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故事演说稿:优良家风孕育“一门三进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良家风故事演说稿:优良家风孕育“一门三进士”.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良家风故事演讲稿优良家风孕育“一门三进士”各位父老、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根据xx关于“知礼仪传家风携手共创省级文明 活动”的要求,安排一节时间由我来讲一讲我们广南优良家风的故事。说 实在的,我是不会讲故事,也讲不好这个故事。然而,广南创立省级文明 城市是我们每个广南人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 是为了把我们广南的一些优良家风弘扬和传承下去,今天,我就占用大家 珍贵的时间,与大家一起提供一个我们广南县优良家风故事“一门三 进土”之家。一、“一门三进士”故事梗概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考试中的进士相当于 现在的什么级别?我国科举制度就
2、是通过考试逐级选拔人才的一种选拔使 用人才制度。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开始于隋朝(公元605年),确立于 唐朝,兴盛于明清。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宋代又增殿 试一级。明清时考试增为四级:科试,及格者为秀才;乡试,及格者为举 人;会试,及格者为贡士;殿试,及格者为进士,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 榜眼、探花。明清的各级考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进士及第后授给一定 的官职。换一种说法,秀才相当于今高中毕业,举人为大学专本科,贡士 相当于研究生硕士一级,进士如现在的博士毕业。广南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地灵人杰。自汉朝以来,我们广南就 开始纳入国家中央政权的幅员和管辖,也就是我们2000多年来,广
3、南各 民族共同创造了广南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厚重的文化和优良的家风孕 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物,传承了许许多多优良的家风故事。今天,我与 大家一起提供的这个故事就是莲城镇小广南社区革乍村小组的陆华岳老 师家祖辈的故事。陆华岳老师退休前是云南省民族中学教授、云南省壮学 会副会长、云南画院副院长,也是莲湖公园大门两边巨幅油画的作者。根据陆华岳老师回忆: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社区革乍村小组陆氏一 门的远祖叫阳德靖,四川省云阳县人,是宋军先锋杨文广的部下,随杨文 广征战侬智高到广南。后来杨文广回开封向朝庭复命,留下大批宋军官兵 镇守广南(特磨道),陆氏远祖阳德靖便是其中之一。陆氏先祖阳德靖在 镇守特磨道期
4、间游览了广南县城附近,看到有一处四面青山环绕,老树古 藤爬满坡,一条晶亮的小河从村旁流过,曲曲折折横穿整个坝子,纤细的 桑陌纵横交错,墨绿色的山林,清亮的河水构成一幅精美绝伦人间仙境的 壮族村寨。阳德靖见景生情,于是就定居革乍村,入赘与当地陆姓的一个 壮族女子结婚,并改阳姓为陆姓。婚后,男耕女织、生儿育女、敬奉老人、 一代传一代”繁衍和开展起来。到了清朝康熙四十三年广南知府茹仪凤到 任后,才兴学宫、设义学、倡文教,并在以后的一两百年间形成了重教兴 教的风气,使得广南由一片文化的荒漠一跃而成为文化兴盛和人才辈出之 地。其间有据可查的文、武进士就达21人之多。广南的第一位进土是胡 庆元,于道光二年
5、(1822年)壬午科云南乡试中式第二十名文举人,只 考两次,于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会试殿试,中式第三甲第二十名 进士;广南最末一位进士是张肇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云南乡试,中式第二十五名文举人,又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 科会试殿试,中式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名连捷进士。这期间革乍村陆氏家族 的人丁兴旺,注重文化教育,勤奋读书,人才辈出,良好的家风孕育了进 士 3人、举人2人、贡生13人,这在当时可谓满门诗书,名望家族,尤 其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了及第“一门三进士”的锦绣人家。这3名进士 分别是陆毓云、陆毓贤、陆象乾,其中:陆毓云与陆毓贤是同胞兄弟,陆 毓云与陆象乾
6、是父子,陆毓贤与陆象乾是叔侄。所以,称之为“一门三进 士”。1.进士陆毓云。陆毓云(18511936年),壮族,小广南革乍村人, 生于咸丰五年(1851年),清光绪十年(1884年)考取进士,“进士匾” 上款为:“钦命云南提督学院翰林院侍读学士王xx为岁贡陆毓云立”, 落款为:“光绪拾年岁次甲申季秋月毂(gu)旦”;被授予正八品官衔(相 当于今天的正科级干部),曾追随云贵总督岑毓英到越南抗击法军,取得 临洪战役的胜利。在广南府任过职,辞官后在培峰书院教书育人;为勉励 后人坚持耕读为本,同时发奋读书,勋名事业。陆毓云曾作对联一幅为: “进退有经举动周旋皆圣教;仕农为本勋名事业振家风J卒于1936
7、年, 享年85岁。2 .进士陆毓贤。陆毓贤(18531926年),壮族,小广南革乍村人, 生于咸丰七年(1853年),是陆毓云之胞弟。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 取进士,“进士匾”上款为:“钦命云南督学院翰林院侍读学士王xx为 陆毓贤立“,落款为:“光绪壹拾伍年xxx” ;被授予正八品官衔,辞官 后在培峰书院从教。卒于1926年,享年73岁。3 .进士陆象乾。陆象乾,壮族,小广南革乍村人,生于壮族书香世 家,陆毓云长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取进士; “进士匾”上款 为:“钦命云南提督政翰林院修撰张xx为陆象乾立”,落款为:“光绪 贰拾玖年癸卯年春月吉旦”;博学多艺,被授予正八品官衔,在
8、广南府任 过职,辞官后在者兔里夺从教;享年耋寿。至今,除陆毓云的匾额在土地改革时被毁外,陆毓贤、陆象乾的匾 额仍悬挂在陆氏大门。为传承家族子弟的文化教育,其先祖撰书革假玻 革古碑文:“吾之始祖号布央,子布牙,孙布时,本布侬人也。为避兵燹(xi an) 屠戮(lu),故称本川籍。宋时从狄武襄公征南入特摩道,至革假村,与 莲城相距十余里,见其水秀山明,风淳俗美因寄迹焉。历宋、元、明代, 已逾千年,当时俗尚朴实,无碑可记。自清朝以来,我族中先人,日进文 明,稍识诗书焉。我祖秀春公,乾隆间,幸登庠(xiang)序。由是设家 塾以课儿孙,务舌耕以营生业,继继承承数代于兹矣。非敢攀高接贵以求 显荣,仅耕读
9、传家,食贫冯贱而已。爰笔而自记云。”立此为家规代代相 传至今。从碑文的内容来看,也反映出陆氏家族的家风家教,尤其是注重 设私塾、耕读传家等方面,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教,育人育志,人才辈出, 进一步提升了家族声望,以至于保持数百年的家道兴盛。二、“一门三进士”优良家风留给我们的启示家庭是国家开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xx曾说过:“天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告诉我们,家是国家基 本的构成要素,无家不成国家的道理。家之本在身,是指一个家庭的良好 家风、教教和家训I,优良的家风能潜移默化着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家风”又称门风,家风指的是一个家族经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经 历所总
10、结出来的一套对人对事的做事方法,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 生活作风,古时称之为家规家训I,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 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气氛,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 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表达。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表达。家风作 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气氛中不断开展。在那天高皇帝远的封建社会里,当时既无通信,又无交通运输,科 学技术落后被称为“南蛮”的少数民族杂居的广南县革乍村,陆氏家族一 门陆毓云、陆毓贤、陆象乾考取进士,实属难能可贵,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也是我们广南人的骄傲。从陆氏家族的家
11、风故事中,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我认为,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耕读传家。传承性是传统家风的一个重要特点。“耕读传家”是陆氏“一门三进士”家风的一个重要内容。“耕读传家”指的是既学做 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稿,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 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 易见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进士陆毓云家住革乍村,距他就读的学校10 多里地,为了上学,他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往返20多里路程,他既要学会说汉话,又要读懂汉语文字。那时没有煤油,又无电灯,靠植物油或松 明子照明夜读或作业。真是“饿其肌体,累其筋骨”,勤奋好学,志存高 远,有志者事竟成,充分表
12、达了陆氏一门三进士天赋、勤奋 韧性,孜孜 以求科举成就的“广南科举文化”特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一种潜 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 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 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二是垂范立家。典范性是家风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必须具有权威性和
13、典范作用,亦即“典范性”。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人都有仿效的心理,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故典范是资源, 凝聚着力量。俗话说:“一个典范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由此可见典范 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可以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古语有云:“人不 率,顺不从;身不先,那么不信”。陆毓云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垂范立家, 潜移默化带出弟弟陆毓贤、儿子陆象乾两位进士。可见,家风家教中典范 的重要性。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 贻害社会。因此,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 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 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XX深刻指 出,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管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 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千家万 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样,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广大家庭都应该弘扬优良家风,党员干部更应带头树立好家风。这是历史 的传承,也是时代的使命。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 风气的形成、群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只有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 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