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2.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2.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手来测量距离,但由于用手测量的“挂”单位是非标准的长度单位,所以测量结果不同。那么我们可以选用什么物体来测量 长度呢?本节课将选用回形针、木棒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发现测量结果比手 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同时发现用回形针和木棒分别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结果不同,通过比 较不同物体(不同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分析原因,理解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这些经历 为第5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在第5课中,将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即用同样的标准单位 测量。【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到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起点、终
2、点、测量时需要首尾相连,用不 同学生的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不一样等,学生对于这些现象感到好奇,充满探究的兴 趣,同时产生想要比拟规范地描述物体长度的欲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2 .测量同一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用标准单位物体首尾相连地测量物体长度,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尝试对测量结 果进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 .经历用标准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产生进一步测量物体长度的兴趣。2 .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长度的数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标准物体来测量。【
3、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标准单位物体首尾相连地测量物体长度难点: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尝试对测量结果进行解释【教学准备】.你们小组会选择哪两种物体?(测量单位)1 .在测量之前我们要先进行预测。请同学们预测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并填写在记录单上。2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测量计划。小组汇报:选定起点和终点每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画线做记号数一数测量结果注意:在测量时物体要排成一条直线(在测量时还可以利用上节课的纸带进行测量)小组讨论选择 两种物体,并 在活动手册上 画“ J ”通过学生小组讨 论选择两样物 体,能提高测量 的效率3 .小组合作:按步骤进行测量。(填写记录单) %J1利用纸带进行
4、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个不到,怎么记? %J1记为“几个+”通过小组合作既 能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又 能让学生找出比 较的特点6.小组汇报,展示测量结果测量并填写记记录单能帮助学 生杨峥边学习便 动手的好习惯, 而且有利于学生选择的物桌面长桌子高书的长度度度橡皮录单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小棒回形针 我发现: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拟吗?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拟吗?二、研讨结果总结发现总结发现L小组讨论:zhuobangxiang思考:我桌面长8个小棒,红红桌面长20个橡皮。谁的长呢?2 .通过这些实验数据你还有哪些发现?(1)用同样物体测桌子或是书的长度时,大家的测 量结果是一样
5、的。(2)不同的物体可用来测量不同的长度,长的工具 便于测长的物体。zhun.用物体和手,哪个测量更准确?1 .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2 .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相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3 .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结果更准确。一、判断题1 .用手测量最准确。()2 .预测时也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3 .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能成为测量的单位。()二、选择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测量时物体不用首尾相连B测量时物体要排列成一条直线C用手测量最准确1. X2. V3. VB1. 一挂是指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用物体作
6、为单位比手作 为单位测量的结果更准确。板书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选择的物体测量结果(个)1橡皮 小棒 回形针桌面长度桌子高度书的长度第4课用不同物体来测量教案【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1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2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拟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 流。3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科学探究目标】.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1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2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
7、和测量单位。1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2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 .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挂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 桌子的高度。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2 .聚焦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 具来测量。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
8、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 的长度。二、探索:测量1 .物体的选择。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 皮、小立方体,提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V二2 .测量桌子和书。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考前须知: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分发材料。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 测量单 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3)汇报测
9、量结果。可让局部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也可让学生汇报数 据由教师填写。三、研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1 .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 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用同 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拟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 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拟出物体的长短。2 .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引导学生比照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 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
10、量,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 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 同,一挂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 .除了手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等来 帮助测量。2 .测量桌子高度时,我们可以借助 来测量。3 .在用物体测量时,要注意 相连。二、选择题,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计划是()(1)在相连处画线做记号(2)选定起点和终点(3)数一数测量结果(4)每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C (1) (2) (3) (4)A (4) (2) (3) (1) B (2) (4) (1) (3).在测量桌子长度时用()最方便。ABCD
11、三、判断题1.用手测量最准确。()2,测量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3 .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能成为测量的单位。().用同样物体测桌子的长度的测量结果是一样的。()四、实践题/L - -!|/选择一种物体(在物体上画“ J”),用它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填写表格。预测结果()个测量结果()个参考答案一、填空题L小立方体回形针橡皮小木棍2 .沐棒.首位二、选择题1.B2.B3.C三、判断题X1. VV2. V四、思考题略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回形针假设干、一样长度的木棒假设干、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所得出的结论.提问:为了测量更加准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教科版 2.4 不同 物体 测量 教学 设计 教案 同步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