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2003—2021).docx
《辽宁鞍山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2003—2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鞍山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7篇(2003—202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辽宁鞍山记叙文阅读7篇(20032021)目录老周(2021辽宁鞍山)2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2017辽宁鞍山)5镰中岁月(2016辽宁鞍山)8阿忆(2015辽宁鞍山)10米香(2014辽宁鞍山)13窗前的母亲(2013辽宁鞍山)15题目: (2021辽宁鞍山)1617 .运用叠词“一下一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磨镶刀时的肃穆和庄重。18 .例如一:A句 本句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写出了麦子拔节或扬花时夜晚环境的静, 烘托了静谧与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父亲听麦子拔节和扬花的声响设定好了场景。例如二:B句 本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拔节时的样 貌和麦
2、穗在风的撩拨卜.幸福的情态,表现了父亲听麦子拔节或扬花时的惬意与幸福。19 .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写出了父亲去世后镰刀不再锋利,表达了 “我”对父亲的思念。(2016辽宁鞍山)阿忆(2015辽宁鞍山)孔庆东近日江湖上纷纷传闻:“阿忆博士要到北大去读硕士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江湖 上名头也算响亮的人,怎么却要往低了 “复读”呢!我给阿忆发了个E-mail,阿忆一本正 经地回信道:老孔,主要是博士太有名,近些年问我导师是何人的人太多,己经无法再遮掩 回避下去,所以只得赶紧去真读周忆军一米八几,生得高而不耸,文而不弱,白而不嫩,英而不俊。经常穿一身草绿
3、色 军装,朴素又干净。家居北京,他却只在周末才回去,他对集体生活有浓厚的兴趣。我们班 虽然才子成群,各省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计其数,但一是个性太强,所谓“英雄不受羁勒”, 二是南方与北方、城市与农村、北京与外地同学之间还缺少磨合,因此集体活动不太容易开 展。周忆军以他极为合群的好脾气,成为我们班各个“组群”之间的纽带。他可以沟通城乡, 沟通朝野,沟通南北,沟通男女。他不讲究物质享受,从不以不吃某种食物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和娇嫩。吃起饭来一副馋相, 吃到高潮时,还摇头晃脑吧唧嘴。看到别人吃饭时,他经常像小孩似的说:“给我口!”一 口吃下去,馋虫上来了,“再来一口!”连吃几口,欲罢不能了,“干脆,我都吃了
4、,你再去 买吧。”周忆军最爱吃鱼头。有一阵,食堂经常卖红烧鱼,六毛钱能买一条小的,八毛钱能 买一条大的。周忆军当然是买大的,但发现别人买的小鱼身子虽小,头却比他的大,便说:“拿过来!咱俩换。谁让你的鱼头这么大!”不仅如此,别人吃鱼时,他还软硬兼施地请人 家把鱼头剩下留给他。后来大家成了习惯,吃完鱼就把饭盆儿递给他。再后来,只要听说食 堂卖鱼,周忆军就不去买饭了,他积极鼓动别人去买鱼。他自己坐在蚊帐里敲着饭盆儿,弟 兄们买鱼归来,用勺子切下鱼头,往他的饭盆儿里-堆,周忆军受宠假设惊感激涕零。我们住 在一间大宿舍,同室十个人,只要有一半人买鱼,就足够周忆军大快朵颐了。但他还贪心不 足,经常巡视别人
5、的饭盆儿,谴责道:“你为什么不买鱼! ”因此我称周忆军是“鱼肉乡里”。周忆军不仅吃饭不讲究,他家里给他买有“冠冕”的衣服,也不穿。他好像很早便懂得 “简单就是美”的道理,常常穿得跟崔健似的。夏天穿单军装,冬天穿军棉袄,不爱系扣, 要不是生得白净,就跟智取威虎山里的栾平差不多。周忆军的为人处世,很像我们东北人。后来知道,他小时在沈阳的姥姥家长大,怪不得! 他常从家里拿来东西给大家吃,给大家用。他无偿地给同学照相,带同学去看病。他带着外 地同学参观了北京的许多旅游景点,还特意弄到去中南海参观的票。他一点“干部”的样子 也没有,完全像个“仆人”。他是以真心助人为乐趣的,绝不因此而流露什么优越感,相反
6、 倒是常受别人挑剔挤对。我就是利用他的善良欺负他的人之一。比方打牌,周忆军也是爱好 者,但他的乐趣只在参与,胜负心不强,既不刻苦钻研技术,也不琢磨别人心理,所以别人 不愿与他合伙,只有我常常拉他做“对家”。无论我怎样呵斥他,周忆军都不恼火,总是努 力改正失误,总是一脸愧疚,但又是笑盈盈的,顶多疑问一句刚才你不是让我这样出吗? ”我还到周忆军家去混过饭吃。他们家人都很随和,待人既尊重又实在,跟我们工人家庭 差不多。跟他妈妈打麻将时,他妈妈总批评他这不好那不对,但我看出他妈妈实际是非常深 地爱着这个儿子。周忆军也很孝顺。我们系有个女生与周忆军妈妈同名,周忆军每听到别人 叫该女生名字的时候,都有几分
7、不安,可见妈妈在他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一次周忆 军在处理一个问题上方式欠妥,他妈妈跑到北大来,焦急地问我人家会不会报复周忆军。还 有一次周忆军跟同学打架受了点轻伤,他妈妈急得说话都是半句半句的。我觉得他们家不像 什么干部之家,一个副科长的家也比他们家要端架子,一个稍有几本书的家也比他们家要酸 腐虚伪。我原来以为周忆军是“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他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周忆军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而在我看来,他的聪明,在我们班绝不是第一流的。如果没 有正直和善良,他那点聪明,也就够他成为一个市井人物。阿忆的幽默是开朗的,不是做作 的,是自己先受感染,再去感染别人。所以他气色丰沛,神态安详,做
8、起事来,自然显得很 聪明。周忆军先后喜欢过我们班两个女生。喜欢的方法是与我们热烈讨论这个可爱女生的一 切。在他喜欢这个女生的时间段里,谁也不许说该女生的坏话,该女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 使。但几个月后,他就矢口否认喜欢过该女生。最有意思的是这二人谁都不成认自己曾喜欢 过对方,最后居然共同找了个台阶下来了事。最后说说“阿忆”名字的来历。有i天我们谈论着鲁迅药中的“红眼睛阿义”,感 叹鲁迅的用语之妙,正好周忆军从蚊帐里钻出来,睡得眼睛通红,也跟着凑趣道:“包好, 包好。”大家一阵乱笑,便说以后就叫周忆军“阿义”算了,于是就强扣在周忆军头上了。 周忆军开始还不同意,连说我们宿舍的口头语:“那还得了!那
9、还得了! ”三人成虎,周忆军 想推也推不掉了。毕业以后,他干脆把笔名取作“阿忆”,又别署“阿忆博士”。这并非意在 假冒伪劣,而是在我们那一代人看过的影视作品里,“博士”多数是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 脚”的蹩脚角色。自诩“阿忆博士”也不过是一个调侃和自嘲的笔名而已,结果却逼得阿忆 不得不回到北大去从硕士读起。人啊,有时更多的是名目的奴隶,被名声所累。(选自孔曰:未名湖畔花生树有删改).给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大快朵摩() 呵斥() 愧然() 丰河().阿忆曾在央视主持过“实话实说”节目,且以艺名“阿忆博士”开坛布讲,所以被误以 为是真博士。文章开篇从他“复读”硕士之事写起,有何用意? (
10、4分)17 .阿忆是北京当地人,且生活条件比拟优越,但他对吃穿等物质享受并不讲究。文章记述 了与此相关的几个情节,令人笑声顿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两处。(4分).孔庆东的文字以谐寓意,不泥常规。刻画人物立体饱满,形神兼备,请从人物描写 角度品析下面语句。(4分)无论我怎样呵斥他,周忆军都不恼火,总是努力改正失误,总是一脸愧疚,但 又是笑盈盈的,顶多疑问一句:“刚才你不是让我这样出吗? ”.助人者有之,但真正到达央视公益广告”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种纯洁境界的并不多 见。文中第五段说阿忆“是以真心助人为乐趣的,绝不因此而流露什么优越感”,他的这一特点在此段中是如何表达的? (4分).“周忆军
11、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而在我看来,他的聪明,在我们班绝不是第一流的。如果 没有正直和善良,他那点聪明,也就够他成为一个市井人物。”这是对阿忆的褒赞还是 贬低?谈谈你的理解。(3分)18 .作者笔下的阿忆“高而不耸,文而不弱,白而不嫩,英而不俊”,在无奇的生活中,他 有许多令人欣赏的可贵之处,让我们心生温暖。结合文章谈谈,阿忆给你留卜了哪些深 刻的印象?(4分)【参考答案】17 .yih。jiipCi (共2分,每题0.5分).交待阿忆读硕士的原因;表现阿忆的敦厚(真实;要面子;率真;老实);表达阿忆的 无奈之情;表达大家听到阿忆复读的惊讶之情;引起下文;为下文写阿忆的事作铺 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
12、阅读兴趣;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共4分,答出任意 两点,意思对即可)18 .吃饭一副馋相(吃相滑稽);吃饭时像孩子一样向别人索要;嗜吃鱼头;与别人换大鱼 头吃;坐在蚊帐里等吃鱼头;谴责别人不买鱼;不穿家里给他买的“冠冕”的衣服;认 为简单就是美,常常穿得跟崔健似的;夏天穿单军装,冬天穿军棉袄,不爱系扣。(共 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本句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阿忆受到呵斥(挑剔指责)时好脾气的 样子;表现了他敦厚(有修养;憨厚;平和;善良;实在;宽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他的喜爱(欣货;赞美:敬佩)之情。(共4分,描写方法1分,答出一种即可;内 容赏析3分,答出
13、形象特点或情感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19 .围绕“常从家里拿东西给大家吃(慷慨大方);给同学照相;带同学看病;带同学参观 景点;特意给同学弄参观中南海的门票(热心助人;热情善良);不像干部,完全像 个仆人(低调平和;平易近人);打牌时常被呵斥却不生气,以快乐别人为乐趣”回 答。(共4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是对阿忆的褒赞或“看似贬低实那么褒赞”;阿忆虽不是一流聪明,但正直、善良;阿忆 的幽默是开朗的,不做作的,能感染自己和别人(开朗乐观,感染自己和他人);做起 事来,气色丰沛,神态安详(沉着平和;大智假设愚);是作者对阿忆的赞美(喜爱;欣 赏;敬佩)。(共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4、)20 .围绕“憨厚实在;真实可爱;善于沟通;不拘小节;朴素低调;糠慨大方;乐于助人; 宽厚随和;正直善良;聪明孝顺;幽默幽默;沉着乐观;热爱生活;大智假设愚”等回答。(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2015吉林长春)米香(2014辽宁鞍山)(1)地震来临时,父亲正在屋外晒药草。父亲是个医师,三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父 亲带着儿子来到离汶川五十多公里的山坡上,盖了一间屋子,住下来。(2)地震发生后,父亲冲进屋内,把儿子抱了起来。当父亲转身向外奔时,房子坍塌 了,他的腿被压在石头下。(3) 一阵彻骨的痛楚,让父亲几乎昏死过去。但是,他看到怀里的儿子已惊醒了, 便强忍着疼痛,将儿子推了出去。(
15、4)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从未经历过地震,望着周围的山体一片片地滑落,儿 子惊恐地偎回父亲身边,说,爸,我怕。(5)父亲的下半截身子虽然不能动,但双臂还有自由。他抚着儿子的头说,孩子,不 要怕,有爸在。(6)儿子稍微安心了些,仍不敢走开。父亲扭头看看山,知道随时就会有石头滚落, 于是让儿子到前面十几米处的空地上坐着。儿子不敢离开父亲,他用小手搬着父亲身上的石 头,想把父亲拽起来。父亲说,孩子,听爸爸的话,到前面去。(7)儿子乖乖地坐在前面几米处,望着父亲,眼里含着泪水。(8)孩子,不哭,爸给你讲个故事吧。(9)好啊。儿子一听,顿时忘记了眼前的一切。(10)父亲欠着身子讲,非常吃力。但是,他知
16、道,自己必须以这种方式吸引儿子的注 意力。父亲看过周围的山势,惟一出山的路已被大量的山体滑坡掩埋。(11)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12)儿子终于忍不住了,他抱着肚子说,爸,我饿了。(13)父亲发现,儿子对他的故事已经不感兴趣了。(14)父亲趴在地上,喘息了一会儿,突然说,米香,儿子,爸闻到米香了。(15)其的?儿子的眼睛顿时亮得像两颗晨星。(16)爸闻到了,就在十里外,肯定是解放军叔叔来了,他们在蒸米饭。(17)儿子笑了。他雀跃地欢呼着。(18)父亲低下头,两行眼泪落到手臂上。他用拳头狠狠地砸一下地,暗骂自己的腿。 如果不是压在这里,他一定会翻山越岭,把儿子背出去。(19)刚才的话,父亲是
17、在欺骗儿子。他怕儿子饿了,弱小的身子,随时都会倒下去。(20)儿子心思单纯,他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所以,他不时地爬上小树,向山下望着。(21)孩子,听爸的话,别乱动,要不你会更饿的。(22)儿子乖乖地坐了下来。(23)夜晚来临了,儿子又开始摸自己的肚子。(24)爸。(25)嗯。(26)你闻闻,有米香吗?(27)父亲使劲一嗅,说,有,就在十里外,解放军叔叔快找到咱们了。(28)米香,米香。儿子喃喃地说着,蜷缩在树下,睡去。(29)第三天上午,儿子醒来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爸,还有米香吗?(30)父亲微笑着说,有,有。尽管此时,父亲已经没有了精神,他趴在地上,甚至连 欠起身子的力气也没有了,但是,
18、他必须笑,笑给儿子看。因为儿子只有看到他脸上的笑, 才会安心。(31)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32)儿子在父亲的谎言中,守候着希望,父亲的体力却在逐渐消失。渐渐地,父亲觉 得眼前发黑,仿佛有一只手抓住他的腿,往地狱里拖着。(33)就在这时,儿子突然爬上小树,欣喜地叫道,爸,米香,米杳,我闻到了。(34)父亲精神一宸,激动地说,真的吗?(35)是真的。儿子说。(36)儿子的话给了父亲莫大的鼓舞。一开始,父亲是以谎言欺骗儿子,但是现在,竟 然真的飘来了米香,他嗅了一下,仿佛真的嗅到了。但是,直到黄昏,也没有人上山来。父 亲望着儿子说,真的有米香吗?(37)儿子说,我再去闻闻。(38)儿子爬上小树,
19、使劲地嗅了嗅,叫道,爸,真的有米香,从山下叛上来的。儿子 溜下树,趴在父亲身边说,还有红旗,我看到了红旗,漫山遍野,一片通红。(39)父亲握着儿子的小手,突然两眼一湿。因为他知道,现在风是往山下吹的,在山 坡上是逆向,不可能嗅到米香。儿子之所以这么说,是他小小的心灵已经懂得了善意的谎言。(40)正是儿子的话,让父亲的体内涌出了无穷的力量,他睁大眼睛,不让自己睡去。(41)第四天上,一架直升机从天而降,搜救人员发现了被困的父子,将他们救了出 去。(42)当有人问到他们依靠什么活下来时,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米香。15、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16、选文第(15)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
20、么作用? (3分)17、选文第(7) (18) (39)段中都写到眼泪,但是所表现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又各不同, 用恰当的语句分别概括。(3分)18、选文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19、结合全文回答选文第(42)段中加点词“米香”的含义。(3分)20、选文有一千多字,而对父子如何获救的内容只在第(包)段用了一 句话,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3分)21、选文故事感人至深,谈谈阅读后你的启示和感受。(2分)【参考答案】15 .地震后,父子二人以(善意的谎言和)顽强的毅力鼓励、抚慰对方,一起战胜困难, 勇敢地活下来的故事。16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
21、听父亲说,闻到米香了的时 候,燃起了生的希望的欣喜样子。17 .第(7)段表现了当时儿子又害怕又心疼父亲的心理;第(18)段表现了父亲看到 儿子依靠有米香的谎言忍受饥饿,可他却因为腿被压住不能带着儿子逃生而产生的内疚。第 (39)段表现了父亲因为儿子善意的谎言而感动的思想感情。18 .父亲的特点是:坚强、慈祥;儿子的特点是:懂事、可爱(天真、单纯)、聪明(答 出两点即可)。19 . “米香”的含义,能回答出勇气、坚强、充满希望和信心等精神力量即可。20 .因为文章的中心(主要内容及主题)是突出父子二人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依靠彼 此的谎言,以及顽强的毅力活下来的,二人的对话正表达了这点,所以要详写
22、,而与中心关 系不大的就应该略写,这也表达了详略得当的原那么。21 .此题可以从多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在危难时刻人的精神毅力如何能 够战胜困难:困境可以促使一个人尤其是孩子的成长进步;自然灾害可怕,但是人(内心希 望)的力量更强大(2014辽宁鞍山)窗前的母亲(2013辽宁鞍山)肖复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 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 乎看做家务,手脚不失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局部时 间,她就呆在窗前。那时,母亲的
23、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 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 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 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 正在盖起的楼房,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 窗前大局部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 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
24、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 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 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 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张温暖 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糊糊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 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在 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翻开门。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路上开过 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 鞍山 历年 中考 语文 现代文 记叙文 阅读 2003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