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示范高中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部分示范高中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示范高中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部分示范高中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国家推行的现代法律和农村传统的习惯法之间存在差异。在推广国家法律的时候,地方政府工作人员 需要直面这一差异。如果宣传的内容只涉及国家法律,当地农民会感觉到陌生。但如果只讲地方民众熟悉 的习惯法,又失去了传播的目的。通常的办法,就是在宣传中嫁接现代法律与习惯法,达到“转生为熟” 的目的。从内容上讲,不能走这条路包含两种法律逻辑及其嫁接关系。一重是农村习惯法的逻辑,它是 以家庭的共同利益为核心。从这重逻辑来说,为了家庭生计日夜操劳的小珍,应该受到表扬和鼓励,而
2、成 天在外喝酒赌博的二狗,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二狗的种种行为完全违背了一个丈夫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在小品的开头,现代法律的话语并未出现,但描述了二狗喝酒赌博、经常打骂小珍的事实,潜台词是任何 妇女、哪怕是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被随意侵犯。当小珍喝农药自尽,警察随后赶来将二狗及其赌友逮捕后, 村妇女主任的忠告“这可不是家庭小事,而是侵犯了妇女权益”,实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嫁接。在这里, 二狗首先成为村庄习惯法的反面典型,才可能成为现代法律的反面教材。这出小品的逻辑和白毛女的 逻辑基本一致,黄世仁首先是违背村庄伦理道德的负面人物,然后才可能成为党和国家的阶级敌人。笔者 把以上不同法律的翻译关系称作“法
3、律嫁接”,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研究不同法律的彼此影响和交错状态, 同时也看到,习惯法既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又能保持自身一定的独立性。“戏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它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向“传播过程”。 与法律史学家只通过文本探讨中国历史上法律与戏剧之间的关系不同,进行当下“戏曲普法”田野工作的 优势在于,我们可以追踪普法剧本的写作、修改、演出以及效果等内容。“戏曲普法”涉及传统与现代、 国家与地方、中国与西方等多重关系,是法律与社会科学界未来值得努力探索的一个领域。(摘编自尹韬“戏曲普法”的人类学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6日)材料二:理解了人类学与法学在价值取向上
4、的差异,我们便能理解法律人类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对于域内而 言,自新世纪开始,中国法学开始系统性地反思既往过度以城市为中心、过度以规范为定见,从而可能忽 略了一线城市以外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对法律运行的复杂过程相对盲视的价值取向。坦率地讲,现代法 学的制度构造和知识体系舶来于西方,其作为一个移植性的秩序安排在中国现实土壤中,确实不可能仅仅 通过立法过程对文本规范的建构来实现。法,不仅仅是一个规范问题,甚至根本上不是一个规范问题,而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 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5、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B.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C.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D.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庶长,官爵名,掌军政大权,商鞅变法后,庶长虚化为军工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B.太子,古代由现任君王册立的王位继承人,由
6、君王的嫡长子担任,其地位次于君王。C.黑京,说文解字有言“粽,墨刑在面也”,就是古代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D.四海,泛指天下、全国,如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的“四海”也有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鞅想要变法,却遭到大臣甘龙的反对,卫鞅便用“智者”“愚者”和“贤者”“不肖者”之论,成功 说服了秦孝公支持他变法。B.卫鞅立木南门,招募能徒者并予奖励,是为颁布新法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先在百姓心中树立信誉,才能 确保新法顺利实施。C.新法初行,太子犯法,卫鞅认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虽不能对太子施刑,但却对太子的两位老师处以刑 罚,以示执法公正。D
7、.新法施行十年,乡邑得到很好的治理,卫鞅却斥责一些说变法好的人,将他们迁徙到边境,是因为这些 人当初说变法不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14 .选文末段是司马光对卫鞅变法的评价,请结合评价概括司马光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目的。【答案】1O.C11. B 12. D13 . (1)变法令实行了一周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诉说新令不可取的数以千计。(2)所得到的的利益不足以医治它所受的创伤,所得到的收获不足以补救它所蒙受的损失,这难道不是很 可悲的吗!14 .告诫当政者诚信是治理国家的重宝
8、,只有树立信誉,收服民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平民百姓不可同他们谋划始创事业的事,但可同他们共享事业的成功。讲求高尚德行的人不去迁就 习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在众人中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效法旧的传统。“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形成对称句,结构一致,中间断开,排除A、Bo“论至德者不和于俗”与“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结构对称,中间断开,故排除D。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由君王的嫡长子担任”错误,古时太子大部分由君王的嫡长子担任,但也有“立贤不立长”“立贤不 立嫡”的情况。故选Bo【
9、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D. “是因为这些人当初说变法不好”错误,原文信息是“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 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可见是因为这些人随意议论并扰乱国家法令。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期年”,一周年;“便”,好处、方便;“数”,计算。(2) “利”,利益;“药”,医治;“亡”,损失;“岂”,难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 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
10、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 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 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可知司马光记录卫鞅变法的目的是:告诫当政者诚信是治理国家的重宝。只有树 立信誉,收服民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参考译文:卫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人不高兴。卫鞅对秦孝公说:“平民百姓不可同他们谋划始创事业的事, 但可同他们共享事业的成功。讲求高尚德行的人不去迁就习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在众人中谋划。所以圣 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效法旧的传统。”甘龙说:“不是这样。依循旧法来治理国家,官吏既已熟 习而民众也安居守法。”卫鞅说:“
11、庸常的人安守旧的俗尚,学者们沉湎拘泥于旧的见闻,依凭这两种人, 要他们安守官职遵守旧法是可以的,但不能够同他们议论旧法之外的事情。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蠢笨 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动礼法,无能的人只会被现成的礼法束缚住。”秦孝公说:“说得 好! ”便任命卫鞅担任左庶长,最终确定变法的法令。法令已拟订好但还没公布,恐怕民众不信从,于是 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竖立了三丈高的木头,招募百姓有能够把木头移徙放置在北门的奖给十金。百姓对此觉 得奇怪,没有谁敢去移徙。再又下令说:“能移徙的人奖给五十金! ”有一个人前来把它移徙到了北门, 便奖给他五十金。于是公布了变法的命令。变法令实行了一周年,秦国
12、百姓前往国都诉说新令不可取的数 以千计。当时太子触犯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推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新法。“太子,是国君的继 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把他的老师公子虔处以刑罚,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第二天,秦国人(听 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变法令实行十年后,秦国内道不拾遗,山中无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 行私斗,乡邑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秦国民众中当初说变法令不可行的,如今有些人又来说变法令很好。卫 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制的民众! ”把他们全部迁徙到边境地方。从这以后民众没有谁敢议论国家的政 令了。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的重宝。国家靠百姓来保卫,百姓靠诚信来保护;不靠诚信就没有办法驱
13、 使民众,不靠民众也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 善于治国者不欺骗百姓,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不善于治理的则与此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更厉 害的还欺骗兄弟,欺骗父子。上面的人不信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不信上面的人,上下离心,以至于败亡。 所得到的利益不足以医治它所受的创伤,所得到的收获不足以补救它所蒙受的损失,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 吗!过去齐桓公不违背与曹沫订的盟誓,晋文公不贪图攻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违背同管理山泽的人的 约会,秦孝公不废止给移徙木头者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行事并不是纯粹清白,而卫鞅尤其被称为刻 薄寡恩的人,又处于战国攻伐不已的
14、时代,天下都崇尚诈力,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抚养他的百姓,何况 今日治理天下的当政者呢!(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黄庭坚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注】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湛清华:出自谢混游 西池“景戾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连夜发园花:唐诗纪事记载:武 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15、,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句中“小隐家”本指隐居山林、行为高尚的人,这里指的是稚川。B.颔联将“迷皂白”与“湛清华”作对比,内容丰富,语言精炼,感染力强。C.从诗题即可看出,这首唱酬诗是写给稚川的;全诗情感真挚,富有意蕴。D.这首七律诗虽多用典故,但读来却不觉其用典,可见诗人艺术手法高明。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轻松愉悦。首联写诗人骑着一匹钝马,慢慢向城东隐士家走去,衬托了诗人内心的轻松自在和即将见到好友的愉悦。钦佩进叔。颔联出句用“迷皂白”比喻当时社会污浊以致是非不分, 对句则借青竹写进叔清高不俗的高尚品格,抒发了诗人对进叔的敬
16、佩之情。珍惜友情。颈联写和朋友相 聚日子无多,很快就要分赴两地,尾联写朋友间樽酒相欢,光阴非常宝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 “这里指的是稚川”错误,由诗题“稚川约晚过进叔”可知,这里指的是进叔。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首联“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可知,诗人当时是悠闲自得地骑着马去“城东小隐家”,作 者用“钝如蛙”的细节描写,衬托出当时内心的轻松自在和即将见到好友的愉悦心情;联系注释,从“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不能明辨善恶, 使黑白分
17、明)可知,颔联的“道上风埃迷皂白”,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腐朽,善恶不分;联系注释 ,从“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灵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在夕阳斜照之下,飞鸟归巢,鸣叫 着欢聚枝头;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可知, 颔联的“堂前水竹湛清华”,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堂前水竹”的秀美风姿,赞颂了进叔超凡脱俗的品质。 颔联的前后两句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进叔的崇敬之情;从颈联“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可知,“我”要在寒食节“归河曲”,友人要在“削瓜”(夏 天)到江南。讲述朋友间团聚的日子不多,耍倍加珍惜;尾联“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18、”,表 达了作者倍加珍惜当下和朋友欢聚畅饮的美好时光,“俱可惜”“端须”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 惜。(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 “,”两句来批评。(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 ”两句描绘了作者顺其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生理 想。(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 ”。【答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殄为妄作.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 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诞、殛、聊、宦、矜。三、语言文字运用(
19、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产于安徽的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歙砚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代表,其质地,磨出的墨汁润滑均匀,有“冬不干,夏不腐”的奇效。古代的歙砚采用龙尾石制 作,龙尾石产于婺源龙尾山,一般需要5亿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之后还要经过相石选坯、制作 粗坯、设计、雕刻、打磨等多个工序,每一步都不能草率。歙砚的形制,每一块砚石都要根据其质 地和纹理,o歙砚的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亭台、楼阁、花草无所不取,人物、走兽、飞禽、 虫鱼无所不包。尽管有物的雕刻,可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雕刻在歙砚上。这类刻于砚台表面的文字被 称为“砚铭
20、”,是砚雕的一部分,集佳石、文学、雕刻、书法于一体。“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厚而坚, 足以阅人于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苏轼孔毅甫龙尾砚铭)这是苏东坡刻写在友人孔毅甫 的一方歙砚上的铭文。前半句,是对砚台的赞美之词。也就是以铭说砚,后半句是以铭立德、以铭抒情。 一方好砚,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珍品,再书刻上精美的铭文,更是 O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坚实细腻千变万化因材施艺锦上添花B.浑然天成变化莫测因材施艺精益求精C.坚实细腻千变万化精雕细刻精益求精D.浑然天成变化莫测精雕细刻锦上添花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有物的雕
21、刻,可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在歙砚上。B.尽管有物的雕刻,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雕刻在歙砚上。C.除了物的雕刻,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在歙砚上。D.除了物的雕刻,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雕刻在歙砚上。20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答案】18.A19. C20 .引用苏轼的句子,恰到好处地总结了歙砚的优点和特性,且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苏轼以歙砚比附君子矢志不移、坚贞持重的高尚节操,引用苏轼的观点,对歙砚的品质进行了人格和道 德升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坚实细腻”,指坚固结实、精细光滑。“浑然天成
22、”,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 斧凿痕迹。原文是在描述歙砚质地,质地坚固结实、精细光滑,第一空选“坚实细腻”。第二空,“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变化莫测”,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原文语境突出歙砚形制的多样性,第二空选“千变万化”。第三空,“因材施艺”,指工艺品书创作的侧重法则,利用原材料的天然性(包括材质、形状、色泽、纹 理等),使其显瑜掩瑕。“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原文语境为根据每块砚石 质地和纹理进行加工,第三空选“因材施艺”更恰当。第四空,“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根据原文语境砚作为珍品再
23、加上精美铭文,第四空选“锦上添花”更恰当。故选A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尽管可是”表转折关系,原文中此处句子应承上启下,表递进关系。二是句子成分赘余,“出现”“雕刻”留其一即可。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作用的能力。引用苏轼的句子,“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厚而坚,足以阅人于古今”恰到好处地总结了歙砚的优点和 特性,是对砚台的赞美之词,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中苏轼以歙砚比附君子矢志不移、坚贞持重的高尚节操,以铭立德、以铭抒 情,引用苏轼的观点,对歙砚的品质进行了人格和道德升华。(二)语言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部分 示范 高中 联考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