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植物形象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docx
《论《诗经》中植物形象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诗经》中植物形象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诗经中植物形象在教学中的美育作用江朝辉莫莉荣摘要: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涉及植物种类最多的一篇, 共有桑、黍、枣、麦等23种,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种植、采 桑、织布等生产活动情况,揭示了周朝以农为本的立国思想。诗经 中描写的植物意象在注重其客观实用性之外,也对中国诗歌的立象尽 意表达方式,象征比德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与之相关的 课堂教学中充满美育意味。关键词:诗经;豳风七月;植物意象;美育基金工程:本文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2年度教改课题“网络 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美学美育跨学科育人机制研究”(2022GKSYGB11) 研究成果;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五育并举教育体系
2、中的传统文化与美学美育育人机制研究” (2022C418)研究成果。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许多古代诗歌中描写 的植物可溯源于此。由于古今名称的差异,诗经中植物数量并无 准确的统计数据。孙作云诗经研究统计约有143种1;潘富俊认 为305篇中提及植物的有135篇,植物种类160种27;而清代顾栋 高那么认为有174种,其中草37种,药物17种,木43种,谷类24种, 蔬菜38种,花果15种3。但不管哪种统计,后世常见的粮食作物 如黍、稷、稻、麦、粟、粱、豆等,瓜果花木如松、梨、桃、枣、桑、 茶、竹、桐等,大都能在诗经中找到。诗经中单篇诗歌涉及 的植物种类以豳风七月为最多,共23种,如
3、桑、稷、枣、麦 等。豳地在今陕西邠县一带,为周人先祖公刘所开发。豳风中多作者简介:江朝辉,博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 方向:古代文学。莫莉荣,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 代文学。有与农业相关的内容,“昔后稷封,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部, 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嵇,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 食之本甚备” 4。诗经中描写的植物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 业种植、采桑养蚕、织布等生产活动情况,揭示了周代以农为本的立 国思想。立象尽意在中国古代渊源流长,最早可追邂到周易系辞上 的“言不尽意” “圣人立象以尽意” 5L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文心 雕龙神思总结
4、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 6刘勰认为意象是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素。意象的内 涵众说纷纭,多指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主观情思的客观形象,如燕、 鱼是动物意象;梅、竹是植物意象;日、月、山水是自然意象,等等。 以豳风七月为代表的诗经中的描写的植物意象大多注重其 客观实用性,但也初步开启了中国诗歌立象尽意,以植物意象象征比 拟人格精神的美学传统。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能让学生在 感受汉语独特的语言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意 识、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 使课堂教学充满美育意味。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学来源于现实
5、。中国古代以农为 本,以农立国,农业文化孕育出的第一部文学著作便是诗经。“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兽草木之名。” 7 185诗经不仅仅是文学著作,也是古代“鸟兽 草木”的百科全书。就植物而言,诗经首篇关雎中就出现了 “茬菜”,而直接以植物命名的诗篇比比皆是,如栗葭卷耳 木桃天黍离山有扶苏匏有苦叶,等等。随着自然 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鸟兽草木等自然物与人的生命活动联系愈加密 切,植物的自然生机使人直观到内在生命的脉动,成为人们的审美对 象。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自然属性和 人的情感联系对应,到达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兼葭中
6、 用柔弱而纯洁的兼葭来比较心中的伊人,匏有苦叶中以成熟的葫 芦来暗喻女子对爱情和婚姻的期许。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农事 诗豳风七月中出现了 “桑、藜、荏、苇、郁、葵、菽、枣、 稻、瓜、壶、苴、茶、樗、黍、稷、禾、麻、麦、茅、韭” 23种植 物8,是整个诗经中出现植物种类最多的诗篇,对男耕女织的 详细描绘全面反映了以农为本的周朝立国思想,也侧面地表露了当时 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中国古代社会是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豳风七月中涉及“男 耕”的粮食作物有“菽” “稻” “黍” “稷” “禾” “麻” “麦”。 “七月亨葵及菽”“十月获稻”“黍稷重,禾麻菽麦”,“五谷”是 中国传统农作物的代名词,但对于“五谷”
7、,古人有不同的解释:周 礼天官疾医中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后汉郑玄 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9667孟子中有“后稷 教民稼嵇,树蓼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之句,其中的“五谷”赵岐 解释为:“稻、黍、稷、麦、菽也。” 10两处都有“黍”“稷”“麦”, “菽”即大豆,广雅释草:“大豆,也。”王念孙解释为:“, 本豆之大名也但小豆别名为,而大豆仍名为菽,故菽之称专在大 豆矣。” 9667不同就在于“麻”和“稻”哪一种是“五谷”,但 不管哪种解释,都可以在豳风七月找到:“三之日于烈”,开 始春耕,“十月获稻”,有了收获。收获的粮食种类很多,”黍稷重, 禾麻菽麦”,其中的“黍稷”
8、现在较少见了,但在周朝地位尊崇。”黍 稷”都是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二者的区别在于:“稷与黍, 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稷可作饮,黍可酿酒。” 11 1473 前者现称黍子、粘糜子或黄粟;后者现称稷子、糜子。“黍者,暑也, 种者必待暑。” 12105 “黍稷”从出苗到成熟约需一百天,故暑期 种下,十月才有收获。好不容易收割完一年的庄稼粮食,农民还要辛 苦服劳役,“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黍”“稷”离 不开当时的地理环境,”可以说黄土高原的地理条件限制了原始农作 物的种类单一性:在未有国家组织灌溉农业之前,稷即小米乃是最能 适应干旱的黄土区域的作物。因此,与其说是周人选
9、中稷为其产食 经济之源,不如说是黄土地选择了以稷为主要农作物的华夏文 明。” 13周人以农为本,尊稷为神,追认后稷为其始祖,康续先祖 之道,以“五谷”为代表的粮食作物是古代中国立国之本。出于对这 些植物的特殊感情,在描写农耕、采集、渔猎的农事诗中大量出现“五 谷”等庄稼名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无不是对大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深情讴歌。豳风七月反映了中国 古代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这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植物出现在其 中,也就顺理成章了。豳风七月与“女织”有关的植物是 “桑” “蔡” “荏” “苇” “麻”等,其中“桑”字全文出现了三次: “爰求柔桑”“蚕月条桑”“猗彼女桑”
10、,是所有植物里出现次数最 多的。“桑”也是整个诗经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在20篇诗歌中 出现了 31次2286。豳风七月采桑的场景很柔美,“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但接下来却是“春日迟迟,采蔡祁祁。女心 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采桑女为什么会心中伤悲呢?因为生产分工 的原因,蚕桑纺织多由女子从事,桑林是女性劳作之地,也是男女幽 会的上佳场所,庸口风桑中有“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可证之,本无情感色彩的桑树成了田园牧歌、 男女爱情的见证,可惜此时此地出现的男性是却是阶层地位差距明显 的“公子”,怎不让人伤悲? “繁”是一种白蒿草,或说有助于蚕卵 孵化,或说可饲幼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植物 形象 在教 中的 美育 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