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思路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思路电子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思路-主题单元教学与资源整合谈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二单元备课思路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刚才老师就整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的基本策略以及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谈了很多的教学设想。这就像一把撑船的舵,掌握着船前进的方向。而我也将努力做一把竹槁,为五年级语文这条大船的破浪前行尽力。受命于周主任的任务之后,就语文第九册第一二单元的课文,我一直在思考与学习之中,现向老师们作一汇报。过去的小学语文单元是以单元训练重点为中心编写教材,以单元训练重点为中心设计和实施教学的。一
2、个单元的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三类。这种单元中的课文还是围绕某项思想教育选编的,这就形成了思想教育和语文基本功训练结合的单元。语文教学的模式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如今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
3、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将是浮光掠影。主题单元不同于这种知识和思想教育为中心的训练组单元,以文化主题为核心设计的。单元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突破了过去的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编排体系,只要学生读了,他都会从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教材以“主题单元”呈现,提倡“主题单元教学”。所谓“主题单元教学”,事实
4、上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联系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片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也叫整体模块教学。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问题,特别要注意教科书同一主题下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实施主题鲜明,课堂开放的教学。主题单元教学中,老师、学生都要注意整体把握单元内容。老师备课,学生学习,一般都要先浏览一遍整个单元,了解单元的大体内容,确定教与学的重点篇目,制订综合性学习的计
5、划,着手搜集资料,分工组织,构思习作,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主要的环节包括:“整体感知”“部分感悟”“整体回顾”。“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学生生活经验“导趣”,以单元导语“导学”。以“文本、插图”导读,以“实践活动”导行,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部分感悟做准备。“部分感悟”指分块学习。该环节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我班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
6、课)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分块学习时加强序列性,注重能力的增量,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新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现以第一单元教学为例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
7、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单元导读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结合开学后第二周的重要节日教师节,以及第一单元的课文目录,引入本单元的主题。介绍教师节的由来二、阅读思考,初步感知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其中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是
8、直接写老师的,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也写到了老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浏览一下这几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1、师恩难忘自读全文,谁来说说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读完这篇课文,你想起了教过你的哪些老师?为什么会想起他(她)的?今年的教师节你会怎么做?2、陶校长的演讲教师以演讲的口吻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陶校长的演讲中主要讲了几层意思?他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你对陶校长的演讲内容作何评价?3、古诗两首说说自己以前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你觉得学习古诗有哪些更好的方法?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解诗人,想象揣摩诗人创作时的意境、心情、目的等。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请
9、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认真读一读,然后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学习这篇文章?你还喜欢哪一篇?四、阅读链接,搜集资料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中3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园丁之歌,去搜集有关赞美老师的名言、故事,阅读关于老师的文章。以便于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和汇报。阅读推荐:名人尊师小故事师恩难忘一、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10、可以分为3段。课文通过典型事例反映老师的教学有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刘绍棠的作品,语言清新淳朴,富有乡土气息。本文体现了作者的一贯风格,没有大肆渲染,没有大段抒情,甚至没有细致的人物描写,但是读者仍然仿佛能看到田老师可亲的形象,听到田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少许几处议论,是“我”长大后,用成人的眼光回味品评老师的教学而发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教学策略:1、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11、。2、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引导学生寻找、总结、概括。(江苏教育第七期上有一篇本课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以对联的形式给田老师写评语。如果你班的学生素质较高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3、本课是本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第一次学习写摘录笔记,教师应收上笔记本,批阅后向全体学生讲评,并个别指导后进生。4、阅读写老师的文章、故事等。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5、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陶校长的演讲一、教材分析: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办教育,
12、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真可以称得上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篇课文是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齐,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另外,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通俗易懂,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二、教学策略初读课文讨论:什么是演讲?演讲有什么特点?这篇演讲讲了些什么呢?精读课文(主要学习第一问,其他三问可以采用自学汇报的形式加以学习。)1、默读,思考:作者第一问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体会“健康”的重要性。2、
13、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蒋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那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3、小结学习方法。先默读思考“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问”,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理解;再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朗读理解。4、自学第4、5两个自然段。5、联系实际,谈一谈这四问中哪一问给你感触最深?为什么?6、用演讲的口吻朗读课文,注意表达出老一辈教育家对下一代的关情和爱护。实践活动1、做评委,给“陶校长”演讲的内容打分并说明理由。当然,老师们也可以尝试着把这样一种方式就作为课堂教学时主要的形式来进行,也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吕校长说过的一句话:一周之内,他一般不会
14、采用上两种相同的教学方法,别让学生觉得,我们老师上课就那两下子,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新颖的方式一定会吸引更多学生的目光,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寻找身边的老师关心、教育自己的事例。寻隐者不遇一、教材分析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的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和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这首诗简单易懂,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既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
15、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二、教学策略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2)情境教学法”。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
16、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补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诗的上下文的内容进行补白,注意发挥补白的作用,从中品悟贾岛这首诗语言简练的特点。本课主要是根据答句补问句。这样经过引导学生补白,学生在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悟出诗句中暗含的诗句和隐藏的寻访人。并且学生能真正懂得至少六句话才能表述清楚的意思,诗人只用了四句话二十个字就表达了。这首诗语言简练的特点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到了。当学生进行补白,弄清诗的主要意思之后,教师还应让学生二人一组演一演,一人扮演童子,一人扮演寻访者。学生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揣摩朗读与问答的语气,把寻访者内
17、心由满怀希望到失望再到惘然若失的情感状态演绎出来。所见一、教材分析: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
18、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二、教学策略: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
19、,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补充:上述这两首诗安排在第一单元,作为“园丁之歌”这一主题下的课文,我个人以为不是太妥当。老师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比较典型的写老师的诗歌。比如:园丁和白扬谁会留意?曾满是丹青的狂草已发白,玉树凌风的腰开始微弓。谁不仰慕?一排挺拔的白杨正抗拒夏日的骄阳令酷暑穿不过那勃勃葱茏。这是个南风习习的正
20、午,我举起颤抖的手臂,轻拂一扇虚掩的门窗,一位白发驼背的老人依窗四望叶儿“啦啦”,是在轻唤主人啊,别感到惊诧,我本是您窗前的一株白杨,此刻,只想邀出您,来我华盖般的树阴下息凉。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练习1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所以难度不是太大。教师在此处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工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上。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
21、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风起兮云飞扬;杨柳岸,晓风残月;吹面不寒杨柳风;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吹草低见牛羊;春风不度玉门关;风潇潇兮易水寒;任尔东西南北风)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诗后编者还附了一个问题,“诗中有画”。这也是古人写诗的一大特点,老师们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而我们该真正关注的该是课堂训练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材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例子,教会了一些浅显的方法,而真正形
22、成能力,素质,更多的训练与指导应该在平时。因为,我们的教学不是去应试,最起码现在不是。整体回顾1、本单元学习了哪几篇课文,主题是什么?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说说自己现在最喜欢的课文。3、谈谈自己近段时间以来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所写的作文、读书笔记等。4、开展一次“园丁之歌”的朗诵比赛。5、谈谈这样的主题单元式学习的感受与体会。再以第二单元课文为例第二单元课文,是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
23、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单元导读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1、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这组课文,请学生交流预习情况。2、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二、阅读思考,初步感知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
24、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浏览一下这几篇课文。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试着读出诗的韵味。这首现代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你觉得大自然还像什么?所以总有很多人对它充满好奇。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2、装满昆虫的衣袋自读文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概括出来吗?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变色龙谈谈自己见到的变色龙或者饲养变色龙的经历。读读课文,文中也是写作者饲养的变色龙吗?你还知道动物世界中哪些神奇的现象?4、金蝉脱壳“金蝉脱壳”有一个历史故事,说说这个故事。读课文,感受真实的金蝉脱壳的全过
25、程以及小作者细心的观察。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篇或几篇你最喜欢的课文,认真读一读,然后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学习这篇文章?你还喜欢哪一篇?四、阅读链接,搜集资料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中四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围绕单元学习主题“自然的奥秘”,去搜集有关资料(科学探索、人类的老师等),以便于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和汇报。阅读推荐昆虫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少年儿童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这首诗结构严谨
26、,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应把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全过程。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二、教学策略:1、课前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3、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我们该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因为这首诗和古诗不一样,教这首诗歌还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从诗歌语言背后的意蕴入手。4、拓展训练:(1)选择一处景物
27、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组织一次郊游活动,带领学生读一读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春之歌滨河广场诗歌朗诵会)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教材分析: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二、教学策略:本文中的法布尔正是凭着对昆虫的“痴迷”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整篇文章落眼“痴迷”,以小法布尔抓会唱歌的虫子、放鸭子的故
28、事来生动地讲述他从小对昆虫“痴迷”程度。所以可以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抓住“着迷”,从一些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中感悟、体会出大自然对法布尔的诱惑,给法布尔带来的乐趣,感受法布尔身上的探究精神。最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拓展一下课文,让学生谈谈你从中收到哪些启发,还有这样的事例吗?能开个“故事会”吗?等等。拓展练习: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变色龙和金蝉脱壳一、教材分析:变色龙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变色龙的三个特点:一能根据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体色;二眼睛能独立活动;三捕捉食物的速度惊人
29、。金蝉脱壳作者以细腻的文笔,详实地介绍了自己爱捉蝉,决心揭密,耐心等待,最后终于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两篇文章语言生动,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策略:对于这两篇课文,学生应该普遍较感兴趣。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动物活动或变化的神奇上;放在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上(抓住特点写外形,抓住过程写动作,抓住心理写感受)。课后,可以搜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并完成一次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练习2练习2主要训练了三个专题一是歇后语。歇后语的练
30、习首先强调了与生活的结合,学以可用,学以致用,做“有效的语文教学”。其次,从歇后语故事选用歇后语灵活运用,逐层推进,增强了学习的层次性和趣味性。二是与本单元密切相关的关于“观察”的名人名言的诵读与积累。比背诵这些名言更重要的是透过名言感受观察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三是缺图想象。这也是跟“观察”密切相关的内容。想要把第二幅的内容合理想象出来,就必须仔细观察现有的三幅图,读懂图意。因此,教学时的主要工作应该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现有的三幅图,展开合理想象后再构思第二幅图的内容。整体回顾“整体回顾”目的是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一、认识两种文体一
31、种是散文诗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手法,散文诗所隐含的寓言和哲理,大多通过形象来表现。一种是记叙文(观察作文)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我以为“从内容入手”,也就是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观察作文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更有利于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更有利于克服传统的作文训练单调,随意,枯燥的弊端。二、知道一些常识法布尔是谁?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是如何变色的?蝉是如何脱壳的?三、识记一批好词饱览绚丽纵横鸟栖虫居金蝉脱壳迅雷不及掩耳四、摘录一些锦句五、重温一个精段金蝉脱壳第4、5自然段六、学习一种方法学写观察作文七、培养一种精神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结尾:老师们,以上只是我近段时间以来学习和研究五年级语文教材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但对于“主题单元教学”,也从未进行过真正的尝试,很多的认识与理解还处于模糊认识阶段,教材分析中造成的一些误解,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