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案例:课在磨中成形 形在磨中求精.docx
《小学科学课案例:课在磨中成形 形在磨中求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案例:课在磨中成形 形在磨中求精.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在磨中成形形在磨中求精有感于一次上课的经历在我校举行的教学开放周中,我执教了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现在反思 这一课,觉得感慨颇多。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这一课从教案初稿到最终展示,经历 了很屡次的磨课,在一次次的磨课中,不断有新的体会。一 .博采众长,形成前期方案。接到学校的通知后,师傅就非常的关心,我们一起仔细地阅读了教材和教学参考, 结果在这样几个方面存在疑问:1.第一个实验胶水和洗发液能在水中溶解吗和第二个 实验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这两个实验的层次性在哪? 2.第二个实验的 时候可不可以也用第一个实验的方法做,因为烧杯中搅拌和试管振荡对判断物质是否溶 解是一样的。3.对溶解
2、的概念要把握到什么程度为止。4.胶水和酒精都是透明的,在 水中是无法观察清楚的,用什么染色比拟合适? 5.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如何开展? 6.怎 样引入和拓展才能联系前后课,表达大单元的教学思想。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于是想到了请教教研员马老师和蒋老师,经过两位老师的分 析之后,我清楚了这样一些:1.新教材和老教材之间的区别在哪?老教材的目的是让 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溶解,而新教材的重点是现象的描述,变得简单了。2.溶解的程度 如何把握,因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对溶解概念的描述都是不一样的,马老师建议我去看 他写的文章前车之鉴,看过之后对溶解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3.要照顾到教材的前 后联系,即固体一一液体一
3、一气体。根据这些理解,我设计了教学过程,就按照教材上的思路来上:1.引入局部刚开 始打算用洗衣粉的广告,但由于洗衣粉能清洗衣物的原理比拟复杂,既有固体洗衣粉的 溶解,也有洗衣粉去污渍的原理。后来想到我们学校的德育家庭作业中有帮爸爸妈妈做 家务,很多孩子在洗碗的时候肯定会用到洗洁精,决定选用孩子们熟悉的洗洁精。2.第 一个活动胶水和洗发液能溶解在水中吗,先小组讨论预测然后实验得出结论。3.第二 个活动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同样是预测然后实验,之后教师演示在油和 水的试管中加入一种液体,发现油溶解在洗洁精中了,然后揭晓谜底,请学生课外去做 这个实验并查找资料解释原因。4.结尾从物质的三态
4、引到下一课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上 去。二 .千磨万击,打造精品课堂。基本定下教学过程之后,就是要准备材料进行试教,在整理材料的时候发现学校玻 璃棒和滴管不够,于是考虑用筷子代替玻璃棒,虽然不够规范,但毕竟只是小学生,能 用身边的材料来做实验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么滴管呢?用什么来代替呢?这时,我想到 了三年级的STC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单元中一直在使用滴瓶,它具有滴管的特点,而且学 生很容易掌握,实验效果也是一样的。于是就这样决定用滴瓶代替滴管。在试教前,我 自己把每个实验都做了一下,发现胶水和酒精在水中的现象很难观察,因为胶水、酒精 和水都是透明的,于是就考虑染色,最好的当然是食用色素,但是没有,然后想
5、到高镒 酸钾、红墨水、红药水等,试了之后发现红药水还是不错的,于是就把胶水和酒精染成 了红色。材料都好了之后就准备正式试教了。第一次试教(11月17日):听课的老师有师傅和陈老师,听后我们教研组进行了集 体的评课,发现虽然环节是比拟顺利的上下来了,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 一些:1.在课前谈话中,学生回答的重复的液体教师没有发现,可以在黑板上把学生 说的写下来,这样可以防止重复,降低老师的难度。2.不管是第一个活动还是第二个 活动,要把学生预测的都写出来,不能只写正确的,因为预测反响的是学生的前概念。 3.实验结束后要把实验结果和预测的进行比拟,表达预测的价值,否那么预测只是一种 形式
6、。4.实验的指导时要强调学生搅拌前后分别怎么观察,并且要安静的观察,否那么 纪律比拟难控制。5.在判断洗发液是否溶解时,有时一个小组搅拌的时间不够长,会 导致底部还留有少量的液体,学生判定不溶解时,可以反问学生“洗发液还有原先那么 多吗? ”通过引导后让学生意识到溶解,深化溶解的概念。6.对溶解概念的把握程度, 上课时候提到的是均一稳定,师傅觉得对学生有难度,建议用均匀分布来代替。7.先 比照胶水、洗发液、醋和酒精这四种液体的共同点后再汇报油,比拟油与前面四种液体 的不同点,不要五种液体全部汇报后再去比拟。8.各个环节的时间都要压缩,教师的 语言还要简洁一点,因为超时太多了。第二次试教(11月
7、19日):听课的教师有陈老师,根据上次教研组讨论修改后的来 上,环节上第一次试教后出现的细节已经基本改正,但时间还是超出了8分钟,这节课 的容量是比拟大的,要做二个实验,而且两个实验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搅拌是前两课就 学会的,对学生来说问题不大,但试管振荡是比拟难的,而且学生第一次接触,要在短 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有很大的难度,发现教师演示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于是我们想 到了把它拍成录像,我进行了分解动作的拍摄,主要有两局部组成,一个是如何握:用 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试管的上端,无名指和小指朝向掌心;另一个是利用手腕的力 量进行甩动,也许图文并茂的方式更适合我们的学生。第三次试教(11月21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科学课案例:课在磨中成形 形在磨中求精 小学 科学课 案例 成形 磨中求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