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
《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这里指城。D ) (3 分)A.所欲有甚土生者B.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C.败义以求生D.遂班军面还20 .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死亦我所矗(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皆以美王徐公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可以为师矣康肃笑而遣之(4分)(2)故患有所不晓也(4)不忍委之四川资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那么凡可以得生
2、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 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韭 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 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 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 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值:恰逢,赶上。郡:古代的行政区戈心 19.以下各项加点字的
3、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2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分)22. 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 样践行这一主张的? (2分)【参考答案】23. (1)厌恶,讨厌(2)辟 (3)到远方(4)丢下,舍弃24. (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一一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 它搏斗。D.驴不胜怒,蹄之(用蹄
4、子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一一(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6. (3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A.这那么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 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B.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 文的铺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C.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 定成败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D.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 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参考答案】5. B (老
5、虎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地,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3分)6. C (曲解文意。实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不是更应该重视“外形、声势”) (3分)【参考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驴运到后却没有什 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 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 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 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 与它搏斗。渐渐地靠近驴子,态
6、度越来越轻侮,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 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 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2014四川资阳)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 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 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 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 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媵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
7、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 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 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5.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上义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文中扁鹊,战国时医 学家。桓侯,战国时蔡国国君。B.文中“火齐之所及也” 一句中“齐”应该读(ji),现在写作“剂”,这是文言文 中的一种通假字现象。C.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朗读节奏应这样划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句中“走”应该是“跑”的意思,这是文言文中古 今异义的现象。6,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
8、一项()(3分)A.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按时间顺序表达了蔡桓公生病却固执己见,一再拒绝扁鹊 的劝告,不及时治疗,最终病情恶化而身亡的故事。B.本文揭示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 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开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 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D.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膝理” 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病情将加重的严重警告。【参考答案】5. C (3 分)6. D (3 分)【参考译文】扁鹊拜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
9、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 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 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 里,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 再一次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 扁鹊离开后,蔡恒公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蔡恒公却转身就跑。蔡恒公特意派 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就能到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 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
10、,那是司命神管辖 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方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J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2013四川资阳)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 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 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 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 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
11、倍其约。管仲日:“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 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注释】好力:爱好勇武、力气。败北:战败逃跑。北,打了败仗往回逃。鲁 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 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颜色:脸色。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沉着。倍:通“背”。 背弃、违背。21.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2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以勇力事鲁庄公(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22 .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 (3分)23 .将以下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参考答案】24 .容许割让或丧失凭 在(2分,正确一处0. 5分。)25 .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丧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26 .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渚便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五人对您的 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4分,每分句1分。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 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斗武,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 三次都打了败仗。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答 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
13、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柜公,桓公手下人没有人敢动手, 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齐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 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容许全部归还鲁国 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走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 变,言谈沉着,和原先一样。桓公大怒,想要违背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 来使自己快意,(却)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们土地。”这样,桓公就 归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2013四川资阳)【甲】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
14、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 ”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 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震不肯,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 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假设以与我,皆丧宝,不假设人有其宝。”27 .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2分)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15、() 以示玉人,以为宝也()当之郡() 22 .【甲】【乙】两段选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3分)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23 .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请结合现实生活,有 理有据地简要说说你希望父辈留下什么? (3分)(字数50左右)【参考答案】24 . (2分)晋升或调动官职 送给 把当作 到(每个解释0.5分)25 . (2分)【甲】【乙】两个形象都清正廉洁。(“清正” 1分,“廉洁” 1分)26 .(3分)(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
16、厚的 吗!(翻译出重点词“以”、“遗”、“之”、“厚”1分;句子通顺、语义语气正确1分) 宋 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翻译出重点词“或”、“诸”0. 5分;句子通顺、语 义语气正确0. 5分)27 . (3分)略(内容健康,表达积极向上精神1分;言之有据2分)【参考译文】【甲】大将军邓鹭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 转任东莱郡太守。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 解我,为什么呢? ”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
17、神明知道, 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 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 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容许,说:“让后代被称作 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乙】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 (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J子罕说:“我认为不 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假设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不如各人拥 有自己的宝。”(2012四川资阳)【
18、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J王曰:“善J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问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
19、子独后吊, 岂有说乎?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 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 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28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有一老父衣粗衣() 能谤讥于市朝()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21 .两那么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2分)22 .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23 .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2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0、,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参考答案】20 .当面穿在 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21 .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22 .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 越高,意见越来越少。(2分)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24 .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 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6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2分, “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乙】孙叔敖担任楚国
21、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采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粗麻布制 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农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 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你来得晚并且是来慰问,难道是 有什么说法吗? ”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 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优厚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要和 他相伴了。”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 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要谦恭;官职越大.处事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 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
22、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2011四川资阳)【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 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3、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 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安事:要何用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25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26 .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27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二的 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 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资阳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4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