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诸葛亮字孔明,琅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 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日豆才士(O丕必 能安国终定大事假设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 贞之节,继之以死!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 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群众 由斜谷出,与司
2、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初,亮自表后主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 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假设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日: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 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 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屈致:(让他)屈意前来。病笃:病重。开府:设立臣相府。仪轨:礼 仪法规
3、。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B.亮每患粮不继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7 .以下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8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假设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假设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假设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君才十
4、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假设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9.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B.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他屡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C.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 愿。D.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清楚。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分)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3分)12 .请概括甲文中诸葛
5、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 句。(2分)【参考答案】13 .刑法政令虽然严厉,但人们却没有怨恨,是因为他用心公平而劝诫明确清楚。(“以” “明”各1分,句意1分)14 . (1)广开言路;“开诚心,布公道”。(1分)(2)赏罚公正清楚;“尽忠益时 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不赏,恶无纤不贬”(1分,两句任答一句均 可)。【参考译文】【乙】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 做事公道。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触犯国法、玩忽 职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分;坦白自首、勇于自新的人
6、,即使罪行很重也要从 宽发落;巧言令色、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严惩。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 褒奖,再微缺乏道的过错都予以严惩。他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他讲 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之人决不录用。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 敬畏和爱戴,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 诫明确的缘故。(2018四川宜宾)【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
7、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 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 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 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
8、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 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 之亚匹矣。注释仪轨:礼仪制度。约:省减,简约。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服罪输 情:认罪并表示悔改。物:指人,百姓。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25.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先帝称之日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6.解释以下加点词语。(4分)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抚百姓()犯法怠慢者
9、虽亲必罚( 2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将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28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2分)【参考答案】29 . D (2 分)30 .彰显(显示)痛心遗憾安抚,抚慰亲人(亲近的人)(4分)31 .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2分)32 . (4 分)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 到妥善的安排。(2分)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
10、)轻微而不惩罚。(2分)33 .例如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 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概。【参考译文】【乙】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他以诚待人, 做事公道。凡精忠为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使是他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触犯国法、玩忽 职守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分;坦白自首、勇于自新的人,即使罪行很重也要从 宽发落;巧言令色、文过饰非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要加以严惩。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 褒奖,再微缺乏道的过错都予以严惩。他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他讲 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之人
11、决不录用。他因此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 敬畏和爱戴,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勉告 诫明确的缘故。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材,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 家相匹敌,然而他连年用兵,却未能最终获得成功,这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 他的专长的缘故吧!(2013湖北黄冈)【参考答案】7. A (3分)解析A项“属以后事”中“属”通“嘱”,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中“属”为“类” ;B项两个“患”为“担忧,担忧”之意;C项两个“悉”均为“全, 都”之意;D项两个“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8. C (3分)解析“
12、必能安国”与“可自取”的主语应为“君”。9. D (3分)解析“提倡读书”为无中生有。“苛刻”与文意不符。10. (1)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2)对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他。评分意见:6分,每句3分。第(1)句关键词“诣”“凡”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 分;第(2)句关键词“尽” “虽”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阳都县人,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 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 ”刘备 说:“你陪他一道来吧! ”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
13、。将军您应该屈尊 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 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道: “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 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建兴九年,诸葛 亮再出祁山,粮尽退兵,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死张郃.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 由斜谷开此与司
14、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 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 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说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 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 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 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评论说: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 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
15、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成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 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分,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诸葛亮死在国 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真是治世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2020四川眉山)【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一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 攘除奸
16、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盖,进尽 忠言,那么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倍 曾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假设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者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 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日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J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病笃:病重。嗣子:指刘禅。嗣,继承。股肱:比喻辅佐之臣。敕: 告诫,嘱咐。7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2分)(1)先帝不以臣卑劣(2)属以后事8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先帝知臣谨慎
1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君才十倍曹丕不能能安国终定大事10L甲X乙】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可用八字成语, 来概括诸葛亮这一高风亮节。请从【乙】文中找出能表达这一真挚情感的句子:o (2分)【参考答案】7 .(1)身份卑微、见识短浅。(2)通“嘱”,嘱咐,嘱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 译文言词语的能力。做此类题目一定要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 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8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2)你和丞相一起 治理国事,对待他
18、要像对待父亲一样。【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 言句子要遵循“卒享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把文言句子换成符 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此题中的两句直译即可,注意“谨慎” “崩” “寄” “汝” “从事” “事”等词要翻译准确。9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文言句子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就能准确断句。句子意思不太懂时也 可通过看虚词、查对话、据修辞、观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相同词语中间断、习 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根据“必终”两
19、个虚词可准确断句。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品质和根据要求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诸葛亮誓死效忠 刘氏父子的成语已成为他的代表性特点,也已成为常识,不难作答;第二空只要理解“真挚 情感”指的是誓死效忠,不难找出相关的句子。【参考译文】【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 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 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 亮哭着说道:“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 ”先主又传诏,
20、命令后主说:“你 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样。”(2015辽宁阜新)【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那么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那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诸葛亮传 诸葛亮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