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二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本试卷分I、II两卷,总分值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总分值9分,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开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 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气势磅礴、博大精深,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蕴 含其中。C.余光中先生对作品 精益求精是出了名的,从学于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在创作和学术 上,他简直严谨到了执拗的地步。D.在我的印象中,小城这条街人气特旺,平时总像赶庙会似的热闹非凡,即使雨雪
2、天气也 人来人往,不绝如缕。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 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 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语境中用来陈述“优秀传统文化”,使用恰当。B项,“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语境中用来陈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使用恰当。C项,“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语境中指余光中先生对创作的态度,使用恰当。D项
3、,“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消沉微弱、时断时续。语境中用来形容 街道人多,使用不当。应选Do【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 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 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 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 内容重复。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持续升温,截至到目前,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将 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4、常有创意地加了牛奶和糖。那甜甜的糖、浓浓的奶和鱼头汤的混合物”,下文提到“我”“多 年以后,我成家立业,并已为人父,而对各种食材的任性搭配和大胆尝试,仍是我与小儿居 家生活中重要的乐趣,那也是母亲留给我的好东西之一”,由此可知,母亲留给“我”的是 对各种食材的任性搭配和大胆尝试;如上文提到母亲带“我”喝可乐吃跳鱼的内容,作者说“母亲的日常生活充满即兴节目,母 亲的日常生活同样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浪漫,而且,她的浪漫都是原创,信手拈来,既草根, 又大气” “草根式的浪漫,百无禁忌的想象力和行动力,那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日常的幽 默感”,结尾提到“我”“在某个瞬间,当我带着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即
5、兴的节目 就像我妈妈曾经为我创造的那样一一我才真正地意识到,我头脑里的有些内容,是她在 尘世上留下来的不多的东西”,由此可知,母亲留给“我”的是草根式的浪漫,百无禁忌的 想象力、行动力和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日常的幽默感,这些让“我”感受到新奇和快乐;如 上文所提到的母亲的烹饪、母亲带我喝可乐、母亲病床上的表现,这些内容让我们感受母亲 对儿子的爱,对生活的爱,这也是母亲留给作者的东西。第n卷(非选择题 共6。分)四、(总分值20分)13 .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1)故木受绳那么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o (荀子劝 学)(2)万里悲秋常作客,o艰难苦恨繁霜鬓,o (杜甫登高)(3)
6、别有幽愁暗恨生, O银瓶乍破水浆迸,O (白居易琵琶 行)(4)乱石穿空,, o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答案】 .金就砺那么利 .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百年多病独登台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砺”“知”“潦.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 密。我以为, 是讲学问还是做事业的人,要抱有一种“无所为而为”的精神。 把自己所做的学问或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 失,
7、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不 讲究这两层,社会必趋于腐朽。【答案】 .无论.都.才 .如果【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于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熟练掌握常见关联词语的知识。 例如关联词语的搭配、关联词语的关系,关联词语如何运用等。对于此题,可以通读一遍, 然后考虑再从局部考虑前后分句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前后的顺畅。分析句子“讲学问还是做 事业的人”和“抱有一种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无所为而为” 的精神,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而且这种结果不以条件为依据,所以应 选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无论都”;再分析句子“把自己
8、所做的学问或事业 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和“可以有一番真正 的成就”前后的关系,“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这一结果的实现,必须做到前边的条件, 且这种条件往往是唯一的,所以应用表条件关系的词语,符合前边条件出现后边结果,用“才二”不讲究这两层” “社会必趋于腐朽”这两句话是一种假设关系,前句是假设情况, 后句是可能出现的结果。所以应用关联词“如果”。【点睛】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使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
9、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 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 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 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四、不要滥用关联词。五、(总分值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2021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
10、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 务孺子牛、创新开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上奋勇前进。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辛年新气象,牛年做牛人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百年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展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我们更需要继续砥砺“牛精神”。在我看来,辛丑年对于我们高中 学生来说就应当是辛苦年一一唯有如牛般辛勤耕耘,践行“三牛精神”,方能让我们的生活、 学习呈现新气象。疲惫的时候,看看田野里那头脚踏实地的老黄
11、牛吧!“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J它埋头耕地不问前程,汗流狭背只行好事。古 往今来,无数老黄牛演绎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故事:王羲之练字墨池,马克思著资本论 呕心沥血,矮个子邓亚萍数十载挥拍如雨身边的同学,我看得到你灯火阑珊处孤身伏案 的孤寂,我听得到你考场失意时郁郁寡欢的委屈,可老黄牛用坚韧身躯与不屈的脊梁告诉我 们: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迷茫的时候,做一头拓荒牛吧!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拓荒牛作为标志性建筑,屹立在中国政法大学、深圳市委,屹立 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正日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时代需要创新,从共享单车到“互联 网+”,从“天问一号”到“嫦娥五号”无不在彰显开拓创新的重要性。学
12、习何尝不是 如此?不破不立,在高考到来之际,我们要像拓荒牛一样低头拱背,奋力向前,永不服输, 永不气馁,如此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自满的时候,请记得你还是一头孺子牛!习总书记说:“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 青年”因此,当我们小有进步时,想想用生命坚守扶贫初心的时代楷模黄文秀,想想张 开双臂守护祖国山河的英雄团长祁发宝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个他们在替我们负重前 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我们将又一次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祖国召唤我 们、需要我们做出抉择时,我希望大家铭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衷,去选择奉献的 事业一一孺子牛的事业。不满足于自我,不迷
13、恋于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无数的孺 子牛!歌德说:“你假设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J同学们,让我们做一头 辛勤耕耘的老黄牛,脚踏实地;做一头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奋力前行;做一头无私奉献的孺 子牛,肩负使命,去实现你我的人生价值!“辛年”新气象,牛年做“牛人”。希望我们能在牛年抑足“牛劲”,砥砺前行,去续 写国家的也是个人的辉煌。【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那么材料作文。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是鲁迅先生关于“中国脊梁” 的陈述。“脊梁”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材料中涉及的“脊梁”,用鲁 迅的话来理解,“中国的脊梁”
14、,就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 而自古以来就有“中国的脊梁”,他们为了国家的开展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和谐而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第二段文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信念茶话会上的讲话,讲话 的主要内容是“三牛精神”,即“为民服务”“创新开展”“艰苦奋斗”的精神,强调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铭记祖国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开展拓荒牛、 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这那么材料指出了青年为国奋斗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综上可知,材料 的主体是青年,青年的责任是为国奋斗,奋斗的方法是铭记历史,为人民服务,创新开展, 艰苦奋斗等。材料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可以分
15、析何为“中国脊梁”“三牛精神”,个人乃至 国家为何需要这“中国脊梁”和“三牛精神”,“中国脊梁”“三牛精神”的价值是什么,怎 样做一个“中国脊梁”,如何践行“三牛精神”,最后倡导青年去做“中国的脊梁”,用“三 牛精神”要求自己。【立意】1.用三牛精神,烛照前行文路;.传承英雄本色,争做中国脊梁。2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新时代的中国脊梁;4中国青年,为国奋斗,勇担重任;5.铭记历史,做中国脊梁;【素材】1.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进取、追求 卓越的精气神,是改革者身上鲜明的集体标识。从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到“剪开企业改革帷幕”的步鑫生;从我国
16、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孙家栋, 到创立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一一是他们的开拓创新,推动着社会的开展。面向未来, 康续开拓精神,为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当年青年的责任。2 .面向未来,向灿假设繁星 英雄模范致敬。他们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姿态,以“泰 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作为,在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中耸立起不朽的丰碑。从带着兰考群众 治“三害”、拔穷根的好干部焦裕禄,到主动赴边疆、恋雪域的时代先锋孔繁森,从当“樵 夫”的县委书记廖俊波,再到驻山村、献青春的扶贫干部黄文秀,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 孺子牛的精神内涵。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喊口号,做做外表文章,而是拳拳服膺的行为
17、准那么。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模范看齐,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事业书写在祖国大地上。3 .爱国精神浸润在青年的血液中。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24岁的梁思礼 回到了祖国,26岁的邓稼先回到了祖国,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也排除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 如果选择留在国外,他们会有更优渥的待遇,会有更舒适的科研环境,可是他们却毅然选择 回到祖国,全力以赴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豪情满怀的新时代,无 论是在茫茫大漠中的火箭发射场,还是在深蓝海洋的舰船上,无论是在“中国制造走向世 界的过程中,还是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处处都活跃着奋斗的青春身影。纵使时代变迁,在 有志青年的心中,祖国始
18、终重于千钧。B.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SCI (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论文2. 42万篇,论文总数仅 次于美国。C.已经87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带着他的团队不断开拓水稻研究的新领域,给科研工作者树 立了典范。D.通过超前教学“提前教、超纲教”等手段,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却违背了 教育规律,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赘余,“截至”的“至”就是“到”的意思、,与“到”重复,册1|掉“至一。B.结构混乱,”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者“显示”。D.成分残缺,“通过使”缺主语,删掉“通过”或“使二 应选Co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一个作家是否具有影响力,归根到底,从来不取决于一种单一的能力,不取决于技巧、 聪明、趣味;,取决于他以何种完美的状态和何种力量将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来。 A.不是由他的勤奋精神决定的B.而是取决于他天性的特质C.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勤奋精神D.也不取决于他天性的特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由分号可知,后面句子和前一大句为并列结构,前句为两个“不取决于”连用,结合一一对 应的原那么,分号后应该是连用“取决于,那么此处应为“取决于”;再结合分号前后内容 为比照转折关系,确定应该用“而是”连接;分号前两个分句间
20、是总扩(单一能力)分说(技 巧、聪明、趣味)关系,分号后两个分句逻辑关系也该是总分或概括与具体间的关系,具体 内容为“他以何种完美的状态和何种力量将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来”,确定总扩内容为“天性 的特质”。B项最符合。应选Bo二、(总分值15分,每题3分)3 .以下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的军队在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它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把天日都隔离
21、了。)【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A. “沛公的军队在霸上”翻译错误,“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所以“沛公军霸上”的意 思应该是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应选Ao5.以下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谯,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A.节选自短歌行的这局部诗句抒写了作者曹操求贤假设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古朴雄浑,气度非凡。B.句,以月光不可拾取,比喻忧思难以断绝。句,想象有才学的人屈驾来访,作 者与之宴饮畅谈的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辽宁省 阜新 高高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