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XBP项目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受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委托,我公司(XXX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承担了 XXXXXXBP项目的岩土工程初步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XXX市海淀区XXX村,北四环西路北侧、海淀公园路以西。拟建场地具体尺寸及相对位置见勘探点与拟建物位置平面图。根据本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确定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 察等级为乙级。2、勘察目的(】)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时,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 预测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查明工程场区地层成因年代、地层结构特征、地基土层的物理
2、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的特 点,提供各土层室内外试验、测试成果及综合统计结果,并评价浅层土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 腐饨性。(3)查明工程场区的地下水赋存类型、水位埋深及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基本规 律。分析评价直接影响建筑基础的各层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4)提供拟建场区历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和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分析地下水对建筑 基础设计与施工的影响。(5)提供地震影响基本参数,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分析场地地基土层液化的可能性。(6)提供场区地基土层分层承载力以及综合考虑地层组合、变形控制等影响因素的地基综合 承载力标准值范围。(7)针对场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环境特征,对基坑
3、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基坑 边坡支护体系、地下水控制方案的综合分析,对可行的方案以及在设计、施工中需考虑和应解 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技术要求和建议。3、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所遵循的技术规范标准包括:XXX市标准X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11-501-2009);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
4、08);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XXX市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 11/489-2007);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等。4、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公司于20XX年12月28日-20XX年1月1日采用SH-30型钻机和DPP100型钻机套管或 泥浆护壁的钻探工艺对所布钻孔进行了勘探施工。共计完成勘探孔10个,钻孔间距148. 16 233
5、. 16m,其中技术性钻孔10个,孔深为30m,总进尺300m,在控制性勘探孔中对粘性土、粉土 采取原状土样;对粉土、砂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SPT);对碎石类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DPT); 在部分钻孔孔内进行了波速测试(单孔法)。所有钻探、取样与原位测试工作均由专业岩土工 程师现场监督完成,所完成工作量如下:取原状土试样51件,扰动土试样4件,水试样3组,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6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7.9m,进行剪切波速测试40m。土工试验成果报告 于20XX年1月6日提供,内业整理于20XX年1月6日完成。5、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古清河河道内,为原XXX村民宅
6、拆除后形成的空地,场地东北部存在 大面积渣土堆。拟建地形基本平坦,受现场拆迁堆土影响地形有起伏。本次勘探测得各钻孔地 面标高(1985国家高程系统)在47.8450. 10m之间。5.2 地层土质概述根据现场钻探与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在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最大勘探 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土层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一般第四纪 沉积层三大类,按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7个大层,现分述如下:人工堆积层该层分布于地表,为人工堆积之杂填土层粉质粘土素填土层。新近沉积层该层分布于填土以下,为新近沉积之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 层卵石层细砂、中砂层
7、。一般第四纪沉积层该层分布于新近沉积层之下,为第四纪沉积之粉质粘土层 粘质粉土层卵石层细 砂、中砂层粉质粘土层粘质粉土层卵石层细砂层。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现场钻探工作中最深钻至深度30m,达标高17.84m,止于第大层。各 层层顶标高、层底标高以及厚度见“地层标高统计表”:地层标高统计表(单位:m)层号最高层 顶标高最低层 顶标高平均层 顶标高最高层 底标高最低层 底标高平均层 底标高最大层 厚最小层 厚平均层 350.1047.8449.1347.9044.5646.614.000.602.52147.9045.7446.9446.5544.8045.733.1()().501.21大层50.1
8、()47.8449.0147.3()44.5645.774.701.8()3.2447.3044.5645.8246.(X)43.1644.881.800.400.94146.5544.2445.4145.3543.4644.431.700.300.98大层47.3044.5645.8846.(X)43.1644.502.200.501.3844.4040.3042.4340.3037.7538.926.601.203.51146.0039.0644.0044.4038.5641.854.500.402.15大层46.0043.1644.5340.3037.7538.876.604.505.6
9、640.3037.3638.6839.8034.4636.474.400.402.2139.8034.4637.5837.6034.2636.233.000.201.35大层40.3037.7538.8737.6034.2635.854.401.803.0236.8033.3635.4232.0028.8630.177.303.805.25137.6035.0636.1036.7033.3635.241.700.300.86大层37.6034.2635.8532.0028.8630.177.304.305.6832.0025.6629.1929.2024.4626.774.200.802.41
10、129.2026.1628.2828.3025.6627.(X)1.9()0.501.28大层32.0028.8630.1728.3024.4626.155.603.304.0226.9422.4024.8226.4417.8420.857.300.503.97128.3024.4625.9026.1022.4024.322.800.701.58大层28.3024.4626.1520.1017.8419.019.104.907.14关于上述土层的分布情况、特征综述和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的综合统计结果,详见“工程 地质剖面图”与“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5.3 浅层土的腐蚀性评价根
11、据本次勘察对采取的2组浅层土样所做的“土的易溶盐分析检测报告”,按照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判定:拟建场地浅层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 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5.4 建场区水文气象条件6.1 地表水系XXX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分属于海河流域的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北运河、 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水系。其中,除温榆河北运河水系发源于XXX市,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内 蒙古、山西外,其余3个水系均发源于河北省。拟建场区的地表水系属于永定河水系,拟建场地范围内无地表河流通过。6.2 气象条件XXX地区位于东亚中纬度地带东侧,有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
12、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受季风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 风少雪。据XXX市观象台近十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3. 10C,极端最高气温4L90C,极端最低 气温零下17.00C,年平均气温变化基本上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近二十年最大冻土深度为 0. 80mo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26mm,降水量的年变化大,降水量最大的1959年达1406mm,降水量 最小的1896年仅244mm,两者相差5.8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8月)降水量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旱涝的周期性变化较明显,一般910年左右出现一个周期,连续枯 水年和偏枯水年有时达
13、数年。近十年来以1994年年降雨量最大,降雨量为813.2mm, 1999年年 降雨量最小,降雨量为266. 9mm。全市月平均风速以春季四月份最大,据XXX市观象台观测,近十年市区平均风速为2.5m/s, 最大风速13. 9m/so6.3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本次勘察期间在30m的勘探深度范围内观测到3层地下水。笫一层为潜水,稳定水位标高40. 4041.86m (埋深7. 708. 70m),主要含水层为卵石 层细砂、中砂层。第二层为承压水,初见水位标高35. 0636. 50m (埋深13. 6014. 50m),稳定水位标高 38.9039.26 m (埋深10. 3011. 20m)
14、,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 细砂、中砂1层。第三层为承压水,初见水位标高22. 7424. 8m (埋深25. 1025. 30m),稳定水位标高27. 7027. 76 m (埋深21. 8022. 40 m),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 细砂层。拟建场区潜水主要接受地下迳流补给,以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天然动态类型属渗 入一迳流型。潜水的动态变化规律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每年7至9月份为大气降水的丰水期, 地下水位自7月份开始上升,9至10月份达到当年最高水位,随后逐渐下降,至次年的6月份 达到当年的最低水位,平均年变幅约为23rn。承压水主要接受地下迳流补给,以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天然动态类型
15、属渗入一迳 流型;其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为:11月份来年3月份水位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年 变化幅度一般为2m3m。场地内不排除局部具有由于管线渗漏、地表生产、生活用水入渗所导致的上层滞水。6.4 历年最高地下水位记录拟建场区1959年、1971T973年的最高地下水位标高接近自然地面;近35年最高地下 水位标高为47. 00m左右(不包括上层滞水)。6.5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在1号钻孔7. 70m处取第一层水水样和1号钻孔10. 30m处取第二层水水样所 作的“水质分析报告”,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判定:该 层地下水水对混凝土结构
16、具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作用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性。7、场地与地基的建筑抗震设计基本条件7.1 地震影响基本参数根据X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11-501-2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20g,设计地震分 组为第一组。7.2 建筑场地类别根据本次勘察1#、8#钻孔波速测试成果图,该场区20m深度范围内地层等效剪切波速也。 值处于250 m/s2vQ150 m/s范围内。因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按照建筑抗宸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7.
17、3 地基土层地震液化的判定依据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基土层、地下水埋藏情况、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以及粘粒含量数据进 行计算分析:地下水位深度按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取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计算分析后判定,在地震烈度为8度时,场区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不存在 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7.4 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根据勘察成果,按照赛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有关规定判定:拟建场地属对 建筑抗震一般地段。7.5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评价拟建场区未发现除人工填土以外的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进行建设。八、地基方案及相关技术建议8.1 场地的稳定性、地基
18、的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无除人工填土以外的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属稳定场地,地基属于均匀地基,适宜建筑。 除杂填土层粉质粘土素填土层不宜作地基持力层外,其余各土层均可作地基持力层。各土层 承载力标准值上和压缩模量Es见“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8.2 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在确定经深(宽)修正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时,应按X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 115012009)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并应合理考虑实际基础侧限条件及地层组合条件 的影响。基础设计时须考虑不同基础形式、不同基础埋深的相邻建筑部分基础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 建议按照地基、基础(包括复合地基)及上部结构共同作
19、用原理,进行深入的地基基础的变形计算 和预测分析,并应根据验算分析的结果,采取如在荷载较低部位采用独立基础加大沉降、在荷载差 异较大部位设置施工后浇带、安置合理施工顺序(建议按基础埋深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等必要 的结构设计及施工处理措施,控制和解决各部分基础沉降协调问题,将差异沉降控制在设计要求的 范围内。本报告附表“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中提供的有关地层的分层地基承载 力标准值(/ka)适用于均质地基条件,未考虑地层组合的影响,该值可供本工程局部适当调整基础 埋置深度时参考。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条件及地层组合情况确定最终的地基承载力值。九、基坑工程方面的相关建议9.1
20、 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问题(1)基坑开挖前,应对拟建场区周边建筑、地下设施、管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必要的预处理, 并在基坑开挖、支护方案设计中全面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周密组织施工,强化施工监测,确 保边坡稳定、施工安全及避免对施工场地周边既有相邻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设施产生不利影 响。(2)若基坑开援较深,由于基坑侧壁土层的岩性变化较大,局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有较 厚、易坍塌的人工填土。因此本工程深基坑边坡支护体系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应充分考虑地层垂向 分布的复杂性、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及施工期间地面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基坑支护体系应有针对性地布置和设计有效确保基坑边坡安全稳定,及
21、相邻建筑物的地基 稳定性,建议对拟建建筑基坑采用土钉墙的方式进行边坡支护。支护方案设计时可根据本报告所附 “工程地质剖面图”及有关设计规定确定基坑设计计算模型。本报告“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 质综合统计表”中提供的土层参数,可供支护、锚固体系、坡面防护设计参考。基坑工程的承包单 位尚应根据现场的场地条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选择适宜、安全的边坡支(防)护结构,并综合确 定土层的计算和设计参数值。锚杆的轴向受拉承载力应通过现场的锚杆基本试验综合确定。9.2 基坑开挖、基槽土质检验及防护的要求(1)工程基坑开挖过程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开挖造成对边坡支护结构的损伤、边坡土体的 松动及对地基持力层土质
22、的扰动、破坏。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宜保留厚度不少于150300mm的 槽底土层,由人工或其它可保证不致破坏地基土原状结构的方法挖除。(2)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须加强对槽底土质的检验工作,凡槽底土质与本报告所建议的持力 层有出入较大部分或槽底土质软硬不均地段均须仔细研究并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基坑开挖至设计标 高后应及时通知我公司配合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基槽检验工作。要求在施工进度计 划中预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基槽处理工作。(3)本工程大面积基坑的开挖将导致基底土体上覆压力显著减少,故应紧凑安排基础施工、避 免长期晾槽,减少槽底土层扰动。(4)冬季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槽底持力
23、土层受冻,避免冻土融化导致地基土层不实。 雨季施工时,防止积水浸泡基槽。9.3 施工1OJ若拟建建筑工程及基坑工程,安全等级要求高,基础施工历时较长时,为保证基础施工顺利进 行,减少和控制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加强施工监测。建议进行如下施工监测:(1)建筑物施工与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以实测资料作为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 之一,观测期应持续至达到沉降变形稳定标准为止。(2)周边环境变形(周围地面沉降、邻近建筑物沉降等)监测;(3)挡土支护体系、基坑内外土体位移监测。9.4 土方回填要求基础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在基础和坑壁之间回填,回填土需分层回馍压实,满足设计密实度要 求,有关基坑肥槽土方回填的要求及质量控制应按照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2002)中关于土方回填的要求执行。10、其他相关说明(1)拟建场地地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为0. 80m。(2)本次勘探各勘探点地面位置采用中海达V8型网络GPS测放,孔口标高采用水准仪测量, 引测点为附近道路中心点(系甲方提供)。(3)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是根据场地中的钻孔资料得出的,待条件具备时应及时进行详细勘察, 本次初勘报告仅供设计前期参考,最后的结论建议以详勘报告为准。(4)未尽事宜,必要时请与我公司协商解决。(以下无正文)
限制150内