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第6—10题分析报告电子版本.doc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第6—10题分析报告电子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第6—10题分析报告电子版本.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第610题分析报告-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第610题分析报告一、对610题的评价及改进意见1、这5道选择题涵盖面较广,命题也具有典型性、生活性。就信度来看,这5小题知识分布面广,包含了对朗读、标点、文言文、成语故事、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考察,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120分制的试卷中,比分也比较合理。就难度看,6到10小题的难度分别是0.71、0.46、0.91、0.71,0.84。作为期末成绩,难度控制在0,70.8较好,有利于测量学生的真实水
2、平。可见,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难度适中,表现为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类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第8题难度最小,平均分1.36,是这几题中最高的,标准差0.44.,是这几题中最小的,优的人数为11749,优秀率为90.63%。第7题难度偏大,得分率为46.28%,优的人数为5999,优秀率为46.27%,可见,我们学生对标点的使用还是比较模糊,平时得多留个心眼,关注它,理解它,从而正确运用它。就区分度看,这5小题基本能够区别优劣。一般来说,试题区分度0.4以上为优秀,0.30.39为良好,第6题、第7题、第9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31、0.42、0.38。可见这几小题较好地区分了优差学生。第8题和第
3、10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22、0.21,相对来说,不能很明显的区分不同档次的学生,就拿第8题来说,优生人数为11749,差者为1214,得分比较集中。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小题的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加大一点,对于文言文理解能力相对占优势的学生而言,区分度不够明显。就效度看,第6题出示的是同一篇课文的三处句子,让学生思考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朗读这三句话,其实也就是考察学生对句子,对文章的一种理解能力,尽管这里只呈现三处句子,但它也蕴含了对整篇课文的一个记忆,一种理解。在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第四大块的评价建议中
4、也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的要求,因此,这一试题用选择题的形式也能够合理地考察学生对句段等内容情感的把握。第7题是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度,是否能正确运用,是否能正确辨别,倘若平时多留心,能够准确理解标点的意义,掌握得比较扎实了,不管是以什么样的题型存在,都会见标点而颜开的。在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那么这一题也正是课标中提出的重点,我们教学的难点“顿号”与“逗号”的较量。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教学效果。第8题是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这几题都是来自小
5、学里面仅有的几篇文言文的典型句子,用选择的形式辨别对错。虽然课标上没有要求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课程目标,但是如果小学一点也不接触文言文,到了初中,文言文的突然出现,由于没有基础,学起来会显得吃力。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在第三学段安排了4篇小古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可以做好文言文教学的中小学衔接,故这样的试题与语文课程的衔接用意应该是相一致的。第9题的4个成语故事全部来自语文教材,此题并不是考察故事的喻意,而是故事与主人公的一个匹配辨别,这也是提醒学生用心去读每一个故事,感受这些主人公的个人魅力,避免功利性阅读。新课标第三学段中有“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
6、的场景、人物、细节”的要求,因此,这一题也能真实地体现日常的教学效果。第10题是情境中的口语交际考察,属于“劝解”类。题目中的“最得体”三个字是最关键的,这与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也是相一致的。2、改进意见。第8题,选择文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道题可以适当增加一点难度,因为A选项“援”的理解,没有任何悬念,作为六下教材的第一课,老师们对书上的注释都特别重视,想必学生都已经熟记于心,可以把A选项改为对学弈这篇课文当中“之”的理解,在这一篇小古文当中就一连出现了六个“之”字,学生平时就容易混淆对这几个“之”字的理解。
7、比如: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前一个“之”的意思是:弈秋;后一个“之”的意思是:天鹅。第10题,“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什么。这一题的关键词就是“最得体”三个字,在这四个选项中D当然是最合适的,但是如果作为“最得体”,我觉得D还不是最佳的答案,可以稍改一下,如:“爸爸,您应该知道喝酒驾车是违法的吧,难道您不想给我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吗?再说,那么不安全,您就别开车了!”基本上也没什么大的改动,只是觉得更符合课标提出的“尊重对方”增加点说服力。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评价及改进意见6到10题的“
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指向非常明确,使改卷老师对评分尺度了然于心,可操作性强。作为120制的试卷,各题的比分也比较合理。三、得分统计、答题情况、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第6题:1、 得分统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分标准差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1.501.070.6871.1671.1628.620.710.312、 答题情况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选多选率%选留空率%19.214.1671.165.130.120.223、 典型错误从数据显示情况看,除了正确选项外,学生选A率较高。4、 原因分析选项当中的A和C答案比较接近,这也许是导致学生辨别模糊的一个原因,有些学生可能对第二句的情感把握游离
9、不定,一直在“关切”与“不解”之间徘徊。更多的原因我想是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记忆有些淡了,想不清楚这句话是在当时怎样一个大环境中说的,单单就一个句子,自然把握不住情感的基调。第7题:得分统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分标准差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1.500.690.7546.2846.2853.270.460.422、答题情况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选多选率%选留空率%8.6446.2818.0926.440.10.463、 典型错误从上面的数据反馈,除了正确选项外,本题选C率和选D率比较高。4、原因分析A项分号的运用可能学生的把握都比较大,认为应该是对的。C项的标点题型平时老师强调的较多
10、,但有部分学生一直还都分不清楚,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学生也许清楚,但是后面还有一个分句,可能就会有所犹豫,无从判断。D项有两个学生本来就不怎么会使用的标点符号:冒号和破折号,所以相对来说,错误率高一些。至于50%以上的学生认为B项是正确的,没有选择,应该还是分不清楚顿号和逗号的用法。另外,这四个选项的句子都是来自六下语文教材里的句子,也许在平时教学时,对典型标点这些方面关注还不够。第8题:1、得分统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分标准差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1.501.360.4490.6390.639.10.910.222、 答题情况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选多选率%选留空率%90.6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语文期末 质量 抽测 10 分析 报告 电子 版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