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五石之瓠》教案+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6.2《五石之瓠》教案+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五石之瓠》教案+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五石之瓠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2 .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 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表现其独特的 思维方式。难点: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教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一导入在中国轴心时代有这样一个人,他说:“无为而无不为。”他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他是谁?老子。在百家争鸣时代,他总是语出惊人,时至今日仔细研 读,他的话仍可以一语惊醒梦中
2、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子(四章),与这样一个独特的灵魂来一场精 神碰撞。二、知人论世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 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先秦(战国)时期伟大 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三、自主研习展示同学们,现在翻开导学案,我们随机抽取一位同学,通过投屏展 示其的导学案的自主研习局部,我们一块来对这局部内容进行核对。1、明确字音2、通假字3、词类活用4、一可多义5、特殊句式同学们,接下来大家听诵读,明确字音和停顿节奏。自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问题:五石之瓠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
3、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 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 完美地利用它。五、交流展示故事简单,但道理深刻。庄子用两那么故事,讲了怎样的道理呢?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对全文进行解读。逐句进行解读翻译;合作探究问题。原文:略翻译:略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庄子的五石之瓠,文中通过两个寓言 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课下同学们思考合作探究的四个问题, 下节课将由同学们来组织问题的答案。问题:1 .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2 .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 “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 有什么用意?3 .文中塑造了庄子、惠子什么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石之瓠 6.2 教案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