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2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28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那么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工”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 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 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 .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 ,
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讪(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假设);第三人称(之其彼 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如3.文言实词释义题:此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 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 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001高考)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2005高考)对以下句子中加
4、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陈情表)5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7 .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
5、战)8 .表示目的关系,缰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二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己(师说)我决起而飞,枪榆防而止,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
6、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靴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 .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
7、操?(鸿门宴)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2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四)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
8、】【奈何】【假设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工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 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工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9、(孔雀东南飞)3 .【乎】(-)用作语气助词。1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二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其庶儿乎。(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无以,那么王乎?(齐桓晋文之事).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10、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长铁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4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吾尝疑乎是。(乎: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三)可作词尾,译为
11、“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4.【乃】(-)用作副词。1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悉使嬴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 .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12、).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二)用作代词。1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二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还可作连词用,释为“假设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无乃】表猜想,译为“恐怕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
13、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土,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5 .【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1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假设燕后(触龙说赵太后).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哪“哪个”“那些“那里”。及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3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1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
15、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三)用作连词。1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
16、,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沛然卜雨.,那么苗淳然兴之矣。其假设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何其】译为“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6.【且】(一)用作连词。1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日。(赤壁之战)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且燕赵
17、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让步关系,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 .并列关系:乂,乂乂,一面,一面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05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假设之何? ”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
18、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祟(卖米);汆(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05高考)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假设 第:暂且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 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 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
19、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工 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 牢不可破)。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 在今日“(通“擒”)。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假设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
20、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催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 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 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 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抱歉、推辞、
21、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 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 因为)4.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又有假设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二)用作副词。1 .将,将要。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2 .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且夫】句首助词,表示
22、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假设也(过秦论)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假设】(一)动词,像,好像。视之,形假设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吾不忍其毅解,假设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其假设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用作代词。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假设属:你们这些)更假设役,复假设赋(捕蛇者说你的).表近指,
23、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以假设所为求假设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三)用作连词。1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假设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假设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那么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假设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假设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至,至于。假设民,那么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假设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假设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假设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假设定】
24、心中有数,沉着不迫。指挥假设定。(赤壁之战)【假设何】怎么样。以闲敝邑,假设何?(靖之战)【假设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车后假设干递送夫。8 .【所】(-)名词,处所,地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等。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1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那么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夜那么以兵围所寓舍。
25、(指南录后序)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所以】的”等。的”等。1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6、(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在】1倒处。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所在之处,处所。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9.【为】(一)动词。1 .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拟灵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过秦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27、晒之。(论语)2 .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文言句式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 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 .“者,也”,也”,者也”者,”者,者 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陈胜者,阳城人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噌眈者,周景王之无射也。七略四库,天子之书。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斯用兵之效也。2 .采用副词“乃”“即”“那么”“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即今之彳累然在墓者。梁父即楚将项燕。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非死,那么徙尔。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3 .采用否认副词“非”表示否认。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登高而招
29、,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刘备天下枭雄。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2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 .“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臣诚恐见欺于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2 .“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国者无
30、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予群从所得。恐为操所先。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3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 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 .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 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 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
31、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 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 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标志词:于、以4 .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
32、惠。”“美哉,我少年中 国。”小练习判断以下各句中的句式。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德何如,那么可以王矣?何由知吾可也?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故凡为愚者,莫我假设也。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 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5 .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
33、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假设与人。6 .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 .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
34、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 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那么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赫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日2所谓因人成事也 句位意识:例:第一组:1
35、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假设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假设不闻者(05高考)(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然那么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第二组:1视其沼,那么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那么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假设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
36、? 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2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国其庶几乎?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 来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工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言表感叹,叫旷、”呀言作词尾。介 词:“于”、“在”、“从乃副词:表承接,“就”、“才”、吁是”;表转折,“却”、“竟言表判断,“就是”。代 词:“你,“你的”。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
37、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 “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 指示代词。“那”“其中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六表 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 表转折,可是”、”却工 助词,用于句首。假设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构成 复音虚词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二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
38、借)。为介词: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六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 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 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用 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工“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 ”和言表时间、处所,“于,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 表因果,表修饰。(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
39、“由”连词,“因此”、于是, 就。(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 “由于”;表比拟,“比”;被动,“被(15)与介词,“跟”,“同言介词,“给”、“替六介词,和相比”;连词,“和工“及”; 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那么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 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 提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40、”(18)之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 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文言实词虚词所谓常见的文言词语,就是在我们课文中常出现的文言词语,所谓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 主要是指实词。现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种版本,但不管哪种版本,传统经典的篇目 总在必选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 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据 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 得、度、非、复、 既、假、间、见、 去、劝、却、如、 素、汤、涕、徒、
41、 要、宜、遗、贻、本、鄙、兵、病、察、 负、盖、故、固、顾、 解、就、举、绝、堪、 假设、善、少、涉、胜、 亡、王、望、恶、微、 易、阴、右、再、造、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拟复杂,灵活多样, 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那么、以、乃、于、者、因、 也、乎、焉、与、何、
42、为、假设、且、所。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乃、何、而、月.,与、其、所、为,因、假设、以、贝人于、焉一、【之】(一)代词。1)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指示代词,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
43、将 伐颛臾)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助词。1)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虎兜出于押,龟玉毁于梗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2)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患其众之缺乏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 .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譬假设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一一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4)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三)动词,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