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岳麓版必修3.docx
《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岳麓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岳麓版必修3.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 (2018 河北大名一中高二月考)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 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那么天地不 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解析: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 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C 项。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 项;当时处于春秋
2、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B项;材 料并没有表达到阶层的固化,排除D项。答案:C2.(2018 北京卷)“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表达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I).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 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 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
3、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 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 应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答案:C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 映出荀子()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解析:“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
4、物之总也,民之父母 也。”表达了荀子从尊君的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了君民关系本质上是相通的,A项错误, B项正确;材料没有加强君主专制的表达,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民相通,不是说明君主 专制反民本,D项错误。答案:B4 . (2019 山西榆社中学高二月考)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 “有余力以相劳,有余 财以相分”;“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的理想社会。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反映的是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老而无妻子 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反映
5、的是兼爱思想,这些都 是墨家思想,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老子主张无为和 顺应自然,也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法治,材料没有表达,D项错误。答案:C5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 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表达的思想源于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追求自然美”可知B项符合题意。答案:B6 .(战国年间)“王道不实行了,该实行的是拳头硬,有枪便是草头王,枪杆子里面出政 权,就是靠暴力。”上述主张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思想 科技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练习 岳麓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