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方案】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消防演练方案.docx





《【演练方案】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消防演练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练方案】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消防演练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 公司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演练方案为适应矿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提高应对矿山生产安 全事故发生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检验矿山应急预案的 实用性、可操作性。通过车辆伤害演练进一步完善矿山应急预案,提 高应急救援综合管理,增强员工紧急状态下的应对和协调能力,防范 矿山事故的扩大升级。特制定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演练方案如下: 一、演练时间20_年7月27日二、演练地点矿山现场三、演练组织机构总指挥:现场指挥:组织单位:安环部车队四、参加演练人员的职责参加人员:车队人员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成员,人员分为5组: 分别为工程抢险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通讯报警组、后勤保 障组。各组职责分
2、工如下现场救援组:患者颈动脉处以感觉有无搏动(切忌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检查 脉搏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以免延误施救。(4)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 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注意:如患者颈部有伤,可触摸股动脉或听心音。 患者心跳停止后,可有短暂抽搐,随即四肢软瘫,但呼吸不一定立刻停止,可有 数次奋力呼吸。因此,只要摸不到脉搏,就可以判定心跳停止。启动紧急医疗 服务如发现患者无反响无呼吸,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时,其中一名急救者立即按 步骤进行心肺复苏术,由另一名启动紧急医疗服务(拨打120),取来除颤仪(如果 有条件)。假设只有一名施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2min)的心肺复苏
3、术,然后再 拨打120 ,之后继续急救。(5)准备复苏首先要将患者摆放在正确的体位: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假设要在床上 进行抢救,应撤除患者身下的软垫或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解开患者的衣物暴露 前胸。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两腿与肩同宽,跪贴或站立于其肩、胸部旁。注 意:需要移动患者时,如果患者头颈部有外伤或是疑似外伤,必须把头,颈以及 身体当作一个整体单位来转动(同轴转动),防止颈部或背部的屈曲或扭曲,以保 护椎。(6)开始急救胸外按压位置:心肺复苏术按压的位置为人体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 处的胸骨上。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俭(J突),取剑突上两横
4、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 置胸骨正中,前一只手叠加于上,手指锁住,指尖抬起,这里就是按压点。姿势: 一手掌跟压在胸骨,一手重叠其上,手指不能接触胸壁,双臂伸直,双肘关节内 收(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与地面垂直)。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 肩关节伸直,以骸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以掌根为着力 点进行按压,如此有力、快速、有节奏地持续进行。按压原那么:频率:100-120 次/分;按压幅度:5-6cm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 完全回弹;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手指不能接触胸 壁,以防止用力不均对患者造成损伤按压-通气比值:30
5、:2。注意:持续的胸外按压能确保有效的血流灌注,要尽可能防止中断按压。开放气 道(7)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气道堵塞,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确保患 者气道畅通。(8)仰头抬额法: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须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亥页骨上抬。推举下颌法: 仅在怀疑头部或颈部损伤时使用,因为此法可以减少颈部和脊椎的移动。注意:开放气道的同时应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涕、呕吐物等,使呼 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人工呼吸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是:让患 者头部后仰,一手将其下颌向上抬起,保持气道通畅,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吸
6、 气后紧贴患者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口对口密闭吹气,与此同时,施救者的 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每次通气时间要在1秒以上, 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开放气道一捏鼻子一口对口一 正 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一胸廓明显抬起一松口、松鼻一气体呼出,胸廓 回落)。如患者面部受伤,或者假设异物过多,阻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进行 口对鼻通气。深呼吸一次并将嘴封住患者的鼻子,抬高患者的下巴并封住口唇, 向患者的鼻子深吹一口气,然后移开救护者的嘴并用手将受伤者的嘴敞开。注 意: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即呼吸频率8-10次/min):在通气时不需要停止 胸外按压;在口对
7、口人工呼吸时要用呼吸膜等工具,盖在患者的口部,防止患 者体内细菌传播,在没有呼吸膜保护的情况下急救员可以不进行人工呼吸;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人工呼吸开始时先缓慢吹气 两次,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 抬亥页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防止过度通气(屡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 大)。电除颤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 律。对于室颤患者,如果能在意识丧失的3-5min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及除颤, 存活率是最高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除颤的优先级别高于胸外心脏按压。持 续心肺复苏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
8、人工气道的成人,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o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 2分钟或5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 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说明,在按压开始1 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 就开始下降(表现为按压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国际心肺复 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单人: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 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进行一次检查和评 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双人: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保持
9、患者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防止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判断复苏效果急救中大约每 2分钟重新评估病人是否恢复意识和呼吸。观察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 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假设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说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 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观察 自主呼吸:假设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复苏有效指征: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出现睫毛反射;口唇、甲床由苍白、紫组转红,肢体转温,甚至肢可活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急救终止 出
10、现以下情况时,可终止急救:患者自主呼吸及心跳获得良好恢复,甚至恢复了意识,此时可结束心肺复苏。 由其他急救人员接替抢救,或者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承当了复苏工作。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心搏骤停前10分钟未进行复苏,仍无心搏及自 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 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当现场出现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的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 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八、演练要求(1)全体人员应有组织的认真学习有关消防安全知识认真参加演练(2)各个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演练方案 演练 方案 车辆 伤害事故 应急 消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