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 第14篇马说.docx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 第14篇马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 第14篇马说.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篇马说第一层级,第一层级,(统编教材八下第23课)练基础-夯实基础一、精练课下注释i.骈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译句:(*口普通马)一同死。2 .不以千里称译句: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3 .一食: 吃一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外见 见:同“现译句: 表现在外面。4 .策之 *策: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译句:用马鞭赶它。5 .不以其道译句: 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6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 才能、才干译句: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7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句: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8 .临: 面对.其真无马邪 其:
2、表示加强诘问语气译句: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二、课后积累拓展(统编教材八下P12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08河南)【答案】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陈述语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 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答案】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转折语气).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答案】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 三、一词多义策之不以其道(课下注释,(马鞭,这里是动词,用* 马鞭驱赶
3、)1.策4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把记录在I简牍上)一食或尽粟一石(动词,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课下注释)(动词,同. “饲”,喂)、设酒杀鸡作食(名词,食物)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16河南)(动词,通晓,懂得) 中通外直(2。16河南)(形容词,贯通)3.通 政通人和(形容词,畅达,顺利) *北通巫峡(动词,达,到达)I初极狭,才通人(动词,通行)四、重点句子翻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答案】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1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答案】 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第二层级练课
4、内举一反三. (2008河南)韩愈用“千里马”比喻 人才,用“食马者”比喻 不了解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表达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批判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思想感情。1 .作者在文中结尾处运用了设问这一修辞方式,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用“不知马”的结论揭露了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 抑的不合理状况,强调了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以及识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性。2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第三层
5、级,练中考能力提升一、(2016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
6、,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 日:“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 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 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 俊:杰出人物。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故虽有名马A 名 I有仙则名*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策之不以其道c 道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鸣之而不能源其意D.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答案】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
7、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 本领来喂养它。(意思对即可。3分).“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案】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2分).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 寓意的写法,强调一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语段(二)用一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 论证方法,强调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每空1分,共3分)。二、庭阅读马说,完成13题。(共8分)马说全文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
8、.策之不以其道D.执策而临之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策之不以其道D.执策而临之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B】(2分)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策勋十二转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 .翻译下面两个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 (2分)【甲】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翻译: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理解:这两句话不但描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而且都包含着“屈辱而死”的意思,同时 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愤之情。【乙】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
9、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理解:“呜呼” 一词既表达了作者对天下无马的痛惜之情,又蕴含着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 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痛恨。3 .马说一文,韩愈通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阅 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陆贽和王安石的人才观。(4分)材料一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 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不上。(节选自陆贽论人才)材料二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 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
10、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 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 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节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 注:苟:如果。录:取,录用。责:苛求。形:外貌。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画策:出谋划策。上之人:在上位的人,这里指统治者。【答案】 陆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不多,且人各有短长,因此主张录长补短。王安石认 为才能之士的外表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要想发现人才就要精察之、审用之,使用人才的 关键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每点2分,共4分)三、(2021 重庆A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共11分)马说
11、全文.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有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答案】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意思对即可。2 分)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3分)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 对千里马的重要性。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才历之 间”。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 马者”的鄙视与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 第14篇马说 2022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分层 精练 文言文 阅读 14 篇马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