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行政实验》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行政实验》课程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工作行政实验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523002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指导学生 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的应用技能,重点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组织、领导、督导、 沟通和协调、激励、评估等技巧。在掌握了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习熟练把握社会 行政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能灵活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理论,并能处理实际行政工作中的问题。2、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必修课程。除了社会学概论、社 会工作概论外,该课程还需以社会工作个案方法、社会
2、工作小组方法、社会工作社区方法、 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工作行政等专业课为前提和基础。(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突出实践教学,熟练掌握开展社会工作行政实务 的方法、技巧,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理论、类型、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训练社会工作行政服务的 能力。2、课程设置依据。我国现在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多发且日益突出,依靠政府提供服务显 然是不切实际,大力发展民间社会服务机构才能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有效转变。本课程理论 上知晓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原理,熟练把握社会行政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能灵活运用社会工作行 政理论,并能处理实际行政工作中的案例,
3、对社会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品 质,建立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工作者的使命,而社会工作 者只有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务能力才能担负其使命,也正是开设社会工作行政见习课程的目 的所在。3、课程内容结构。本课程与社会工作行政为配套课程,社会工作行政旨在系统介绍社 会工作行政的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重点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组织、 领导、督导和咨询、沟通和协调、激励、评估等;社会工作行政见习以前者为基础,重点培养实 践能力,通过进入当地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观察见习,对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 并中国非赢利组织的管理工作,
4、以实验室为平台模拟操练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组织、领导、督导和 咨询、沟通和协调、激励、评估等技巧,解决社工作行政实际案例问题。4、理论与实践比例。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同其他 专业学科(社会学)相比较,更注重直接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而非纯粹理论和知识的探讨和研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必须树立社会 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 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如何运用理论原则;如何表现服务态度; 如何选用方法技巧等。使学生能按照社会工
5、作的规范要求,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 工作中的行动,将在课堂上掌握的价值观念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意识,从而发展自己的专业自主能力 并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工作者。但由于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较多,而课时较少,故以先掌握理论 知识为首要任务,再加以必要的实践训练,总体而言,理论与实践比例为3: 2o5、课时安排说明。该课程的配套理论课时28,本课程的课时为28,理论课以课题讲授教学为 主,实践课通过案例讨论、实验室情境模拟、实践基地的实训等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6、考核评价方式。从考核评价方式来看,要避免单一的、教师主观意识的以及所谓“真理”式 的考核评价方式,方式要多样化,要力求客观、包容学生
6、不同观点和价值中立,培养学生明辨是非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学生在实际服务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属于考查课。根据考查课的考试要求, 平时成绩占50%,其中,考勤与学习态度10%,课堂讨论和作业20%,实地见习报告20%;期末考 试占50% o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结合我校应用型大学定位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教学,希望达到如 下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要求;2、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阐释现实社会福利问题,运用社会行政原理与社会政策理论来指导 实践工作;3、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社会工作行政领导
7、、社会工作行 政政策;4、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行政计划、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方法;5、掌握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分类制度、人事更新制度、人事激励制度的方法;6、理解并掌握社会行政改革、社会政策原理、社会政策制定、社会政策执行、社会政策评估、 社会政策周期、政策信息建设、政策预测方法、政策分析方法、政策改革措施等基本技能。(二)能力目标1、具备机构人员选拔、聘用、激励等管理能力;2、具备有效的财务管理、行政计划制定、执行、控制能力;3、提高社会工作行政从业人员的行政管理能力与行政效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4、能够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社会
8、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 案例,进行本土化管理。5、通过这门课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三)素质目标1、素质目标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所谓“真理”式教育,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和僵化的思维模式;2、社会工作是助人的工作,社会工作注重的是以奉献为中心的利他主义。3、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社会工作者的奉献意识,以良好的意愿投入到工作过程中。4、忍辱负重精神。5、敬业负责意识。三、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一社会服务机构实地见习课程内容:一、社会服务机构性质、类型观察二、社会服务机构的
9、组织特征、结构特征、目标特征观察三、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功能分析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与运行观察五、社会服务机构人员招聘、任用、培训、激励、督导观察六、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资金募集方式、资金使用方式观察七、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管理的策划和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观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进入本地社会服务机构进行实地观察见习,要使学生对我国社会工作行 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初步了解,并能观察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尝试进行本土化管 理方法的探索。教学设计:学生3-5人一组进驻机构,每组由教师进行实地督导。学时分配:4,同时布置见习作业,要求学生至少再进行8学时以上的实地见习二社会服务计划课
10、程内容:一、计划的意义、架构;二、理性计划模型的优、缺点;三、计划管理模式的SMART原则、SWOT分析、MBO理论;四、决策的含义、作用、程序、方法;五、社会服务计划的程序、方法及影响因素;六、社会服务计划的文本架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理解计划的意义、架构,理性计划模型的优、缺点; 掌握计划管理模式的SMART原则、SWOT分析、MBO理论;决策的含义、作用、程序、方法;社 会服务计划的程序、方法及影响因素;社会服务计划的文本架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针对案例设计社会服务计划,并进行评估讨论、点评学时分配:4三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与运行课程内容:一、组织理论、社会服务机构的组
11、织结构;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分析框架;三、领导的意义与本质、领导理论、领导技巧、领导的影响力;四、有效沟通的含义、标准;五、沟通的过程、类型、方法;六、协调的内容、方法;七、行政控制的含义和意义、过程、类型;八、冲突的类型、原因、管理策略。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组织理论、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掌握社 会服务机构的组织分析框架;理解领导的意义与本质、领导理论、领导技巧、领导的影响力;理解 有效沟通的含义、标准,沟通的过程、类型、方法;理解协调的内容、方法;理解行政控制的含义 和意义、过程、类型;掌握冲突的类型、原因、管理策略。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针对案例情境,模拟进行领导、
12、沟通、协调、行政控制、冲突管理学时分配:4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理论;二、社会服务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三、机构的人员聘用计划、员工任用程序、员工培训及发展;四、员工的激励因素;耗尽的原因及应对方式;五、员工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六、督导的含义及功能、形式、方法、评估;七、志愿者的管理与督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理论,社会服务机构中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机构的人员聘用计划、员工任用程序、员工培训及发展;理解员工的 激励因素、耗尽的原因及应对方式;员工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督导的含义及功能、形式、方法、 评估,志愿者
13、的管理与督导。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针对案例情境,模拟进行人员招聘、任用、培训、激励、督导学时分配:4五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与资金募集方式;二、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的运用原则、项目预算及报账制度;三、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的运营原则及方式;四、财务审计的概念、作用;五、财务审计的原则与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与资金募集方式;社 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的运用原则、项目预算及报账制度、资金的运营原则及方式;财务审计的概念、 作用、原则与方法。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针对案例情境,模拟设计财务管理,设计资金筹集方案、项目预算、报账、 审计过程。学时分配
14、:4六 社会服务项目的管理课程内容:一、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内容、意义;二、项目管理的策划和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三、项目控制、监测与评估;四、个案管理定义、内容、作用、影响因素;五、个案管理的实施模式、主要实践技能;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内容、意义;掌握项 目管理的策划和设计、实施与管理、控制、监测与评估;掌握个案管理定义、内容、作用,了解其 影响因素、实施模式、主要实践技能。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针对案例情境,模拟设计财务管理,设计资金筹集方案、项目预算、报账、 审计过程。学时分配:4七社会服务的评估课程内容:一、社会服务评估的发展、理论及意义;二、
15、社会服务评估的含义、类型;三、社会服务评估的组织过程、模式;四、社会服务的组织的评估;五、社会服务的方案实施评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评估的发展、理论及意义;掌握社会 服务评估的组织过程、模式。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针对见习所在社会服务机构,就该机构已开展的社会服务进行组织过程、 模式评估。学时分配:4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社会工作行政见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1)联系实际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基础理论;(2) 践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怀;(3)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方法技巧。教学建议如下:1、社会工作行政见习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目前,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教
16、学手段比较 单一,课程内容以理论为主,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少实务经验,学生的专业思想不是 很稳固,不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时跟踪国内外社 会工作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希望通过社会工作行政见习课程的建设,对社会工作 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以发展学生的专业自主能力并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工作者。3、社会工作行政见习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课程,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针对性和有效性,理论课时、实践课时需紧密配合。4、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社会工作行政见习课程教学重点是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方 法和技巧的应用,并在此过程中践行社会
17、工作行政者专业价值观。解决的办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课题 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显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活动 丰富多彩,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从事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的扎实本领。考虑到本课程旨要 求学生所掌握的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重视结合本土社会服务机 构的发展情况进行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行政程序及技术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作业形式多样,组 织学生进入当地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对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分小组进行口头报告会。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学科,改革现有社会工作行政见习课程
18、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 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施加复合影响。除运用讲授法讲解理论知识外,还采用多媒 体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社会工作行政的理论与实务,使其将社会工作的价值、 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行为中,转化为实际的服务。(1)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并重。学生通过讲 课、讨论、做实验、实践基地实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2)多媒体教学与影视教学相结合。 通过观看专业影片,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结合影片所反映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使学 生形象、直观地感受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二)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体系。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理
19、论知识、 思想深度、价值判断及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为主要指标体系。以学生和社会为主体,以学生对教师 授课的欢迎程度和社会对学生的欢迎程度作为重要参照系数。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推行学分制更是如此。要避免如下几种不良倾 向:(1)不要简单地以学生考分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打消教师尤其年轻教师顾 虑。因为,考试成绩取决于学生素质、试卷质量、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评价教师好坏关键在于平 时学生对老师上课的评价以及学校督导、其他老师对教师听课的评价。在大学里,衡量大学好坏、 衡量教师好坏,学生考试成绩不是主要因素,甚至起不了作用。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对学生考分严格 点,是好事
20、情。(2)不要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固然要考虑正态分布,否则会涉及试卷质量、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风等多种因素。但要因课程因教师而异,比如考查课、公共课、某些难度较 大的专业课等。还要看有些老师命题试卷考试目的和要求等。在统一教学规范的前提下,要充分发 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张扬和课程的特殊性要求。(3)不要因学分制而可能带来的“拉分”不良倾向,这会助长不良学风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 推行学分制既要考虑试卷命题合理,适当考虑学生的分数比例及分数绩点要求;也要加强对学生严 格要求,实行淘汰制。虽然这会在一定阶段加剧学校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复杂性,但从长远来看,有 助于学校学风和教风改进,以及
21、学校的良性发展。2、教学评价的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督导员 听课评教等。上述方式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但也有值得改进之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教。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不要仅仅考虑从所谓“好学生”中选取教学信息员。如前 所述,学习成绩好坏不能简单衡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因而,这类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 价标准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应当从男女生不同比例、所谓学习成绩好坏的不同比 例的学生中抽取教学信息员进行评教。二是尽管院系也组织学生对教师评教,但毕竟存在人情关系 等因素,而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不定期地到学生中听取学
22、生对教师的意见。三是 建议学校教务处在网站专门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地评 价教学。四是建议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定期随机调查,反馈他们在大学期间所上课程的好坏。(2)教师同行评教和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从目前来看,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师同行评教多 流于形式。要么存在专业差异,要么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从而影响评教效果。同样,学校督导员 听课评教固然有其好处,但也因年龄差异、专业知识差异等因素而影响评教效果。因此,一是不要 过分注重这些方式;二是建议尽可能在全校组织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老师进行评教;三是建议组织学 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不定期地进行听课评教;四是
23、建议凡是到学校交流访问的客人中,只 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就随机组织他们到相关专业老师中听课。这是学校掌握教师教学动态的一种途 径探索。(3)社会评价。一是教师所上该门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教学科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二是用人单 位等社会各界对毕业学生评价所涉及的大学期间授课内容。(三)教材选编1、教材的选用及编写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行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教参资料的选用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张曙编著.社会工作行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3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张世信、周帆主编.行政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庄勇.社会工作管理学概论,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6关信平:社会政策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本课程开发了相应的教案、课件,以作教学需要,并以实验室、实践基地为实践演练平台,重视 学生服务实务能力的培养。五、其它说明本课程作为应用型课程,需要大量实训时间将理论知识转变为服务技能,又是社工师资格考试 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课时应做适当增加,并对学生在机构实习过程中进行分组督导,每组不超 过5人,每组分别有一个教师进行督导,因此需要多名教师共同配合,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2012年8月1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