图是数字人文方法的一种新兴实践,它参考了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深描”一 词。“深描”强调理解行为必须将其置于其所在的丰富具体的背景中,描述行为不能离开对这些背景的细致说 明。深层制图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制图平台相结合,物理景观被细分为多个图层,每一图层之间关系相刘诗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表现了平和淡然、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6. (6 分)(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楼妇(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评分参考:
6、每空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9 分)(3 分)A18. (3 分)B19. (3 分)A(一)(11 分)(6 分)示例:都会呼出的液滴属于近距高传播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较少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 (5 分)示例:应选择通风管道彼此不连通的酒店作为隔离酒店,并做好通风管道的消杀工作。因为病毒能以气溶胶形 式通过通风管道传播。评分参考;写出建议给2分,写出原因给2分,句子简沽流畅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四、写作(60分)22. (60分)参考2021年高考评分标准互勾连。研究视阈得以在宏观与微观、表面与深层之间游走,数据也可以在多维空间内流动,地图间呈现出的 关系与差异也可成为一项新的研究问题。可视化也是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已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它是利用计 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聚合和提取,将其转换为图形、表格和图表等形态的一种方法。可 视化数据本身具有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可以丰富研究成果的视觉呈现。(摘编自朱兴涛宋梓萱数字人文方法推进社会学研究创新)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字人文方法是一种跨越不同学科、跨越理论与实际界限的新兴的人文
8、研究方法。B.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可以省略传统量化研究的抽样过程,直接对研究总体进行研究。C.质性数据往往只需要经过可视化处理,就可以显现出其隐含的重要现象与规律。D.可视化以其数据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成为数字人文领域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来论证数字人文方法对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脉络清晰。B.文章介绍的田野日记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明数字人文方法能够适用于质性研究。C.文章比较了 “远读”与“细读”的文献阅读效率,表明前者比后者的作用更大。D.文章解读“深描” 一词,有助于读者理解“深层制图”这种方法的相关特点。3 .根据原文
9、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传统人文平台相比,数字人文平台将呈现出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趋势。B.数字人文的价值就在于使数据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较传统数据研究得以提升。C.数字人文方法在使用上更加灵活,不再遵循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的具体步骤。D.在数字人文方法帮助下,研究者都可以对上传到网络的原始文件进行处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年来,人们看到,不毛之地变成绿洲,黄土高原披上绿装。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 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森林是陆地
10、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底,全国森 林面积2.2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 1 %,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森林植被碳储备量91.86 亿吨,“地球之肺”发挥了重要的碳汇价值。谈到森林与碳汇、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国家林业和 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解释道,国际社会所谈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 1%,森林蓄积量达到 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
11、础。到203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 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中国在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的同时, 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摘编自植树造林,为世界增绿降碳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1月06日)材料二: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水草丰沛的皇家猎苑,清末实行开围募民、垦荒伐木,加之连 年战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为高原荒丘,林草植被稀少。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立, 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干旱瘠薄沙地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仅有8%。面对造林的 失败,塞罕坝机械
12、林场摸索总结了高寒地区全光育苗技术,为全场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攻克造林技术难关,探索出幼苗保堵、防寒越冬等一整套的造林技术,进一步提升造林成效。 三年来,累计完成攻坚造林10.1万余亩,平均造林保存率95%以上。塞罕坝机械林场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 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在调整资源结构、低密度培育大径材、实现林苗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全 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林场转入营林阶段以来,累计抚育森 林258万亩次,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摘编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材
13、料三: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右玉,荒凉的沙地曾经随处可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70多年来,每年春 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义务植树,促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的有力、有序开展。随着生态 环境不断向好发展,植树复绿的“路线图”也在顺应当下实际不断更新,进入21世纪,全面加快了林业建设 由“绿”变“富”步伐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种下的沙棘苗,已经逐渐长成繁茂的沙棘林。沙棘产业不仅 带动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农户继续参与到绿化中去。如今的右玉已经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 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而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右玉还建成一批 生态观光旅
14、游景区,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沙化严重地区,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山西唯一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质量 的持续改善,增强了右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右玉人民拥抱了更美好的生活。(摘编自姚亚奇 杨珏山西右玉荒漠化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在大漠荒原遇见绿水青山光明日报2022 年04月12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新增绿化面积贡献比例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在森林资源增长等方面取得了 卓越的成就。B.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碳汇”一词,国际社会上是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并存储在森 林
15、植被和土壤中。C.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带的塞罕坝退化为植被稀少的高原荒丘,这与近代以来清政府实行的政策以及战争等人 为因素密不可分。D.右玉处于沙漠风口地带,到处是荒凉的沙地,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现在已经发展起各种森林文化 旅游产业。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并稳中有降,需要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为此我国已 经做好发展规划。B.材料二中,塞罕坝机械林场不断提升技术,造林成活率已由8%提升到95%,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塞罕坝已 成为中国生态修复的典型。C.材料三中,右玉将大漠荒原变成绿水青山,增强可持续发展
16、能力,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践行了 “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D.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介绍了塞罕坝、右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展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6 .塞罕坝与右玉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守护着灵魂上路王充闾踏上这片土地,我完全认同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评语:长汀是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在这里,我除了饱 游佚看蕴涵着典型的客家文化精髓的街衢、建筑,还有幸亲炙了瞿秋白烈士的遗泽,浸染于一种浓烈的人文氛 围。秋白同志被捕后,囚禁于国民党第三十六师
17、师部。这里,宋、元时期是汀州试院,读书士子的考场;数百 年后倒成了一位中国大知识分子的精神炼狱。而今庭院萧疏,荒草离离,唯有两株黛色斑驳的古柏傲立在苍穹 下,饱绽着生命的鲜活。它们可说是阅尽沧桑了,我想,假如树木的年轮与光盘的波纹有着同样的功能,那它 一定会刻录下秋白的隽雅音容。囚室在最里层,是一间长方形的木屋。推开那扇油漆早已剥落、吱呀作响的房门,当年的铁窗况味宛然重 现。简陋的方桌、板床,几支毛笔、一方端砚,刻刀等都原封未动地摆放着。环境与外界隔绝,时间也似乎凝 滞了,一切都恍如隔世,一切却又好像发生在昨天。刹那间竟产生了幻觉:依稀觉得主人似乎刚刚离座;一眨 眼,又仿佛瞥见那年轻、秀美的身
18、姿,正端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多么想,拂去岁月的烟尘,凑上前去, 对这位内心澎湃着激情,用生命感受着大苦难,灵魂中承担着大悲悯的思想巨人,作一番近距离的探访和恣意 的长谈啊!然而,覆盖了整个墙壁的一组组图片绝笔诗、就义地、高耸云天的纪念碑都在分明地提示着: 哲人其萎,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当中华民族陷于存亡绝续的艰危境地,他怀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的宏愿,走出江南小巷,纵身投 入到革命洪流中去。事业是群体的,但它的种种承担却须落实于个体,这就面临一个角色定位的个人抉择问题。 尽管就气质、才具与经验而言,他未必是最理想的领袖人选;但形格势禁,身不由己,最终还是负载着理想的 浩茫,“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东北三省 教研 联合体 高考 模拟 检测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