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图文结合的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它既是处于居中的位置的“媒”一一连接着画 家、不同时代的观看者、收藏家等诸多行动者,也是能触发转变的“介”一一促使与之相关 的行动者实现跨时空社会交往,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加固、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不 妨以倪瓒的竹石霜柯图为例,来分析中国画的媒介性。竹石霜柯图上绘有坡石、枯木与幽篁,除了图画之外,还有用行、草等不同书体题 写的七通跋语。只要对题字者的身份略作考察,便可了解此画作为“媒”的
2、居中功能。其一,这幅画居于画家的“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的中间。倪瓒生活在元末明初, 当时江南陷入战乱,他散尽家财,扁舟箸笠,四处流浪。竹石霜柯图便创作于这一时期。 在画作右上方是他题写的五言诗:“十一月一日,灯下戏写竹石霜柯,并题五言:久客令 人厌,为生只自怜。每书空咄咄,聊偃腹便便。野竹寒烟外,霜柯夕照边。五湖风月迥,好 在转海船。云林子。”倪瓒通过题写诗文,将窠木竹石的意义锁定于不屈与自得,使之成 为自己漂泊心境的写照。我们可以将此画看作倪瓒抒发自我情感的媒介,它居于现实中流 浪之我与理想中孤傲之我的中间。其二,这幅画居于画家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画作的上方有倪瓒的好友钱惟善、杨维桢 分别
3、题写的七言诗。二人的诗作和书法既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又与倪瓒的画与诗形成 互文,更加生动全面地传达出倪瓒的性格和生活状态。其三,这幅画还居于画家和他的赞助人之间。此画很可能是为曹知白绘制的,杨维桢在 题跋中称“老铁在素轩醉笔”,素轩就是曹知白家的书斋。曹氏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也是松 江地区的一位巨富。倪瓒可能将竹石霜柯图送给曹知白,作为曹氏为自己提供食宿庇护 的回报。最后,这幅画还居于历代的鉴藏家之间。清初的几位文人王时敏、管重光、高士奇都 在画上留下了题跋,谈论欣赏此画的心得。后来,另一位身份特殊的藏家一一乾隆皇帝也 加入了讨论。他们以诗文题跋的方式讨论竹石霜柯图的内容、风格、创作背景、艺术
4、价 值、第藏轨迹,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不过须注意的是,这个研讨会并非在同时同 地举行,而是跨越时空的。在分析了竹石霜柯图所连接的各种行动者及其关系之后,我们更清楚地发现,这种 包含图像与题跋的绘画当然是一个文本,但究其本质它是一种媒介:文人士大夫运用综合的“垃圾D.良好的睡眠,除了有助于巩固记忆、养精蓄锐、保护认知,还能有效清除大脑产生的各种 “垃圾”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5、开展中更基本、更 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家、民族精神的大问题。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坚定文 化自信呢?班级将召开班会,就“坚定文化自信”展开讨论,请你自选角度,拟定一篇发言 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 1. (3分)D K解 析“中国绘画一直以来就依赖题跋理解错误,原文是“即使中国绘画 本身,这种依赖也并非一开始就存在(3分)C K解析A. “画图者的身份”错误,应该是“题字者的身份”;B.强加因果, 原文是“这种包含图像与题跋的绘画当然是一个文本,但究其本质它是一种媒介”
6、 D. “肯 定了 自题中的信息”错,应该是指出了 “自题”中的错误。2. (3 分)B(4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图文结合的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媒 介”;其次,举竹石霜柯图的例子,从四方面分别阐释这幅画的媒介功能;最后,总结 全文,再次强调包含图像与题跋的绘画本质是一种媒介。3. (6分) 连接着画家和诸多行动者,促使他们建立、加固、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媒介开展丰富的文化实践(呈现自我、回馈他人、巩固友谊、彰显品位、生产并 传播知识等);绘画题跋对作品做出解释,推动绘画艺术的传播。4. (3分)BK解 析“内心十分悲哀,不能自己”理解错误。5. (3分)C K解
7、析采用倒叙手法”错,应该是插叙。6. (4分)推动小说情节的开展并趋向高潮,如:结尾风把剧本吹翻过去,暗示了爹的死。 渲染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娘内心的悲伤。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7. (6分)“戏一折” 一语双关,既指的是秦香莲这折戏,也比喻人的一生,“拉开 大幕”比喻人的出生,“谢幕剧终”比喻人的死亡。表达了父亲一生对戏深沉的爱;娘给 爹唱戏,希望能唤起他的回忆,表现了娘对爹深沉的爱。引人深思,传统戏曲在现代娱乐 多样化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8. (3分)B K解析1中华所以倾弊”和“四海所以土崩者”句式一致,排除A; “先白 望而后实事”句子
8、内部对称,不能分开,排除D; “言重者先显”和“言轻者后叙”句式一 致,排除C。9. (3分)c K解析工“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必须是唯一的”错,可以有多个。10. (3分)A K解析“他的父亲陈诉立宅起门时,希望宅门能通得过马车”说法错,文中 是“君直日:当使容马车(1) (4分)太守刘享提拔任用他做主簿,州府又征召他为属官,乘着马车回家,宗族、 乡党以他为荣。K解析拔:提拔任用。辟:征召 荣:以为荣。(每处翻译正确1 分,语意通顺1分)(2) (4分)现在应该改革弊端,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这样以后大业可以建立,国家复 兴可以期望了。K解析改张:改革弊端。明赏信罚:赏罚清楚,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9、 举: 建立 冀:期望。(每处翻译正确1分)(3分)只看声望,不重实效。说话好听的得到重用,真正有才能、不善言辞的人被弃置一旁。培养虚名的人弘雅,勤于政事的人被看做俗人。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陈君凯 字延思,陈国苦县人。年少好学,精通文章的义理。父亲李沂立住宅建门时,陈 说:“您应该使宅门通得过马车”,李欣笑着听从他的建议。他出任郡督邮,检查抓获三千 个隐藏的人,成为全州政绩最突出的。太守刘享提拔任用他做主簿,州府又征召他为属官, 乘着马车回家,宗族、乡党以他为荣。齐王司马冏起义,州派遣陈额率领军队奔赴,任命他为驸马都尉。遭遇贼人,到江西避 难。镇东从事中郎袁诱向元帝推荐相
10、,调任镇守东行参军事,掌管法兵二曹。给王导写信 说:“中原之所以被颠覆破坏、天下之所以土崩瓦解的原因正是选取人才失当,先虚名而后 事实能力,竞相追逐浮华,互相荐举,说话受人重视的先显扬,说话不受人重视的后授官职, 于是相互推动,以至于衰败。加上庄子、老子的习俗迷惑朝廷,培养虚名的人是高雅,参与 政事的人是一般人,不关心天子的职事,王权落下丧失。要想控制远的地方,先从最近的地 方开始。所以说出的话好,千里之外来响应。现在应该改革弊端,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这 样以后大业可以建立,国家复兴可以期望了。”建兴元年,额补任录事参军。参佐官属多借故解说来回避事情的责任。君真奏议:“您的 各个幕僚属下过去在
11、西台空谈残留下来的陋弊之俗,小心恭肃,再以此为风俗,傲慢轻忽, 认为优雅。直到现在朝中官员恣肆放诞,遇事虚浮不实、没有原那么,不改变逐渐产生的弊端, 以至于倾覆国家。所以百寻高的房子因烟囱直而燃烧,千里长堤因白蚁土堆而溃决,古人防 止小的忧患来保全大,慎重地对待微小来杜绝萌芽。请求从今以后,接受职任却又称病不行 使职责的,全部免去他们的官职。”陈出身贫寒低贱,屡次进行这样义正辞严的上书陈言, 朝中官员大都厌恶他,于是派陈额去担任谯郡太守。太兴初年,因病被征召。长时间的,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俸禄,于是陈述时务,认为“过 去江南刚刚平定,中原战乱,所以贡举不试。应该逐渐恢复过去,举拔隐世者,考试经策
12、。 又马隆、孟观虽然出身贫贱,功业很大,用他们不熟悉,来统领战事,很少有人能成功。应 该开始推选有武略的人任将帅,审问测试考核,尽其所能,然后根据才能授任。推选十人得 一人,尚且还胜过不推选,何况有的十人中能选得二三人。难道靠宗室的家族,被追逐名利 的人取笑吗?应该荐举被埋没的俊秀之才,抑制虚华核查实际情况,那么天清地平,人神感 应。”后来任天门太守,不同的风俗安宁。陶侃认为他有能力,上表任他为梁州刺史。安抚关 切民生,很有威望恩惠。梁州大族嫉妒他,说额年老耳聋,陶侃征召君直返回,让西阳太守蒋 巽代替他。六十九岁去世。11. B “千古空来去”的“空”字慨叹江山寂寞、时势消沉;“隔叶黄鹏空好音
13、”中的“空” 字慨叹春意盎然,却无人欣赏。12.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将辛弃疾比为诸葛亮,对辛弃疾胸有成竹、 指挥假设定的大将风度的赞赏。“认得征西路”,借“桓温西征”赞扬了辛弃疾对北伐的方略胸有成竹,定能完成抵御强 敌、恢复中原的重任。“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引桓温的故事来反映北方人民盼望统一,并激励辛弃 疾完成收复中原的重任。13. (6分)(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 长叹。(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3 分)C14. (3 分)B(5分)文学意义:批判性地继承了古典文学的自然之道;让文学回归生命本位(3 分)思想意义:
14、突破传统伦理道德和圣贤权威(2分)15. (3 分)B(6分)例如:切实改善睡眠质量 都能和睡眠“愉快相处”这说明克服睡眠障 碍16. 审题:这是一道凸显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价值导向的作文题。作文题由材料、K提示X语和 任务要求三局部组成。材料强调“文化自信”的意义是力量,并强调这种力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三个“更”字,K提 示X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基本”强调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的“根”和“魂”,“深沉”强调文化自信 为国家民族的前行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持久”强调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标定 了人们为之奋斗的前行方向。K提
15、示1语“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呢? ”既强调了发言稿的 身份,也K提示发言稿的主要内容: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首先要明确文化自信的内涵 与重要性,进而能具体阐述如何将坚定文化自信付诸于行动。考生既要能化大为小,从具体 感受与行动来谈“文化自信”,还要能挖掘文化自信所折射出的“国家、民族精神”。写作时 应兼顾两方面展开,这样才能做到切题,具体、深刻、透彻。任务要求局部强调了文体、角度等注意点。文体要求写发言稿。其中,“自选角度”是 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个人对“文化自信”理解中的某个方 面谋篇布局,完成写作。技术手段(书法、绘画诗文技巧的融合、对毛笔和纸
16、张的熟练使用),借助这一媒介开展丰富 的文化实践:呈现自我、回馈他人、巩固友谊、彰显品位、生产并传播知识,等等。在这一 过程中,文人士大夫们实现了跨时空的社会交往,产生出种种复杂变动的精神关系。如果说 文本路径是将图画视为一件特定时空中静态的物品,媒介路径那么将图画视为一个历时性的、 变化中的场域;文本路径的焦点在图画本身,媒介路径的焦点在与图画相关的一切行动者及 其关系。(摘编自李小愚合璧:论诗书画形式的独特媒介性) 材料二:中国绘画在宋代之后逐渐形成了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方式,题跋是其主要形态。 绘画题跋既指画面上的文字,也指画面以外的文字,是有关画家本人、画内和画外信息的 集中呈现。绘
17、画题跋从不同的层面对作品做出诠释,推动了绘画艺术的传播。鹊华秋色图为我们考察题跋与绘画传播的关系提供了极佳的视角:赵孟的自题说 明了图中所画是其曾经通守的济南附近的华不注山和鹊山,并且显示其创作目的是为一生 从未到过故乡的周密缓解思乡之苦。我们甚至还知道赵孟在摆脱了官场困境之后,应当 是怀着一种庆幸和解脱的心情来进行创作的;鹊华秋色图的他题那么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元明清三代的题跋尤其是董其昌的五跋和乾隆的九跋,不但深入揭示了赵孟与周密的师 生关系,而且指出了自题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它将赵孟与文人画传统的正宗联系起 来使其成为绘画楷模谱系当中的一员。正是在这些信息的推动下,鹊华秋色图才具有了
18、经典的价值,不仅是“文敏一生得意笔”,而且“百世后可为一代规式”,深受朝野的重 视且被“久贮内府”“珍为秘宝”。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西方艺术中,似乎并不存在与中国绘画相当的表现形态。即使中 国绘画本身,这种依赖也并非一开始就存在。历史地看,诗书画合一的中国绘画表现形态 是一个特定的、阶段性的产物,对于此前、此后以及不在这个系统内的绘画来说,题跋与 艺术质量的关系不大。既然如此,这种形态产生的动力及其演变过程就成为值得深入研究 的问题。(摘编自张恒奎绘画题跋与艺术传播一一以赵孟慎鹊华秋色图为例) L以下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图文结合的中国画连接着与之相关的
19、行动者,并建立、巩固、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 B.倪瓒通过竹石霜柯图中的“窠木竹石”抒发自我情感,表现内心的不屈与自得。 C.钱惟善、杨维桢题写的七言诗和倪瓒的诗画形成补充,更全面表现了倪瓒的生活状态。 D.和西方艺术不同,中国绘画一直以来就依赖题跋,呈现的是诗书画合一的表现形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对倪瓒的竹石霜柯图上画图者的身份稍微作考察研究,就能理解此画作为媒介的居中 功能。B.竹石霜柯图这种包含图像与题跋的绘画是一个文本,所以它是能呈现自我、回馈他人 的媒介。C.宋代之后,中国绘画逐渐形成了图文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既包括图像的信息,也包括文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调研 测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