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卷类型A绝密启用前2021级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 .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 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
2、读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 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 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 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 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
3、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 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 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 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 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 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 一则
4、说“老子有见于设(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 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 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 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 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参考答案1. B (B. “其中老
5、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而道家的老子学派 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是说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有积极的”,但不能说“完全是积极的”。)2. C (A. “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 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 述这一观点。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
6、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D. “因为它们都是 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结合“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 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孔子世界观中的 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等分析,选项中“儒、道表面看来离 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之间无因果关 系。)3.“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互补 充、相互
7、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时追求的侧重点不同。(2分)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虐和官场的 黑暗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2分)或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我 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2分)4. C (C. “成绩落后的原因是他父母丝毫不关心他的学习”有误,并不是父母不关心学习,而是父 母无能为力,母亲不识字,没文化,父亲长期在
8、水上漂,例如“我去给刘大船送成绩单,结果他妈妈狠狠 地说了他一顿”说明母亲有关心的。不是“丝毫”不关心。)5. B (B. “刘大船的性格存在缺陷,非常懦弱”有误。文意并未体现刘大船的懦弱,小说之所以安 排的这样的情节,主要突出“我”对刘大船的鄙视,交代鄙视的原因。)6. 体现出“我”真不相信刘大船的话,刘大船的父亲长期在水上,孩子的生活费也没有交上,对 家庭照顾很少,所以“我”不相信他会回来;(2分)体现出“我”不愿意相信刘大船的话,“我”自己的父亲还没有回来,刘大船那长期在外的父亲也 不可能回来。(2分)7. 使用第一人称,让文章显得更加真实可信;(2分)文章通过“我”与刘大船的交往,丰富
9、 了刘大船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文章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叙事,突出文章主题, 呼吁父母要对青春期的子女多加教育和关爱。(2分)8. D9. C (“望气,可指远望动静或气势;这里指为进行秘密活动者守望,观察动静”错误。望气,中国 古代方土的一种占候术,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10. B (“彼此牵制”错。结合“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向,宜为数堵之 垣”可知,这是为修筑城墙做准备。)11. .诸位将领多次对将军的话感到神奇,回去就立刻告诉自己的士卒,因此将军命令的事情很快就 完成了。(注意“奇”“亟”“晓”“就”的翻译。)将军的言词恐怕是想使围墙高大吧?我们
10、也觉得低矮不好啊!(注意“得无” “意” “丑” “卑” 的翻译。)12. 巧用心理暗示,营造危机氛围,强化忧患意识;(1分)及时肯定所做,运用激励措施,激 发士兵热情;(1分)因势利导,有序推进,步步为营,逐步完善。(1分)【参考译文】元和九年,(吴)元济率领部下发动叛乱,窜到陈州、汝州之间进行掠夺。冬天,领兵到了寿春,屠城 马塘,使那里的太守令狐通败逃,又焚烧霍丘。淮南郡邑很是惊惧,百姓卷席逃难。皇上听闻大怒,贬谪 了太守。第二年春天,下诏让执金吾李将军快马出去镇守。到达之后,收拢那些受伤的士卒,聚在寿春城。 派人慰问百姓,于是经商、种地、养蚕等职业又都开始恢复了,百姓不再知道会有战争。八
11、月乙巳日,将军连夜领兵向南走出霍丘一百四十里,又折而向西四十里,在万胜冈扎营,修筑新 城。一开始,将军(裴)度说:“我们的士卒就是乌合之众啊,容易散去而难以役使。我若以修筑堡垒来命 令他们,一定会认为是灾难而感到苦痛。如果贼寇听说了,一定会来袭击我们。”于是召来诸将对他们说: “我早晚观天象,其状貌是有贼寇的样子,要谨慎地防备他们。”于是命令诸军分开营地挨着驻扎,绵延 开去,有十几里地,各个检视扎营的方向,他认为应该修筑若干围墙,来抵御贼寇弓箭突袭。诸位将领多 次对将军的话感到神奇,回去就立刻告诉自己的士卒,因此将军命令的事情很快就完成了。裴将军与监军 使出来仔细察看澳修筑的墙。回到武宁,极力
12、称赞修筑者的才能,用酒和布帛慰劳他们,言语间很是宠爱 那些将领。又下令说:“山泽之间的土地贫瘠猴薄。现在正是秋天,多次下雨所积之水会影响筑好的墙, 可以说众人的功业很难守住。只是这围墙今日筑好,第二天可能就坏掉。我为你们感到可惜啊。若是真能 加厚,则土里贮藏了凝聚力,土的脉力互相辅助,即使再有大雨也不会为患了。”筑墙的人都很高兴,又 争着加厚。等到结束,将军和监军使出来检视,又慰劳他们说:“啊!这是诸位的本事啊,是众多士卒的 功劳。既牢固又厚实,开始筑的是墙,现今则成了城了。”于是自己吟到:“城啊城啊,如果再增加数仞 并装备好,即使是像蚩尤那样的贼寇,哪里敢侵犯我们呢! ”于是回去了。诸将互相
13、说:“先前,将军的 言词恐怕是想使围墙高大吧?我们也觉得低矮不好啊!”于是又增加高度,于是新城就建成了。第二日, 贼寇果然来了,望见新城都很惊讶。于是到了新城脚下,都张开喉碧高声喊,指着城上说:“替我们向 将军表达歉意。”说完,辞别离开,诸将都很佩服。十一月戊辰日,将军率领士卒一万多人,西渡涧渠到 史族冈与贼寇对阵。从天明到日中,两军进退之间一直延续,没有停止。等待日头偏西,将军于是谋划说: “他们一定会乘着暮色等着我们撤回的时候袭击我们”,于是领兵急速攻打贼寇,贼寇连续撤退几里。13. C (“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错,此处以鲍叔喻指斛斯融,表达了诗人自叹有负于知 交之意。)14.
14、 写对朋友离世的哀悼,表达出对自己生命垂暮的感伤;写对知交不再的惋惜,表达出对自己 孤苦伶仃的凄怜;写对朋友死后方得一官的怅惘,表达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悲叹。(每个要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5.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4)不思量自难忘D (A.卓有成效(zhu6)B.祈祷(qi) C.摩摩 嘈杂(cdo) 16. C (当:尝试贼:伤害处:为,做复:弥补)17. B (A.如果/连词,顺承B.相当于“何”,怎么C.于是/代词,自己D.语气词,表推测/代词, 他的)18.
15、 D(A.引号中的两个句号移到引号外面。B.冒号具有总结上文的作用,用在此处,与后文的“所以说”重复,应将冒号改为句号。C.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19. D20. B22 . B23 .文人画兴起不久在绘画之外中国文人作画(注: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4 .略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 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 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 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
16、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 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 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 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 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 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一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 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17、,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鬣量、鱼鳖、鳏;鳍孕别之时,罔 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 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 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 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 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 为庄周的泛神论
18、。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 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 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 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 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土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 “心存 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 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
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 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 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 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
20、,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 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 的不断发展。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 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 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学业 水平 测试 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48086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