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docx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重难点:一、文言知识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明)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假设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那么野(动词,超
2、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那么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表顺承,就)
3、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占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譬如平地,(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土地。)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 意)。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名词作状语,在内心)质胜文那么野(名词作形容词,粗野、鄙俗)形容词的活用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句式积累(1)倒装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即“有
4、一可以终身行之之言乎”)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状语后置句,应为“己所不欲,勿于人施”)判断句止,吾止也(“也”表判断)进,吾往也(“也”表判断)克己复礼为仁(“为”表判断)二、常识积累文学常识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 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那么等。其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 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一仁,社会政治范畴一礼,认识方法论范畴
5、一中庸。“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孔子确立了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种 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那么。一、选择题1.以下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英,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3.以下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毋吾以也那么小子何述焉无乃尔是过与B.绘事后素子服景伯以告子贡丘不与易也C.八僧舞于庭志于道其何伤于日月乎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贤哉,回也4.以下
6、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的瓜不伽h蒯:哉!必瓜哉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憾而耻恶衣恶食者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多闻。益矣。”二、填空题.重要字音。八倾譬如(未成一簧(子罕(迩之事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八僧(彬彬()(弘()毅()譬(迩(*怵()惕(内()交耍(羞恶(.请将下面的文字抄写一遍。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述而)“(雍也)“(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子曰:“不愤不
7、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述而)三、小阅读-课内5 .在论语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 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6 .颜渊问仁。子日:“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这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论语十二章7 .理解以下语句的内涵。论语十二章子日:“君子食无求饱,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学而)参考答案:1. 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都是代词,那、那个、那些。句意分别为:为什么没有人学那些诗呢? /假如没有那个人 的力量,我是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第二单元 5.1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第二 单元 5.1 十二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前导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45392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