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修改教学教材.doc
《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修改教学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修改教学教材.doc(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修改-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徐州市市区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二八年十二月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申报单位:徐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申报者:设计单位:设计者:2008年12月审核单位: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审核者:2008年月日批准单位: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者:2008年月日目录1基本情况概述61.1调查区概况61.1.1调查区位置61.1.2调查区行政隶属61.1.3调查区交通71.1.4调查区气候71.2调查区的土地管理现状72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
2、、主要目标及主要任务82.1目的及意义82.2主要目标92.3主要任务102.3.1城镇土地调查102.3.2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102.3.3建立全市土地资源信息快速更新和检查发现机制113调查区现有资料情况及分析利用113.1现有可利用资料种类113.2资料可利用状况分析114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主要技术要点124.1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业依据124.1.1调查工作的依据124.1.2测绘参考依据134.1.3产品检验依据134.2主要技术要求134.2.1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见表4-1)134.2.2地籍图精度指标144.2.3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144.24分幅与编号144.2.
3、4计量单位144.2.5地籍编号145二次调查准备工作155.1组织准备155.1.1成立二次调查领导小组155.1.2成立市、区、镇级二次调查办公室155.2图件、数据资料、表格准备165.2.1调查表格准备165.2.2日常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等成果资料165.3技术准备165.3.1确定城镇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165.3.2编制实施方案165.3.3技术培训175.3.4调查底图、数据、软件176城镇土地调查与基础测绘修补测186.1城镇调查的内容与流程186.2权属调查206.2.1主要任务206.2.2基本要求206.2.3确权原则216.2.4权属调查实施226.2.5部分调查问题的解
4、决方法256.3地籍测量(基础测绘成果修补测及权属界线测量)276.3.1主要任务286.3.2地籍测量实施287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建设317.1主要任务与内容317.1.1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327.1.2数据库内容327.2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结构与设计327.2.1数据库逻辑结构327.2.2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337.3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337.3.1准备工作337.3.2数据源准备367.3.3数据入库367.4数据管理系统397.4.1数据处理功能397.4.2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407.5数据格式转换与上报417.6面积计算与统计419质量控制419.1质量管理机制419.2质量检查
5、责任429.3检查验收的成果与资料429.3.1外业调查成果429.3.2图件成果429.3.3数据成果429.3.4数据库成果429.3.5文字成果429.3.6重要的过程数据及检查记录439.4质量检查内容与方法439.4.1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检查439.4.2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459.4.3城镇地籍调查报告成果检查479.5作业单位质量控制489.6监理单位质量控制4810提交成果4810.1城镇地籍调查成果4810.2文档资料4810.3数据成果资料491基本情况概述1.1调查区概况1.1.1调查区位置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分布在鼓楼、云龙、泉山、九里、徐州经济开
6、发区和新城区,其中泉山、云龙、鼓楼、九里城区调查面积约为84.6平方公里,鼓楼、泉山、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村庄调查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大黄山、大庙两镇镇区调查面积约2.9平方公里。调查区东北与贾汪区相接,其它与铜山县相邻(图1-1)。徐州市区属黄淮平原中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图11调查区范围示意图1.1.2调查区行政隶属调查区隶属江苏省徐州市,包括鼓楼、云龙、泉山、九里、徐州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1.1.3调查区交通调查区距离南京、合肥、郑州、济南300公里左右,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港口约200公里。京沪铁路、陇海铁路、104、310
7、、206国道、京福高速、连霍高速、京杭大运河、废黄河以及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均从调查区内穿过,距离中国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海陆空交通非常发达。1.1.4调查区气候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1.2调查区的土地管理现状徐州市区土地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奠定了徐州市区土地管理的基础。通过
8、开展初始地籍调查、地籍更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日常地籍变更调查、日常土地登记以及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实施,虽然使地籍管理工作得到了巨大发展,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及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存在问题也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1)基础调查起步不一,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由于经费、政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所掌握的数据不够全面,所取得的成果有的没有及时更新,致使掌握的数据不准,基础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发挥地籍成果的宏观调控和决策功能,也严重影响国土资源科学管理。(2)日常变更维护机制不够健全,现势性不够良好由于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快,而缺少健全完善的更新维护机制,使有些已调查成果还未来得及使用就已
9、经发生了变化,更新调查验收结束后,在后期的更新维护中也存在不足,没有及时保持地籍数据库的现势性。(3)迫切需要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近年来,随着徐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急速增长,土地征用和用地变更数量越来越大,土地利用基础数据的动态更新速度和数据精度与现代土地管理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彻底查清土地现状,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2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主要目标及主要任务2.1目的及意义徐州市区开展二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徐州市区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10、,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当前地籍管理工作正朝着以土地调查为基础、产权管理为核心、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为重点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地籍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外以证管地,对内以图管地”的地籍管理新机制,在全市开展二次调查以及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对提升土地管理水平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1)开展二次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管理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掌握真实准确的
11、土地基础数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特殊作用、严把土地“闸门”的重要基础。(2)开展二次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展二次调查,全面查清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是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3)开展二次调查,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
12、资源的重要支撑。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土地管理必须充分应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各项管理扎实有效。应用航空摄影等先进技术开展二次调查,全面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图件,为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等各项土地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全面服务,才能不断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政能力。(4)开展二次调查,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明确规定,“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
13、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有量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要求必须全面、准确掌握耕地、新增建设用地实际情况,必须及时、快速获取各类土地数据。开展二次调查,查清各地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信息快速更新机制,为考核各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收缴等提供准确依据,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2.2主要目标徐州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目标是查清徐州市区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徐州市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徐州市区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社会化、信息化服务。具体工作目标是:在原有地籍调查成果的
14、基础上,实施成果核查、变更和初始地籍调查以及专项调查统计,并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2.3主要任务按照徐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技术要求规定,徐州市区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的具体任务如下:2.3.1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地类)等。对已完成的城镇土地调查的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对已有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主要包括:原使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此次应统一转换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并做好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衔接;全面清理、补充、完善和变更原有的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和
15、资料,保证权属资料的现势性;已采用全解析法调查并登记、发证的区域,现状未发生变化的,原调查数据直接转换;现状已发生变化的,进行修测补测;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将原土地分类转换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的分类;按照建库标准更新调查数据库成果。2.3.2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利用部、省厅测评合格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建库软件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标准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补充录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属性信息,满足日常土地登记、日常地籍管理等业务需要;结合徐州市区管理模式,整合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2.3.3建立全市土地
16、资源信息快速更新和检查发现机制加强日常更新维护调查队伍,制定相应政策,重点监控建设项目,实时更新土地利用和城镇基础数据,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通过外业巡查、定期监督检查和遥感影像数据核查等检查措施,检查全市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更新和完善调查成果,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3调查区现有资料情况及分析利用3.1现有可利用资料种类(1)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市区2001年2003年开展了120平方公里的地籍更新调查,该成果全部建库,数据库管理软件为Oracle,GIS平台为ARCGIS,结合日常土地登记工作,对该数据库成果进行了日常变更。(2)基础测绘成果资料2006年至2007年全野外解析法施测的
17、125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及航测法解析施测的250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2008年施测的约800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以上成果经验收前修侧补测,于2008年1月8日通过验收并提交使用。3.2资料可利用状况分析徐州市市区2003年完成的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成果,结合日常土地登记工作进行了日常变更,属性信息比较丰富,但采用的坐标系为1954北京坐标系,因当时投入费用所限,地籍测量成果精度不高,属性信息可以利用,测量成果可以作为城镇调查参考。权属资料特别是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从档案管理部门借调,按区、街道、街坊、宗地进行归类,逐宗进行调查核实补充。日常地籍变更、土地勘测界定、土地征用、储备、
18、市场出让等档案成果可通过相应部门建立的台帐查询。市区基础测绘成果精度高,为80西安坐标成果,城镇地籍调查涉及空间地理信息(如房屋等)可直接利用最新基础测绘成果,对变化部分按基础测绘要求进行修侧、补测。为了便于充分利用原成果,市国土资源局通过ARCGIS提供的仿真变换工具,利用220个市区具有54北京坐标和80西安坐标成果的控制点,将原北京54坐标系下调查成果中的权属界线转换到80西安坐标系。对转换后的权属界线需要实地核查,逐个核实,正确部分保留,错误部分重新调查测量。4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主要技术要点4.1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业依据4.1.1调查工作的依据1、2004年8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土地管理法2、1998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物权法及国土资源部2008年土地登记办法4、国土资源部2007年编制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5、国土资源部2001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6、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2008年)7、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8、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9、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0、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11、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
20、术规定2005.312、GB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13、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编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14、徐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徐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技术要求15、徐州市确认土地权属条例1997.104.1.2测绘参考依据1、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GB/T15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4.1.3产品检验依据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
21、2007)4、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6、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7、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9、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10、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11、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江苏省土地调查办公室制定的其他技术文件。4.2主要技术要求4.2.1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见表4-1)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
22、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10.010.0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7.515.015.015.0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的界址点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表4-1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4.2.2地籍图精度指标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23、0.4mm;相邻界址点坐标反算边长与勘丈边长之差一类10cm,二类15cm.4.2.3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本次调查平面坐标系统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子午线采用117;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24分幅与编号采用50cm50cm的1:500正方形分幅,整公里坐标线为1:2000分幅线,每幅1:2000分成16幅1:500,图幅编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点前两位,小数点后二位,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加短线相连,如90.0024.25。4.2.4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中,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2位小数;面积计算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徐州 市区 第二次 城镇 土地 调查 技术设计 修改 教学 教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