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国内外一流职业院校的同类建设专业为标杆,深度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借力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i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展,着力提升育人成效、打造一流师 资,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开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专业办学社会认 可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分制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学习成果导向 下的教育理念,建设一批共享型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携手国内外知名企业,打造“产学研 用”一体化的实践教科研平台;建立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组建“善教学、强科研、会服务” 的一流专兼教师团队,打造大数据研发及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全面
2、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 服务成效;借力优质教学资源,面向国内院校实现辐射服务。(-)具体目标1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信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成长培育围绕大数据行业产业开展背景,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小班制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双 导师”管理制度,协同创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全力提升人才培 养整体质后、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职业路径成长。依托校企合作,搭建具有信管特色的创新创 业教育教学体系,推进信息化手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落实“以证促学”、“以赛促学 尝试引进同类国际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全面提升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质 量。2 .立名师标杆,建设“善
3、教学、强科研、会服务”的国内一流专兼教师队伍以“名师工程”建设为引领,孵化出具有较高业内知名度的教学名师、研发学者、企业名 匠,引领专业开展;建立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教学团 队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梯队人才“传、帮、带”实施方案,聚合有一流战斗力的教学、研 发团队。创新实施课程组团队教学授课、AB角岗位管理模式,推行专兼教师技术技能培训 和实践锻炼的月假制度,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以纵向科研 带动横向创新工程,实施“一师双岗”提升团队技术服务行企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3 .加强资源条件建设,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科研实践工程平台围
4、绕大数据背景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联合著名企业,全面推进以云计算中心和 大数据实训室为代表的、具有信管特色的省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托校、内外实践教 学基地群的建设,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信管特色实践工程公用平台,实现专兼教学队伍 的有机凝聚、教科研资源的有效转化。全面推动高水平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专业 课程标准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课程平台建设、竞赛创赛资源建设、精品教材建 设、实践案例库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做出突破。4 .深化政校行企协同,打造大数据研发服务中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的建议或方案;负责提供工程建设动态信息、阶 段
5、成果、阶段总结、验收材料等;严格执行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定工程分阶段预算方案, 认真做好自我监控;接受各级教育、财政、审计部门、工程主管部门及监督部门的评估、审 计、检查和考核;建设期满,及时按要求进行子工程验收工作等。5 .实施保障制定建设工程实施管理方法,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确保建设工程顺 利实施。(1)建立工程目标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确定各建设子工程具体责任人,由学校与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制落实到每个 责任人,各个子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验收要点以省厅批复的建设方案为准,工程负 责人不得随意变更。(2)建立工程绩效考核机制,保障建设质量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
6、组成监督、验收小组,对方案执行情况和子工程的实际效果进行定 期绩效考核,并在工程期满时,对建设工程进行验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对完成任务的各 责任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擅自改变子工程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的;未按要求完成工程 建设目标,致使工程不能如期验收的;有提供虚假情况,骗取资金的;转移、侵占或挪用专 项资金的以及其他违规行为的子工程贡任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视情 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3)建立工程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全程监控建设专业建设管理网站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向社会各界、师生员工公开工程进展和资 金使用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监察和审计。6 .经费保障专业建设
7、离不开充足的建设资金和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将积极争取省市财政及学校资 金的投入以及信息企业行业的捐赠投入。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及合作办学、为企业提供 技术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多渠道筹措项FI建设 经费。设立专业建设资金管理小组,制定规范化报销流程,建立严格的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和 监控制度,严格审核每一单报销单据与其建设子任务的匹配关系,确保每一笔专项建设资金 都用在刀刃上。落实资金使用过程监督,实施经费报销预警制度。四、预期效益与辐射带动(一)预期效益1 .通过专业建设,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依托专业在信息系统运维人才培养方向和数据库运维人才培养方向上
8、的办学积淀,紧跟 面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开展趋势,创新政校行企 协同育人机制,全面优化提升“全程多维、分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学分制改革和小班10 制教学,彰显专业特色办学内涵。2 .通过专业建设,凸显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育人成效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软硬教学条件,面向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分 层精细化培养,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水平专业育人成效。落实在专业招生数、 第一志愿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毕业生满意度、在校生满意度、雇主满意度、 学生创业创赛情况等人才培养入口、出口数据上的全面占优,到达国内一流水平。3 .通过专业建
9、设,实现专兼队伍水平的显著提升推行“外引内培”举措,锻造一支“善教学、强科研、会服务”的国内一流专兼教学师资团 队。提升能工巧匠企业兼职教师数量,打造高层次技能型兼职名师。全面提升专职教师双师 素质水平,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教科研名师,落实“传帮带”团队培育机制。在专业生师比、 专兼教师比、教科研名师数、高学历高职称师资数上取得全面领先数据。4 .通过专业建设,打造信管专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依托专业的优秀师资团队、丰富教科研成果、优质办学实践条件,可期开展面向政府、 行企、院校、社区的立体式服务与辐射。彰显专业特色办学的社会美誉度和辐射带动效应。(二)辐射带动1 .面向政府行企,提供多样化技术合作服
10、务提升协同办学内涵。围绕政校行企协同办学,专业将依托大数据研发及技术服务中心和优质的专兼师资团队, 广泛开展针对政府、行业、企业的技能培训认证与工程研发合作,真正落实“一师双岗的长 效机制的同时,示范专业的研发成果转化成效和社会服务效益。2 .技术服务社区,彰显办学特色及效益,提升办学社会美誉度。借助志愿者服务团队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党支部教工服务团队,每年将实现为本地社区居 民和相关社会团体提供3,000人次以上的信息技术反哺公益服务,显著专业办学声誉和专业 美誉度。3 .借力优质资源,提供面向全国的社会师资培训,辐射同类院校。全力推动校际间的对口交流和师生培训,增强专业的辐射能力和表达示范带头
11、作用。依 托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专业将面向全国教师和社会技术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面向同类 院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输出,实现良好的办学辐射效应。11围绕大数据应用研究领域,落实与知名信息类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孵化大数据 研发及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以大数据研发及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为载体,驱动横纵向科研工程 的承接和研究成果的转化,集聚企业工程研发、政府外包服务、技术培训认证、数据分析咨 询报告出具、院校师资培训I、公益社会反哺等立体化的服务职能,实现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5 .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开展全方位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合作。以此为突破口,拓展与境外高校的合作 及合作框架协议签
12、订,落实学分互认、铺设升学通道。提升专任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和学生 的英语水平,试点精品课程的双语教学和国际化课程标准的引进。加大力度支持学生和教师 的境外交流和学习渠道,积极接轨专业的国际化办学,打造专业办学的一流社会影响力。二、建设内容(-)教育教学改革1 .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大数据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紧扣大数据行业背景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依托专业在信息系统运维人才培养方向和数据 库运维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办学积淀,紧跟面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 新一代信息产业开展趋势,创新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在校企合作办学管委会的指导下, 构建专业层面的办学共同体,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
13、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架构。通过成立涵盖 政府及行业代表、信息类企业代表、合作办学院校代表、学院教学管理代表、专任教师代表、 兼职教师代表、专业学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多个办学利益攸关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推动专业的自我诊断和改革机制形成,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审定、学生培养质量评测、专业教师考核评价、专业教学质量跟踪、教 学资源开发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专业建设资金投入和产出绩效监管等多个方面的协同 决策与管理,全面介入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效培养的全过程,提升专业办学内涵。全面优化“全程多维、分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突出“人
14、人皆可 出彩”的成功素质育人理念,优化“两大两小四学段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逐步扩大专 业拓展课的比重、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数量、落实“双导师”管理考核制度、加快专业课程 体系模块化组建,在一定程度上落实自主选课制度、弹性学制培养、专业大类培养,打造正 增益螺旋上升的“成功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闭环体系。第一学期实施不分方向的信 管大类培养,在第二学期考虑学生的兴趣初步划分“信息系统运维”和“数据库运维”两个方向 进行分类培养,并根据专业支撑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进阶学习安排,落实学生在 专业支撑课和专业核心课授课老师的选择上、在专业拓展课的自主选择上、在课程既定授课 时段的自主
15、选择上,基于学业导师的指导,明晰自己的就业岗位定位,实现自主个性化的精 细化培养。同时,遵循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每学期实施的集中实践教学予以内容 和形式上的灵活安排,构建企业认知实训I、专业课程实训I、生产性实训I、岗位综合技能实训、 顶岗实习的进阶实践训练体系,根据学生自我兴趣下的知识体系构建,逐步接轨并契合企业 就业岗位需求。2 .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学习成果导向下的教学改革推行学习成果导向卜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改革。借鉴国内外同类专业对创新型、复合 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国家、行业标准,明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 养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养的标准要求
16、,制定规范化的、便于诊改考核的信管 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规格标准,建设“融成功核心素质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在专业示范精品课程中试点,引入国际知名技能证书认证标准和国际化课程标准,推行 学习成果导向下的课程标准改革、过程性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由此,逐步延伸到对全部专业 支撑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课程标准改革。实现企业用工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无 缝对接。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行动过 程为指导,实施学为主教相辅的创新性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针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依据 课程的学习成果列表,试点建设2-3门示范性微课课程,尝试实施移动
17、端平台的课程建设和 应用,全面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教师的教学空间。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奖惩方法,每周 定期开展教研室层面的教学观摩和教学方法研讨,全面推进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启发式 教学、分组合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试点小班制教学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一步完善自主 招生、三二分段招生的招考遴选机制,探索多层次办学。制定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人才 培养方案,并实施三二分段班级实施小班制教学。以小班制教学改革为试点,考虑学生能力 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的培养层次设置不同的课程包组,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学业 计划并给以阶段性指导,实现精细化培养。为提
18、升教学团队在小班制教学中的教学质量,试 行专兼教师岗位互换制度,提升兼职教师授课水平和专职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同时,共同完 成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缮,并在2-3门专业课中试点”专兼结*广模式的授课。通过试 点课证融通工程式课程考核、鼓励创新创业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置换、依托专业示范精品课 程探索双语教学的实施,到达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多维动态创新创业育人生态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围绕信管专业开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 人才培养,建立思想道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服务等五个课内外相结合 的实践教学学习模块,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就业
19、能力培养与学生课外专业能力培养 和课堂学习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体,融专业能力培养与创业就业教 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创新创业就业教育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 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资源要素整合下的育人环境。构建“资源、平台、载体”三位一体的创新教 育管理体系和创业训练实践体系,包括通过建立创新创业专门课程群,工程案例库、导师库, 逐步构建和完善多维动态的创新创业育人生态圈。依托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条从“创 业教育”到“创业实践实训”直至“创业孵化”的大学生创业培养链条;帮助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完成成果枳累,折算学分;扶持有潜质创业学生孵化
20、公司,打造专业创业育人特色。4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多层差异化规划学生职业成长路径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关注学生可持续开展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扩大 专业拓展课开设面,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差异化的职业素质培养。积极邀请信息类著名 企业开设讲座,推进文化育人;通过企业认知性实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加强学业 导师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加强素质拓展课程修习,培育学生积极人格。推动高等级技能证书认证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通过证书进课堂的举措,鼓 励学生获得高级技能证书,推动学生以高级技能证书置换专业拓展课学分。通过拨付专项奖 励经费,倡导学生获取专业高等级技能证书,提升学生就业
21、质量,构建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 提升通道。推动信息技术类竞赛、社团举办,营造信管特色育人气氛。依托校企合作,专业将积极 承办校级技能竞赛,完善国家、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竞赛体系,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技 能竞赛中而获得综合素质提升。同时,在学业导师的引领下,与著名企业的合作,组建特色 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在推动专业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营造特色育人气氛等方面发挥 生力军的作用。依托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多途径、差异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培养具备成功素质的技 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推进校企“双导师”建设制度。在专业学习和实践创业期间,学校导师 和企业导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学业计划并给以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信息管理 专业 建设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