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景物描写》讲评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歌景物描写》讲评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诗歌景物描写讲评课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链接课外阅读内容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师: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诗人像李清照那样,她的身世 命运,她创作风格的变化和国家民族联系的那样紧密,以宋朝南渡为 分界,她词作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明显的分成前后两期。著名学者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这样写道:失家之后的李清照 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出示)第一、再婚后又离婚,感情生活遭遇深重痛苦第二是失国失家,四处逃亡、颠沛流离的生活第三是在国家破亡、感情无依之外,就连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 也是完全没有希望,晚年无子的她独居在浙江金华的一处偏僻的小院 落里,有一位姓孙的朋友家有个十岁的小女孩,在朋友带女儿来玩
2、的 时候,她对孩子说愿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小女孩脱口而出:“才藻 非女子事也”,这句话仿佛自天而来的一个闷雷震得李清照站立不住, 她在这时才突然意识到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情有追求的女子是最多余 的一类人,而她却每天心心念念不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她收 集了汗牛充栋的文物,她才高八斗,致力于学术,到头来却只得到一 个报国无门,无人待见被人视为异类的结果。著名学者叶嘉莹这样评价李清照的词:(出示)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是婉约风格的;第 二种类型是外表保有了馨香婉约,但在其实质里却是一种高飞健举的 气质;第三类是远扬高飞的,彻底摆脱了女性风格的作品。那么试卷上的这首菩萨蛮又属于
3、哪一类的诗作呢?二、比拟鉴赏通过回顾旧知唤起学生对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 理解认知师:我们已经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这册选修课本和第五册必 修课本中学习过李清照前后两期的代表作一剪梅和声声慢, 这两首词中作者李清照都写到了 “花”和“雁”这两个意象,大家把 这两首词中写到“花”和“雁”的语句和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情感 的句子写出来,比拟感悟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成果展示: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展示意象相同而意境有不同: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唯恐遇见;凄苦悲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一一剪梅“目送去目迎来”;失落中有期盼花: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一一剪梅虽无可
4、奈何却是对花和自己的珍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一声声慢满眼荒凉;心灰意懒总结归纳: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 的意境。一般愁处别样情感:声声慢之“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死别的愁,长久的愁,无可倾诉的凄苦的愁。一剪梅之“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相思之愁,暂时之愁,说得出的闺怨。师:大家齐读这次综合题14题所选的李清照的这首菩萨蛮 及题干要求。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注】此篇词作写在作者南渡后的最初几年。赏析这首词开头两句景物描写的妙处。三、旧知链接,自主探究师:大家注
5、意到诗下注解提示了我们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李清照 南渡后的最初几年以照片形式出示学生答案1分答案:大雁的声息听不见了,残云稀薄,背对着窗户,雪落 下来,被笔直地吹散,描绘了一幅冬季孤寂凄凉,寒冷悲惨的场面。 表达了作者南渡后初几年的不适应、孤单寂寞凄凉的情感。3分答案:视听结合,归鸿叫声停止,残云碧绿,注重层次,由高及低,由远及近,由写鸟写云到窗外炉烟学生活动:自主分析失分原因生:1分答案把题干的要求错误理解为“前两句选取了那些意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而实际上题干的要求是对诗中的景物描写 进行分析。师:分析景物描写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上一次的综合题训练中 现代文阅读篇目是作家阿城所写的
6、散文溜索,其中的19题题干 要求是“划线句子写出了峡谷的险峻,就其表现特色说说你的看法”(旧知链接一一2010江苏语文高考散文阅读溜索)(出示)答案:观察点落在壁顶,视角屡次变换,内心感受、视 觉、听觉多角度展开,让人读了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一一自主回顾总结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 哪些角度?成果展示生:(1)各种修辞手法(2)侧面描写衬托比照(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5)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7)正面描写一一白描工笔(-)重点突破1动静结合范例分析:鸟鸣涧王维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分析诗中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生:这
7、首诗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选取了桂花落、月出、鸟在春 涧中鸣叫这几处动景,而只有山谷非常安静时月出这个动作才可能惊 动山鸟,才可能听到鸟鸣之音,只有观赏的人心非常安静,才可能看 到桂花落下的景色,所以这些动景的描写更衬托出了山谷的安静,可 谓以动衬静。总结:这样的写景手法,经常是把动景和静景放在同一种意境中, 而且经常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写法,此处的“动”包括动作和声 音,到达形象和意境的完美统一。动静结合的手法是衬托的一种具体 表现形式。拓展练习:山居秋暝学生活动:自读体悟成果展示:(多人互相补充)首联写眼睛看到的,是静景,穿过 松林的月色冷清又朦胧;颔联既调动了听觉又调动了视觉,写动景,
8、流淌在石板上的泉水发出汩汩的声音,衬托出了夜晚乡村的寂静。画 面虽显冷清,但并不缺少生气,似乎有一种安静的自然生命在流淌。 可谓动态服务于静态,声响服务于安静。(二)重点突破2:虚实结合师:“实”是指实实在在的“景”、“物”、“事”,“虚”是 指感官不能感知的虚幻场景,如:L过去的场景 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越中览古中 的宫城2 .未来的场景 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 .对方的角度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4 .仙人的境界、梦里的所见、所发的誓愿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仙境(三)重点突破3:工笔白描师:工笔和白描原本属于绘画的技法,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 画作体会一下工笔和
9、白描的区别画作一一一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画作二一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总结:描绘形象关注所写对象的特征,不事雕琢,少用修饰衬托, 以简单的文字如实地写出人、事、物本来的面容,语言简洁明快,风 格朴实近人,这样的写法是白描比方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颔联以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不用一个形容词,直接 地写出了早行的不易一一鸡初鸣、月未落即已上路。传唱广远的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对草原风景进行了白描,简洁质朴,写出了草原的包容豪放,让我们 可以想见牧民的任情生活。而工笔在诗歌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为更注重色彩的点染和细节的刻画,如我们刚刚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二单元中学到过的周邦彦苏幕遮中对
10、荷花的描写一一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荷举师:我们今天重点分析了诗歌中的写景技巧一一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以及工笔和白描,这三种手法在很多时候都是和绘画领域中的技 法相通的,比方齐白石的这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出示图片)一 一一以远山为背景,乱石中一股激流涌泄而出,六只小蝌蚪摇摆着尾 巴顺着急流奔涌而下,没有一只青蛙,却让观者放佛听到了远山中泉 水奔涌的声音和青蛙的鸣叫声,放佛一曲动听的乐章,无愧于蛙声十 里的表达。这幅画就完美地诠释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四、学生体悟整理,拓展练习学生活动:总结、整理笔记,重做试卷上的题目。i出示答案:(4分)“归鸿声断”、“残云碧”分别选取听觉和
11、 视觉的形象,凄清冷落的气氛环境用声音与颜色渲染出。(2分)“归 鸿”和“碧云”在古诗歌传统中往往用以寄托羁旅愁思,这里借归鸿 碧云表达的就是作者自己怅然假设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ii拓展练习1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相(s i,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出示答案:比喻,“光似泼”是视觉所见,“气如薰”是嗅觉所 闻;(2分)视觉、嗅觉相结合,春日的朗照下桑麻生机勃勃,蒿艾 浓烈的香气由暖风送来。(2分)拓展练习2: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湖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 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 家?注释: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小题1:本词的上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 法。答案:用了拟人、远景近景相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手法。“怨 年华”实为作者所怨,赋予鸟以人的情感;远景为“十里青山远”, 近景为“潮平路带沙”;前两句所写之景是看到的,鸟鸣声是听到的。(共3分。写出两点即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